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阳,冯先正,程圆圆
(1.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昆明 650031;2.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轻资产运营模式由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时至今日,中外已经有不少企业采用了这种理念来经营公司,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体育用品生产商耐克公司,并且形成了耐克公司不生产耐克的“耐克”现象,本文中的小米公司也是采用这种运营模式。最初这种运营模式只是在传统的制造业中广泛流传,现在已经受到很多其他行业的推崇,在一些高科技行业尤为明显。轻资产运营模式竟然可以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得到成功,必然有其原因,本文就立足于手机行业,探究该种运营模式的独到之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手机生产商基本都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说明了轻资产运营的优势,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本文总结了这种运营模式的五大优势:
第一,生产制造环节外包,大大降低企业成本,这是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最直接好处。企业将制造环节外包给具有成本优势的公司生产,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投资生产线和购买土地以及固定资产的资金,也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不必考虑固定资产折旧与日后的固定资产升级带来的成本费用问题。
第二,生产制造环节外包,也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标准,企业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和跨越式发展。企业把投资生产线和购买土地以及固定资产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研究与开发环节和产品上市前期和上市时的营销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
第三,有利于企业专注自己的核心领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的一些非核心部门被剔除后,企业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将自己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核心领域从而产生核心竞争力。并且能让企业了解到本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使企业在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提高组织的柔性。过多的企业部门和业务事项,不仅会使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上升,也会降低效率,使企业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下降。精简后的部门和业务事项更便于管理和应对外界的各种事项。
第五,一旦企业依靠这种运营模式成功,企业的品牌价值将大大提升。依靠这种运营模式成功的企业有理由让市场相信公司对这种模式的驾驭能力,从而塑造良好的口碑,增加企业的品牌价值。
但是轻资产运营模式也有其弊端,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本文总结了这种运营模式的五大劣势:
第一,品控的缺失。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外包给相关制造商,很难对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督,致使产品的质量或标准不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第二,形成对外包商的依赖。出于成本和效率或是其他因素的考量,企业不会将生产任务同时外包给多家制造商,一般只会选择少量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指定合作企业,一旦企业与外包商的外包关系形成,在日后的产品生产定价方面必然会受制于人。
第三,协调企业与外包商的关系,不仅是成本的问题,也是时间效率的问题。不同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明确的责任人和责任关系,企业协调与外包商有关生产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了外部管理的问题,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问题。
第四,会使企业丧失及时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降低了品牌形象。有些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其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一旦相关产品出现问题,企业基本无力解决,必须采取返厂维修,这就使得用户必须等待,而具体修复时间还必须由外包商来确定,这就导致了品牌形象的打折,从而降低用户对品牌忠诚度。
第五,准入门槛的降低,培养了企业的潜在竞争对手,拉低了企业产品价格。企业将产品外包给制造商生产,若是无核心专利,外包商为了降低成本可以用这条生产线生产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或是自己进行贴牌生产,从而造成市场上出现大量同质化产品,这对无核心专利的企业将是重大打击[1]。综合上面的优劣势分析,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也有弊,至于利弊的程度还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轻资产运营》一书中对轻资产的解释是:所谓轻资产,是相对于占用大量资金的重资产而言的,包括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企业品牌、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与设备、厂房、原材料等相比,上述资产占用资金较少,显得轻便灵活,所以称为轻资产。轻资产运营模式就是在轻资产这个概念上发展而来,可以总结为两类:(1)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占比较低,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储备较多。(2)企业重视产品设计、品牌建设、营销渠道、客户管理等软实力的构建。与此同时,将自身不具备优势或难以管理的业务环节运营交付于良好的商业伙伴,从而减少自身投资和成本[2]。典型生产方式就是ODM或是OEM生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产品外包加工。
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以及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生产力的巨大提高来自劳动分工。”而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从分工理论到价值链理论,其核心思想即剔除没有附加值或附加值低的环节,使企业专注自己核心领域,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壮大。台湾宏基集团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也是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延伸,根据现代企业利润分析理论,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研究开发设计环节与下游的销售服务阶段产生的附加值高,而处于中间阶段的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工序,随着企业标准化作业的普及和行业内竞争的日益加剧,利润空间在逐步缩小,所以产业链中的附加值线条就形成一条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曲线,就像微笑的嘴唇[3]。以本文的手机行业为例,研究开发设计阶段的利润率达到了20%~25%,而中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环节的利润率仅为8%~12%。
通过前面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分析,对轻资产运营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将通过对具体案例——小米公司品牌进行介绍,来更深刻了解手机行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小米公司从诞生之日起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而非传统的手机等硬件制造商。从2010年成立至今,小米从开始的互联网直销模式到今天的网络加门店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小米公司也是采用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这种理念发展壮大,从轻资产概念人们看到企业应该剥去自己的非核心领域,专注自己的核心领域。小米公司做到了前者,但是在对后者的努力上显然是不足的。下面本文总结出了当下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小米公司的困惑:
第一,无充沛的现金流,选择硬件生产外包,导致手机产能和品控不足。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小米公司没有投资产品生产线,而是将手机等其他硬件生产全部外包,采用订单导向型即让用户先在网上“抢”手机,有时还需预付一定的现金。2010年至今,小米公司将自己的产品主要通过线上定量销售“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但是从2012年以后,中国智能手机已经开始进入差异化市场,仅仅是硬件高配置,低价格已经不如当初那么富有吸引力。而且小米手机由于在硬件生产与产品组装均采用外包形式,缺乏自己的生产线,随着手机销量的不断上升,手机产能得不到保证,而且小米手机的质量也一直为消费者诟病。其次,作为中高端智能手机,不管是它的研发还是生产,都要求将精准的工艺与前沿的科技紧密结合,需要近千个零配件和上百家供应商的原料支持,加上订单的不确定,就很难找到合作的生产商,所以小米的饥饿营销实为无奈之举。
第二,自主技术薄弱,研发创新有欠缺迄今为止,小米公司还是没有具备完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同时缺乏核心的技术贮备与专利,小米公司作为一家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高科技行业企业,结合轻资产运营的概念,核心技术与专利应当是这类企业优先关注的,即所谓企业的核心领域。对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来说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与专利,才能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一旦生产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产品,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市场。而反观小米公司,其手机产品仅仅是简单的集成与整合创新,无太多的原始创新。小米公司的“三架马车”:MIUI手机操作系统、米聊和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基于Andriod系统深度定制面向中国市场的MIUI,一开始推出时受到国内很多消费者的追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各大手机厂商都花大力气推出自己的定制系统,这时的MIUI早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小米公司的初衷是想通过MIUI系统加手机打造自己的生态圈,增加用户黏性,并且形成和手机终端一样的盈利来源,可是研发与完善的技术支持的欠缺导致了小米公司依然只能依靠手机来获取微薄的利润。小米公司的米聊社交软件,也逐渐被腾讯公司的微信业务所取代。至于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的核心零部件如CPU、内存、芯片,均无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小米公司2013年的销售额为43亿美元,净利润560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仅为1.8%,与苹果的营业利润率(2013年为28.7%)相去甚远,甚至与遭到小米这样的低成本手机供应商夹击的三星(2013年为18.7%)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
第三,发明专利不够,知识产权有待提高。小米公司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核心技术贮备与专利数量不足。下表为统计六大手机生产商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数。
小米公司作为一家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与壮大,自身的技术贮备与核心专利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小米公司才能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2014年12月,小米公司在海外市场印度与爱立信公司因为专利权发生法律纠纷,最终小米公司因为侵犯爱立信公司专利权一事被暂停在印度市场上销售。可见,小米公司的未来发展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
小米公司作为一个手机行业中运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典型,核心技术与专利的获取将是小米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基石,这也符合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理念:剥离企业的非核心领域,专注核心领域。对像小米公司这类的手机行业的高科技公司,核心领域就是有关产品的核心技术与专利的获取,而在这一点上小米公司做得还不够好,改进方式(见下页图)。
[1]吕民乐.轻资产运营利弊分析[J].安徽科技,2004,(12):31-33.
[2]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变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48.
[3]薛文艳.轻资产类公司的运营模式与财务管理[J].山西财税,2012,(3):36-38.
[4]魏钦.基于微笑曲线的小米公司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改进[J].市场论坛,2013,(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