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切
——现代电影的风格化剪辑手法

2015-11-18 14:48严思璇
艺苑 2015年3期
关键词:节奏情绪

文‖严思璇

跳切
——现代电影的风格化剪辑手法

文‖严思璇

作为一种特殊的剪辑手法,跳切摒弃了常规的连贯性剪辑,进行跳跃式镜头组接,形成了现代电影的一种独特风格。跳切剪辑通过对电影节奏的调节、动作速度的改变、特殊视听效果的创造、情绪变化的推动等,作用于画面或声音突如其来的变化对观众的刺激,以造成特殊而强烈的感官体验。

跳切;影片节奏;动作速度;视觉效果;情绪变化

现代电影的创作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编剧构思完成剧本的第一次创作;导演、摄影等拍摄影片视听素材的第二次创作;剪辑师对已有素材重新剪裁组接并最终完成影片的第三次创作。在最后一次电影创作中,剪辑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越加明显,剪辑师从时间、空间、节奏、造型、声音、色调等方面来重新改进、调整和创造,让影片获得全新的生命。因而,跳切和现代电影的风格化剪辑的关系很值得我们探讨。

一、跳切:无技巧剪辑的艺术

传统的剪辑,一般是符合日常生活的、具有常理逻辑的连贯性剪辑,而20世纪60年代剪辑风格中出现了一种新手法——跳切。这种手法起源于1958年,法国导演戈达尔在电影《筋疲力尽》中首次将同机位、同景别、同主体的12个镜头连接在一起,以表现女主角的厌倦情绪,这个剪辑创举被誉为世界电影史的一次断代——从此电影不再被流畅性所限制。

实际上,跳切(又名“跳接”),作为一种无技巧剪辑手法,意为“打破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情节的内在逻辑联系或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连贯性为依据,以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种必要的内容和情绪”。跳切通过画面或声音的突变,带来破坏、造成裂痕、导致混乱,产生不真实、不协调、不舒适的感觉,目的就是刺激观众的感官。

二、跳切的表现意义和价值

跳切剪辑在电影中的应用不是很多,往往是某些电影的个别片段使用,由于跳切可以制作出具有停顿感的运动画面,形成画面跳跃、速度加快、节奏紧张、情绪变化的感觉,所以这些经过跳切的片段往往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一)调节影片节奏

跳切在影片的节奏调节方面作用巨大,特别是能够营造出冲击人视听感官的超现实节奏。这种节奏体现视觉节约的原则(即跳过动作、行为不重要的部分),造成效果的表现性放大,因为超越人类一般的视听体验,打破观影惯性,制造惊奇或者悬念,造成应接不暇的视觉效果,从而让人产生间离感或心理不适感。而这种与众不同的观赏体验也恰恰展现了跳切剪辑的魅力和电影的魅力。

《香水》描述了一位与人类不相往来、嗅觉异常灵敏的天才格雷诺耶为了追寻世上最完美的香味而不惜杀人的旅程。影片的开头介绍了男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在肮脏、污秽、臭气熏天的鱼市场。在刚出生的婴儿躺在死鱼摊中的几个连续推进的镜头后,影片运用跳切快速展示了鱼市场污浊、腐败、死亡的晦暗场面——鱼的尸体、内脏、野狗、蛆虫、老鼠、杀鱼、杀猪、人的呕吐……这种缩小镜头间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的快速而密集的剪辑,使原本单一的、间断的、小景别的镜头形成了一股完整的、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激流、影像浪潮,充分刺激观众的感官,直击观众的心灵。而这一系列死亡的跳切镜头与刚出生的格雷诺耶躺在死鱼堆里积蓄力量、绽放生命的场景交叉剪辑到一起,一快一慢,一张一弛,调节了影片的节奏,强化了格雷诺耶出生地点鱼死、人生的对比关系。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配合画面展示的声音

跳切剪辑,与婴儿清晰的呼吸声的对比,更加强化了电影此片段的节奏变化,突出了出生场景的主体作用,为影片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改变动作速度

与传统流畅剪辑方式相比,在相同时间内,跳切剪辑后的动作个数显著增加,因为它删去了动作幅度较小的起势、落势,只展现最强烈、最戏剧化的动作高潮,从而使得动作的速度、密度和强度获得了大幅提升。跳切是一种高强度的时空重组,画面的快速变幻和时间的愈加紧凑,强化了运动感知的力度。

讲述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故事的影片《上帝之城》,在影片开头对于杀鸡、抓鸡镜头的剪辑,堪称跳切剪辑改变动作速度的典范。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磨刀的声音和磨刀的画面跳切不断闪现,因为缩短了单个镜头的长度,删除了动作的多余部分,展现了同机位跳切剪辑的省略效果,所以磨刀的动作变得更加干脆、简洁、迅速、强烈,加快了动作节奏,营造了紧张氛围。随后,鸡惊恐、无助的动作画面随着其他鸡被宰杀的画面、人类欢愉的场景而逐渐升级,这些碎片化、混乱化的镜头都是最具表现力的动作的重新快速组接,达到一种积聚效应,为鸡的出逃、奔命做足了铺垫。影片开头的这一组一分钟的跳切,镜头密度很大,动作速度迅疾,为影片主体部分的故事奠定了基调,具有隐喻的作用。

(三)创造特殊视听效果

跳切的破碎、断裂,配合镜头的虚化、晃动,结合音乐的玄妙、奇谲,加上影调的奇特、迥异,往往容易形象地展现人物内心挣扎、重创难拔、真假难辨、灵魂煎熬等剧烈的心理波动,由此创造出的特殊视听效果,让观众产生感同身受并难以忘怀的情绪震动和视听体验。

李玉作为一位女性导演,进行了多部女性题材电影的创作,而她的影像艺术风格也颇具个人特色——摇晃的镜头、跳跃的画面、阴冷的影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对跳切手法“破坏美学”的狂热喜爱和娴熟运用。

在《二次曝光》中,李玉营造了“现实”与“幻境”两个世界,表现了女主人公宋其犹豫和迷失方向的错觉。特别是从60分钟开始,宋其对于自己杀人场面的交代和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是现实与幻想的高速穿插,影片运用跳切剪辑的碎片化和断裂感,刻意营造出支离破碎的效果,契合了宋其当时的思维混乱、情绪变化,表现了她对自己记忆和幻觉的怀疑,形象地诉说了她无助、焦灼的心灵困境。这种由跳切带来的直观的、断续的、破碎的视觉冲击,不仅突兀而强烈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挣扎,还带给观众对于人物生命体验的“感同身受”。

提到跳切带来的“感同身受”,就不能忽略娄烨导演的新作《推拿》,这一影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其中运用跳切剪辑的小马复明片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从78分钟开始,失明的小马被打后渐渐复明,晃动的镜头、跳切的剪辑、迷幻的色彩、玄幻的声音,真实地模拟和还原了复明的整个过程,观众通过电影画面展现的场景深切地感受了小马视觉的恢复、情绪的变化。

(四)引发情绪变化

影视剪辑,带给人们的既有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也有心理和情绪上的感受。跳切的剪辑观念能以促进情绪积累、推动情绪变化为目的,在镜头的非连贯性组接中,影响观众情绪和心理,推进观众理解影片叙事、思维的表达,关注剧中人物情绪的改变,力求达到剧中人物情绪与观众情绪的呼应。也就是说,尽管跳切在镜头组接上造成了卡顿、跳跃、不连续的效果,但却在人物情绪延续或者转变上颇有成效。只要剧中人物的情绪渐变过程或突变瞬间把握得准确,那么整部片子的情绪感受就是顺畅的。

王家卫导演的《春光乍泄》以浓重的色彩、舒缓的情调调配出同性爱人在异域的感情。影片的结尾,回国的黎耀辉绕道去了台北张宛的家,辽宁街夜市的喧闹、灯火、人烟在连续几个跳切镜头中展现,黎耀辉寻找过程中的些许紧张、急切、期待心情一下子被烘托出来。在见过张宛的父母、偷偷拿走了一张照片后,他有所领悟——要开开心心地在外面流浪,就要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于是,在接下来一系列展现城市喧嚣、灯火闪烁、他人行色匆匆的降格镜头和部分跳切镜头里,黎耀辉已然从容不迫,因为他的情绪、心境已经改变,灯光色彩与人物心情气氛的对应,让观众都为之吸引和感动。

三、跳切剪辑的未来

跳切剪辑创作技法利用现代电影影像的视听优势,创造出一种有悖常理的视听感受,刺激和满足观众心理情绪需求,是辅助现代电影讲述故事、展现思想、传播理念、娱乐观众的新的创作方法。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跳切剪辑创作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视听效果的出奇出新而弱化了核心情节内容的表现。

跳切剪辑产生于法国新浪潮运动,快速发展于科技发展、文化多元、生活节奏快速、思想观念活跃的新时期。为发挥现代电影在视觉审美意识塑造上的重要作用和满足电影在大众视听娱乐方面的多元化需求,跳切剪辑技术必定会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完善。

[1]陈婧雅.剪辑台上“破坏”出的电影——论王家卫电影剪辑风格[J].大众文艺,2010(10).

[2]高建英.“跳切”简论——电视剪辑的一种重要手段[J].影视技术,2003(5).

[3]黄媛媛.跳切——电视剧剪辑艺术的新走向[J].新闻界,2014(6).

[4]李晋林.影视剪辑的流畅与跳跃[J].电影评介,2008(11).

[5]颜纯均.中断与连续:电影美学的一对基本范畴[J].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6]周传基.试论电影剪辑[J].电影艺术,1982(1).

[7]周新霞.用现代剪辑理念架构自由时空、完成风格化营造[J].电影艺术,2013(3).

[8]周筠.论李玉电影作品的“跳切”剪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J].电影新作,2014(4).

J90

A

严思璇,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系艺术硕士。

猜你喜欢
节奏情绪
大狐猴也懂音乐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节奏
轻快漫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