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兴强
川陕苏维埃铜币存世量统计与铸造搭配规律分析
程兴强
笔者经过20多年收集与整理,利用川陕苏区铜币实物及图片共计3 572枚、川内文化部门记载的川陕苏区铜币的藏品数量,揭示三种货币以及每种货币大类的存世量统计和铸造搭配规律,分析这三种货币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于1933年至1935年期间所铸造发行的铜质货币,即川陕苏区铜币大200文(藏界一般称熔铸200文,下同。见图1、图2)、小200文(藏界一般称赤化全川200文,下同。见图3、图4)以及500文(见图5、图6)。
图1 熔铸200文左柄镰类
图2 熔铸200文右柄镰类
图3 赤化全川200文有齿类
图4 赤化全川200文无齿类
图5 500文繁体联类
图6 500文简体联类
川陕苏区铜币的官方存世量及存世比例:
川陕苏维埃铜币在川内各博物馆、文馆所、文化馆、纪念馆、陈列馆等的存世数量均有记录,在袁远福、巴家云两位前辈所著《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1月)记载如下:“根据四川省各地文化部门的藏品统计:……铜币大200文790枚,小200文347枚,500文613枚……”。由此可见川内文化部门收藏的川陕苏区铜币2003年的数据如下:
总量是1750枚。
其中熔铸200文790枚,占总量的45.14%。
赤化全川200文347枚,占总量的19.83%。
500文铜币613枚,占总量的35.03%。
民间存世量和存世比例:
截至2015年8月13日,我收集到的川陕苏区铜币总量为3 572枚(除去重复统计的实物图片)。具体分布如下:
熔铸200文总量1293枚,占总量的36.20%。
赤化全川200文总量753枚,占总量的21.08%。
其中500文总量1526枚,占总量的42.72%。
民间和官方合并的存世量和存世比例:
不难发现,这个数据和《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史》所载的官方数据出现了较大的出入,其中赤化全川200文的数量是较为接近的,而熔铸200文和500文的数据则几乎相互颠倒了。然而这两组数据都是确切可信并无可辩驳的。如果需要求得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我们不妨将两组数据合并一下,且前提是这两组数据是互不干扰的。如此一来,我们得到的结果则是:
民间3572枚+官方1750枚,总量为5322枚。
熔铸200文民间1293枚+官方790枚,共计2083枚,占总量的39.12%。
赤化全川200文民间753枚+官方347枚,共计1100枚。占总量的20.67%。
其中500文民间1526枚+官方613枚,共计2139枚。占总量的40.19%。
从民间和官方相结合的数据来看,赤化全川200文占了总量的2成略强;熔铸200文和500文比例基本持平,各占总量的4成左右。
三种钱币类别存世比例:
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三种铜币中每一种均包含明显区别而设计迥异的两类钱币。
早期生产的熔铸200文,一类的党徽镰刀柄指向左边,一般钱币较为大型厚重,在整个熔铸200文中铸造质量相对较好,我们称之为左柄镰类(图1);另一类则党徽镰刀柄指向右边,钱币相对直径变小,重量减轻,铸造质量明显要比前一类钱币差,我们称之为右柄镰类(图2)。
赤化全川200文也明显地出现两类不同的钱币,一类正反面都雕刻上边缘内齿,我们称之为有齿类(图3);而另一类则正反面边缘都是光滑没有内齿的,我们称之为无齿类(图4),这两类钱币在直径和重量上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而500文铜币亦明显分成两类,其中一种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联”繁写为“聨”,直径较大,也相对较重,即使后期剪边节铜,亦可看出其所制钢模之初直径在34mm左右,我们称之为繁体联类(图5);而另一类则将“联”简写,直径较繁联类小,重量变轻,我们称之为简体联类(图6)。
官方的统计数据中我们无从得知每种钱币类别中的具体存世数量,而我手里的这3572枚具体类别的分布数量则如下:
熔铸200文总量1293枚,其中左柄镰类共334枚,占该种钱币总量的25.83%;右柄镰类共959枚,则占该种钱币总量的74.17%。
赤化全川200文总量753枚,有齿类共280枚,占该种钱币总量的37.18%;无齿类共473枚,占该种钱币总量的62.82%。
500文总量1526枚,其中繁体联类559枚,占该种钱币总量的36.63%,简体联类967枚,占该种钱币总量的63.37%。
由此可见,官方统计的川陕苏区铜币中,钱币直径相对较大,重量较重,铸工相对较好的一类,在三种钱币中都有存在,但相对整体数量而言所占的比例较小。
民间数据统计结果是:
熔铸200文左柄镰类334枚+赤化全川200文有齿类280枚+500文繁体联类559枚,共计1173枚,在整个川陕苏区铜币3572枚中占的比例为32.84%。
而和他们相对应的熔铸200文右柄镰类959枚+赤化全川200文无齿类473枚+500文简体联类967枚,共计2 399枚,在整个川陕苏区铜币3 572枚中占的比例为67.16%,占了绝大多数。
在熔铸200文的两类钱币中,我们发现了极少量交叉搭配的现象,即不同类别的两个正面(党徽所在的一面,下同),搭配了同一个背面(纪值所在的一面,下同),但这种情况出现得极少,我目前一共发现4枚:
图7,图8这两枚钱币,它们拥有完全相同的背面,即纪值“200”反写,然而它们的正面却是不同类别的。图7正面属于左柄镰类,而图8则属于右柄镰类。
又如图9和图10,相同的背面拥有了不同类别的两个正面。这个共同的背面所具有的特征是:嘉禾蝴蝶结处第二对翅膀为实心三角形,纪值“200”中的“2”写得接近于英文字母“Z”。故藏界普遍给它一个唱名为:“Z型2”。图9搭配的正面是左柄镰类的,而图10搭配的正面是右柄镰类的。
图7 熔铸200文左柄镰类之滴水镰搭配反“200”
图8 熔铸200文右柄镰类搭配反“200”
图9 熔铸200文左柄镰类之滴水镰搭配“Z型2”
图10 熔铸200文右柄镰类搭配“Z型2”
如果更进一步观察这两组图片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图7和图9这两枚钱币的正面又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造币钢模,这个面因其镰刀柄部近似于水滴形状,收藏界习惯于称其为“滴水镰”。而熔铸200文中的跨类别搭配现象均来自于这个唱名为“滴水镰”的正面,它既搭配了属于左柄镰类所属的背面,又搭配了属于右柄镰类的背面。
再次说明的是目前统计到的熔铸200文82个搭配版别之中,能够找到的这种类别混乱搭配仅此4例;而其涉及到也就只有“滴水镰”这一正面模具。
赤化全川200文目前发现共计31个搭配版别,则从未发现过有齿类和无齿类的混乱搭配现象。
500文目前共计发现搭配版别50个,亦无繁体联与简体联的类别混乱搭配现象。
但各类别钱币的内部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搭配关系,同一个面搭配多个背,或者同一个背搭配多个不同正面的情况在川陕苏区铜币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例如图11~14这四枚赤化全川200文的正面使用的是同一钢模,但是搭配的四个无齿类背面则完全不同。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下面图15~18是四枚简体联类500文。这四枚钱币的背面使用的是同一钢模,但是搭配的四个正面则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川陕苏区造币厂在铸造三种铜币过程中,在铜币钢模的使用上类别间的混乱搭配极少,只有4例,仅仅只涉及到一枚正面钢模,这其中似乎存在着某种严格的管理制度;而另一方面,类别内部则完全是在进行着极其自由的搭配铸造。
类别内部的这种自由搭配钢模铸造钱币的现象,明显地反应出川陕苏区铸币过程中并无严格的换模要求,往往是在铸造中哪扇模具损坏了就更换哪扇模具,故而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类别内部的搭配关系。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但类别之间几乎不相互搭配的情况又该做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有可能存在极少往来的两个或者两组造币厂,而他们又都拥有当时独立而比较完整的造币设备和技术人员。另一种可能或许存在几乎完全割裂的两个造币时期,前一时期的钢模几乎不被后一时期所采用,从而形成这种断崖式的几乎不相关联的搭配现象。后一时期则生产了另外三类。
以上分析仅仅是猜测而已,我列举出这些数据其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收藏同好们提出更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求解开川陕苏区铸币史中大量存在的谜团。
(责任编辑刘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