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千 袁勇丽 吴晓星 颜佩玉
普安村是连平县陂头镇的一个偏僻小村寨,距陂头墟镇15华里。该村四面环山,一块不足半公里的小盆地的中间建有一座砖瓦屋。整座屋呈四方形,建有两个两层高的四角楼阁,四边由排屋连接,墙壁有两尺厚,向东的大门用15公分厚的木板制成。为防匪贼攻劫,四角楼向外的墙壁上均设有射击枪眼,易守难攻,周围梯田的开阔地带都在控制范围之内。
新中国成立前,普安村全村20多户、100多人在寨居住。村民为防止匪贼打劫和野兽残害农作物,多数都备有“粉古”(鸟枪),村里还筹资购得一支步枪。由于经常狩猎,村中不少男人都有一手好枪法,其中青年谢蚌飘更是百里挑一的神枪手。
1945年6月7日晚,一股日本侵略军由翁源县城向连平县陂头进犯至下田岭坎下时,遭到当地抗日武装狙击。陂头街居民及附近村庄农民听到枪声,纷纷四散避难。午夜时分,近千名逃难的人群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仓惶涌进普安村。
普安村村民从逃难的群众中得知日本鬼子已进犯陂头镇,谢蚌飘等一边让妇女们为逃难群众安排食宿,一边召集村中青壮年商量如何应付当前的局面,保护群众安全,并在入村要隘设4个瞭望哨,监视日军动静。其余的人则担水蓄存,积聚粮食,以防被鬼子围困。村中男女老少同仇敌忾,纷纷作好了打击日寇进犯的准备。
9日拂晓,一股日军100多人从翁源乌泥坳径树子坪,取道梯子岭向普安村进犯。一村妇发觉后急忙回村里报告:“日本鬼子进村了。”村中青年谢蚌飘闻讯,立即指挥村民搬来木头顶实大门,然后,登上楼阁,举起村中唯一的一支步枪,打死了3名正往大门冲来的日军,吓得敌人缩回山上,急忙调集机关枪、步枪一齐向古楼开火,楼顶上的瓦面被打得支离破碎。
谢蚌飘、谢浪飘、谢锦飘三兄弟与村民谢路保、谢镜飘、谢招贤、谢佛佑、谢荣汉、谢佛城、潘亚提、谢荣添等村民坚守在楼阁上,拿起土枪,利用枪眼、窗户和各种有利地形,机智勇敢地打击来犯之敌。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日军晕头转向,稍一抬头,或略一近屋,就中弹毙命。日寇只能在远处用机枪扫射,不敢轻易近屋。战斗一直从早上打到傍晚7时多,村民越战越勇,战斗异常激烈,楼阁依然屹立。日军怕天黑村民反击,只好抬着伤员仓惶地逃离了普安村。
这次战斗,普安村村民共打死打伤日军30多人,仅谢蚌飘一人就打死打伤了20余名。当地村民有6人被日军枪弹击中身亡。
普安村一役,极大地鼓舞了连平人民的抗战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