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霞
在儿子的教养问题上,当我和婆婆的意见不统一时,我抓狂过,退缩过,妥协过,最终,我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了儿子的“教育权”,和老人达成共识。时代不同了,教育不仅仅是老一辈人认为的吃饱穿暖、顺其自然,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网络、电视等,身为父母,唯有随时修正其不好苗头,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儿子出生后,我坚持与儿子分床,在我和先生的卧室放了一张儿童床,儿子从医院抱回家就独自睡一张床。月子里,婆婆唠唠叨叨地说我是个后妈,哪有让那么小的孩子单独睡的?
儿子3岁时,我准备让他独自睡一个房间。婆婆不干了,大张旗鼓地把孙子接到了她家,和她睡一张床。恰好,那几年,我和先生的工作忙,没时间照管儿子。儿子上幼儿园由婆婆早晚接送,晚上也住在婆婆家,省了我和先生很多的事情。儿子长到七八岁,婆婆把孙子送了回来,说这孩子太闹腾。
回到我身边的儿子变得胆小了,害怕一个人睡觉,每天晚上都闹腾着挤到我和先生中间。我不让儿子进卧室,他就光着屁股在我们的卧室门口跺脚。
我气不打一处来,婆婆的溺爱导致这样的结果,让我如鲠在喉。于是,每天晚上,我和先生都得留下一个人在儿子的卧室里陪他到很晚。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台小夜灯放在儿子的床头,方便他夜里去卫生间。
儿子自己不会洗澡,不会洗内裤、袜子等。不用说,这些都是他奶奶娇惯的结果。我告诉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不好没关系,你看妈妈烧菜的手艺一般,和奶奶的厨艺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妈妈一直在努力地学。”儿子感同身受:“妈妈做的饭的确不如奶奶做的好吃。”在我的鼓励下,儿子学着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小孩子都有依赖心理,他不爱洗袜子,总是央求我:“妈妈,你洗衣服的时候顺便帮我洗出来吧!”我还是那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有段时间,儿子晚上洗完澡不洗袜子,我视而不见,懒得帮他洗。渐渐地,儿子的袜子堆满了一盆,直到没有干净的袜子可换了,他才气鼓鼓地蹲在卫生间里,一只接一只地洗袜子。
在奶奶家生活了几年,儿子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几乎无肉不欢,我端上桌的青菜,他理都不理。儿子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均衡,哪能光吃肉不吃素呢!这偏食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要想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家的饭桌上,早餐以粗粮为主,晚餐会丰富一些,荤素搭配。既然早餐没得挑,儿子慢慢地适应了下来。晚餐,我们家的饭桌上经常会爆发“战争”,我和儿子在餐桌上斗智斗勇:他想方设法多吃一块肉,我千方百计诱惑他多吃一口青菜。后来,我在饭桌上实行分盘制,把肉类和青菜按需分配,一人一盘。这下,儿子无话可说了,只好乖乖地吃饭,不再挑三拣四。这对于不爱洗碗的我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考验。古人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儿子,我认为多洗几个碗盘值得。
儿子的生活习惯还好纠正,但品德教育纠正起来就有些难度。婆婆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没上过几天学,为人处世爱占小便宜。在她的观念里,有便宜不占是傻瓜。儿子特别喜欢吃自助餐,婆婆经常带他去一家自助餐厅。自助餐都是按人头收费,压根儿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孩子。儿子年龄小,与其说是去吃饭,不如说是喜欢餐厅里的游乐设施。每次,儿子吃不了几口饭,就和其他小朋友跑去玩滑梯。婆婆总觉得一个人掏38元太亏本了,要多吃才能吃回来。她一个人吃到肚子撑了还不够,走的时候还让儿子去拿饮料。有一次,儿子的书包里塞了好几盒果汁,我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他和奶奶在自助餐厅吃饭的过程。我告诫儿子:“以后不许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儿子点头又摇头:“妈妈,奶奶说我们要把花费的钱吃回来。”我没有强调谁对谁错,只是耐心地给儿子讲解吃自助餐的礼仪和修养,儿子听得津津有味。
孩子的工作好做,老人的工作难做。我和婆婆坐下来摆事实讲道理,提醒她带孩子出去吃饭游玩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婆婆扯着大嗓门说:“你这是嫌我不会带孩子。树大自然直,我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大学生!”我平心静气地说:“妈,你常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养孩子马虎不得,大人说粗话,孩子也跟着学;大人爱占便宜,孩子也跟着学。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一下。”婆婆不吭声了。
按下葫芦浮起瓢。“自助餐风波”过去没多久,儿子在学校把同学给打了。儿子的班主任把我请到学校,说挨打的学生家长要求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我详细了解了一下前因后果,原来又是婆婆惹的祸。儿子和班上一个小男孩平时不对付,那男孩长得人高马大,经常欺负儿子,不是推他一把,就是搡他一下。一次,婆婆去接孙子,看到孙子脸上有道红印子,就问孙子怎么回事。孙子告诉她:“班上有个同学总是打我,我打不过他。”得知孙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婆婆教他:“如果那孩子再欺负你,你就用钢笔尖划他的手。”这不,儿子就闯祸了。课间休息时,那个男孩又故意挑衅,儿子奋起反击,用钢笔划伤了人家孩子的手背。
趁此机会,我给儿子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同学之间有矛盾可以告诉老师或家长,不能把笔当武器,这样容易误伤别人或自己。儿子认错态度蛮好,保证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带儿子向那位小朋友和他的家长赔礼道歉,按要求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同时提醒那位家长她儿子的所作所为。回到家里,我问婆婆怎么教儿子打人。婆婆振振有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欺负咱,咱也不能客气。”我说:“妈,小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很正常,你不是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孩子之间的事情,大人一参与就很容易成为事故了。”当婆婆知道我赔付了人家的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后,立刻蔫了:“这得买多少米面粮油呀!”我听了哭笑不得。
我和先生商量,我们的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儿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坚决不能再让老人带孩子了。我们和婆婆达成协议:孩子上学了,功课忙,以后双休日到奶奶家,平时在自己家。见我们态度坚决,婆婆只好同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儿子的教养问题上,当我和婆婆的意见不统一时,我抓狂过,退缩过,妥协过,最终,我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了儿子的“教育权”,和老人达成共识。时代不同了,教育不仅仅是老一辈人认为的吃饱穿暖、顺其自然,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网络、电视等,身为父母,唯有随时修正其不好苗头,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编辑:吴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