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地火”

2015-11-18 08:08叶苏
长江丛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术界朦胧诗价值

叶苏

刊首语

文学的“地火”

叶苏

读王干的《朦胧诗价值再认识》,温故朦胧诗史事,可以真切地感知时代生活对文学的激发,可以笃定地确认文学回应时代生活的价值。这是一个帮助厘清文学本义的好话题。

朦胧诗之所谓朦胧,首先不是一种诗艺上的翻新弄巧,而是在当时意识形态尚未冰化的背景下艰难发声的必然姿势;或者,朦胧诗根本就是对压制和糟践人性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回憎与反弹。所以朦胧,是因为发生于政治破局之前;所以依然朦胧,是因为政治新局仅仅凿开一道窄细的缝隙。所以,谢冕先生又把朦胧诗潮喻为运行于地下的“地火”。

所幸的是,这场“地火”虽然令许多大人物不适,而新时期的政治并没有阻止它的蔓生。在文学领域,朦胧诗之启蒙呼唤和反思品格迅即向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以及文学理论方面延展,尤为卓著地诱发并推导了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文学和有关文学即人学的探讨。而文学散发的人文主义精神不仅即时投射到思想学术界,更为思想学术界的立论提供了鲜活的理据。天道煌煌,大流汤汤。及至今日,政治也书面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诚然,若把一个时代的进步归功于一场诗潮涌动乃是浪漫主义式的夸张;但朦胧诗起码是早春的第一叶新翠,或者充当了先知“春江水暖”的那只鸭子。如此朦胧诗,能不向她致敬!

而且,朦胧诗不仅体现了关于文学价值的实证价值,还展示了文学作为的作为之道。而今,虽然时代进步了,曾经期待的文明显现了,生活发生变化了,朦胧诗的诉求和表现形式也自然而然地终止或式微了,但朦胧诗的道义、敏锐以及诗艺拓展的成就已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学记忆;我们尤其不能忽略朦胧诗之发生之影响所昭示的一个文学规律:当文学被生活激发并回应时代生活时可以产生更有价值的文学。不久前,乡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作能引起较大共鸣与反响,正是这个规律的佐证。

的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时代的生活正日益丰富、驳杂、宽泛和多元,文学似乎不再可能发生以一场“地火”引爆全社会的景观,文学理所当然地要照应人们日趋分化的关注点和阅读取向。但是,且不说我们的生活还不至于碎片到了没有主脉、没有主要冲突和没有大问题的日子,而社会运行总是在循环往复地淤积新的公共块垒,所以我们有理由不时期待那种回应更具时代性的生活、因而更有价值的文学。文学永远应当保有生发“地火”的勇气、灵敏和才情!

猜你喜欢
学术界朦胧诗价值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国内学术界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述评
两个版本《朦胧诗选》的出版考证
国内学界关于日本“印太战略”分析的研究综述
朦胧诗“起点论”考察兼谈其经典化问题
新时期红军长征研究文献综述 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远和近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