重钢传统风貌区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

2015-11-19 07:32王少恒金小晰
重庆建筑 2015年12期
关键词:轧钢风貌车间

王少恒,李 可,卢 娟,金小晰

(1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2重庆工业博物馆置业有限公司400000)

重钢传统风貌区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

王少恒1,李可1,卢娟1,金小晰2

(1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2重庆工业博物馆置业有限公司400000)

该文梳理了重钢传统风貌区形成的背景,对传统风貌区内所遗存的传统风貌及单体建(构)筑物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分级分区域”保护措施,为后续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出对策,以达到延续、协调传统风貌的目的。

重钢传统风貌区;现状研究;保护措施

1 研究背景

1.1重钢变迁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钢集团”)前身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汉阳铁厂被称作“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决定将汉阳钢厂迁建至大渡口,并以此设立军政部兵工署第29兵工厂,其为抗战武器制造提供了充裕的钢材。新中国成立后,兵工厂几度易名,终在1995年6月正式改制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期间重钢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颇多傲人骄绩,先后接受过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视察[1]。然而随着城市飞速扩张和环境保护的加强,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重钢成为了重庆主城重要污染源,因此2007年重钢响应政府号召,搬迁至重庆长寿区。

自搬迁伊始至今,重钢实行环保搬迁,尽可能对那些建设年代较近,工业生产线较新部分厂区进行二次利用。因此,号称“十里重钢”的大渡口厂区仅剩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型钢厂轧钢主车间及其他附属建(构)筑物等工业遗存(图1)。

图1 重钢搬迁前后对比图

1.2重钢传统风貌区的成立

为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彰显传统风貌,2015年5月重庆市政府批准的《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提出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共5类主城区传统风貌特征,把重钢老厂区与磁器口古镇、湖光会馆、大礼堂等共同列入了28个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片区。同时《规划》确定重钢传统风貌区内保留建(构)筑物包括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型钢厂轧钢主车间及其他附属建(构)筑物(图2)。

图2 重钢传统风貌区BIM模型

2 传统风貌及单体建(构)筑物现状研究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的要求,重钢传统风貌区的研究不仅包括对其功能结构、山水格局、空间形态、建筑肌理等整体展现传统风貌特征的研究,还要包括对其单体建筑物名称、用途、地址、结构、规模、设计及建成时间等建筑特征的研究,以便在后续的保护利用当中提供技术和文献支撑。

2.1传统风貌研究

(1)功能结构研究。①建筑形态构成:风貌区由生产类型建筑、生产辅助类型建筑及生活服务类型建筑组成。②风貌形态构成:首先风貌区所在的自然环境即对长江流域沿岸的保护,长江流域是风貌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特有传统风貌区的空间形态,例如代表特殊时代所遗留的工业形态、工业元素及工业符号等。③人文形态构成:风貌区内留传下来的工业历史事件及故事、工业时期所产生的经济贡献成果、工业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等[2]。

图3 山水格局研究

(2)山水格局研究。风貌区东临长江,之间间隔有一组宽敞的成渝铁路运输线和货运码头,三面是高地起伏的自然山地特征,呈月牙形,道路沿周边的坎和高差自然展开。现有厂区横跨自然地形,并且历经了几代人开挖搬山填沟,形成多组较为平整台地。这种布局是有深层次历史原因:①基地东临长江,邻水而建,主要由于早期工业对水运交通和水源的依赖[3]。②当时选址工作正值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轰炸,而重钢正是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为便于隐蔽,故三面环山。整个风貌区自然山水资源和建筑形态融为一体,完善的山系、水系、绿系,形成“三面屏障、背山面水、山水和谐”的生态网络,以及山城江城特色突出、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传统风貌形态。

图4 空间形态研究

(3)空间形态研究。经调研,重钢风貌区内存在一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典型空间形态。其中有五个空间比较突出:①第一个典型空间称为“到达空间”,这个空间由工厂北侧主入口之间的建(构)筑物群所定义的;②第二个空间称其为“峡谷”,该“峡谷”坐落在基地中高低两个建筑平台之间,由主席桥作为主要交通方式,为进入主厂房区提供了戏剧化的过渡空间;③由此向南到达第三个“钢铁广场”,即车站、主席桥出口的位置,这是工人曾经在工作结束后候车回家等主要公共社交场所之一;④由此向西望去,即可看到一个由两个大厂房所定义的窄长的“工厂大街”,这个空间的中轴线正对着三个烟囱中最高的一个;⑤最后一个关键的空间是由主要厂房西侧靠近铁轨的山墙所组成的锯齿形边界空间。

(4)建筑机理研究。风貌区内建筑的规模和高度各异,最大的建筑组团是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与型钢厂轧钢主车间,均由一组厂棚建筑交织阵列组成,主席步道将其分开,并向北连接工人生活区,整个厂区建筑机理垂直于长江呈线状发展;穿插在建筑群中最明显的建(构)筑物是三组烟囱和一个煤气罐,呈点状分布;加上由不同体量建筑围合,规模各异的广场所形成的面,共同形成了该风貌区建筑肌理,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轧钢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

2.2单体建(构)筑物研究

(1)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该建筑群为风貌区内核心保护建筑,包含:由轧钢跨、主电室、生产车间等组成的三跨厂房及由主席步道、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中型车间加热炉烟囱、大型车间加热炉烟囱及棒材车间加热炉烟囱等其他附属建(构)筑物。其中生产车间及附属的大型车间加热炉烟囱年代较久,建设于1941年,为民国时期厂房;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该机1905年由英国谢菲尔德市梯赛特戴维兄弟公司制造,由张之洞从英国购进,系中国轧钢工业第一台大型轧梁轧机原动机。

(2)型钢厂轧钢主车间。型钢厂轧钢主车间位于建筑群东段,横向厂房多达八余跨,框架结构,单跨车间内部宽度达16~30m不等,高15~22m不等,分为等温炉跨(第一跨)、坯料跨(第二跨)、整理厂(三至四跨)、棒材轧钢跨(第五跨)、棒材成品发货区(六到八垮)。第三跨厂房长度约250.08m,为五跨并列厂房中总长度最长的厂房。

(3)其他附属建(构)筑物。煤气罐位于风貌区内北侧台地上,钢结构内囊体,原储气30000m3于2002年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改造为50000m3;车站,折板结构,建筑年代较近,但是反映了一定时期工人生活遗迹。

图5 厂内街巷空间

图6 8000HP双缸卧式蒸汽机

图7 重钢风貌区“分级分区域”

3 “分级分区域”保护措施

表1 风貌区“分区域”保护措施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所提出的三项保护措施,将重钢传统风貌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及风貌协调区,并根据不同区域内建(构)筑物价值评价标准,将建(构)筑物界定为文物保护建筑、重点保护建筑、风貌保护建筑三类,有力于将单体建(构)筑物保护纳入到传统风貌整体性保护中去,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综合保护之目的(表1、表2)。

4 结语

一部重钢百年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由软弱清政府到强大新中国的发展史。行走在主席步道间,触摸着这屹立百年浑厚有力的柱子,温柔的阳光透过一排排宏伟壮观的桁架,投射在这相继几代劳动人民浴血奋战的“战场”上,光影斑驳。这个战场既是中华民族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所形成的各行各业的统一战线,又是为新中国建设而奋起的无形战场。笔者仿佛听到了那久违的机器轰鸣声与工人“齐刷刷”奋力的口号,身上的担子不由得重了起来,突然意识到我们要保护的不仅仅是重钢传统风貌区内所附属的物质形态,而是更重要的是要其所拥有的内涵精神——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愿这种精神生生不息奋发向上!

表2 风貌区单体建(构)筑物“分区域”保护措施

[1]刘伯英,杨伯寅.重庆工业博物馆的概念规划和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14(09):1-6.

[2]胡跃萍.莫让历史成为遗憾——初探重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2011:7.

[3]赵万民,李和平,张毅.重庆市工业遗产的构成与特征[J].建筑学报,2011(12):7-12.

责任编辑:孙苏

Study on Current Status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Region of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region of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and studies the remained traditional landscape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region.It presents the level and region-based preservation measure,offer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ollow-up work so as to continue and coordinate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region of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Group;current status study;preservation measures

TU984.13

A

1671-9107(2015)12-0005-03

10.3969/j.issn.1671-9107.2015.12.005

2015-10-16

王少恒(1986-),男,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轧钢风貌车间
(0.10~0.14)mm电子元件用极薄冷轧钢带开发
试样加工余量对Q355B热轧钢带拉伸性能的影响
中天钢铁轧钢5#棒加热炉成功点火烘炉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把农业搬进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