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沛
国彩村
祠堂与教堂
国彩村之前叫作“伯塘村”,后来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吴国彩,而改名为现在的名字。背山面海的国彩村,不仅坐拥壮观的海景,还保有平潭唯一的宗祠。
驱车前往国彩村,道路上铺满了渔网,任来往的汽车碾压,后来听说这是当地渔民为了去除网上粘附的贝壳等生物而想到的法子。国彩村也有不少养殖淡菜的渔民,淡菜肉晒干就是著名的“蝴蝶干”,海面上成片的白色鱼排并联,蔚为壮观。刚进村,便被道路旁的石头厝吸引,经历风吹雨打后的石头和瓦片,颜色变得鲜艳又富有层次,就着蔚蓝大海为背景,着实是油画般的世界。
除了渔港风情外,国彩村的宗祠文化更是备受瞩目,如今已是村落的一张文化名片。国彩村基本上是吴姓村民,据说是在明末清初从福清迁移而来,算是岛外来的文化。吴氏祠堂入口处的一对大象的浮雕异常显眼,推门而进,和想象中的严肃祠堂多少有点不同。里面的椅子上坐着休息的村民,也有围着桌子打牌消遣的人,祠堂的严肃静穆感融化在朴实民风中。祠堂的功能也极具扩大,逢节日是隆重的祭祖场所,空闲时又是村民闲聊娱乐的地儿,多了不少亲民感。
国彩村还有一座旧电影院,八十年代建成,当时可是平潭唯一的电影院,设有近千人的座位,如此之大,着实令人咋舌。漆成红色的木椅子一排一排展开,正前方的舞台也相当宽阔,旧时一定热闹非凡。如今电影院早已沉寂,偶尔遇上村民办事,请来戏班子唱上一曲,才会热闹一阵。
村子里还有一座伯塘基督教堂,红色的屋顶,大大的十字架,耸立在众多石头厝中,分外显眼。据说在平潭基本上60%的居民信仰基督或天主教,每个村落都会有一座教堂。经过教堂时,传出唱经声,配搭着小岛渔村,实在别有一番滋味。
村外靠海,便是海湾,这里的风大,沙滩上多贝壳。旧时有专门的产业叫作“伯塘灰”,是把贝壳烧成灰,用作建筑房子和修补渔船的材料,还远销到香港等地。如今这片海湾早已被绵延不尽的风力田占据。站在村后面的高处眺望,风车和教堂的组合,完全是欧洲的景象。
渔港有多少种色彩
流水村比邻着东庠渔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从码头乘坐渡轮到东庠岛只要二十分钟。除了优渥的渔业资源外,往流水村的山上走去,还有壮观的海蚀地貌。在最近的平潭建设规划中,环岛干道将穿过流水村,把周围几个自然村落串联起来,流水村将会变成欣赏渔岛风光的重要切口。
在平潭看渔船,最好还是到流水村。这是许多在地的摄影师长年累月蹲点得出的建议。环绕港口,海面上停泊着许多捕鱼归来或者正准备出海的小渔船。这里的渔船大都色彩鲜明,蓝色、白色、红色等点缀海面。在岸边的沙滩上还留有许多废弃的木船,虽然不再起航,但早已成为摄影爱好者常去的地儿,里面有一艘油漆脱落的大船,据说是每个来流水的人必去参观的,甚至还有新人选择此地拍摄婚纱照。
继续往村后的山上走,更是可以饱览整个港口的盛况,伴着日出日落的景致,这里是摄影师出大片的地方。去年福建省举办的乡村摄影比赛中,就有获奖的照片出自这里。
流水的渔岛美景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往,其中也有一位来自台湾的艺术家,他在流水玩出了新境界。出租了当地的一家石头厝,利用台湾的新颖设计理念,在保留传统建筑的外貌下,重新构建室内空间,咖啡吧台、简洁吊灯、红色高脚椅等,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他把这里当作工作室,准备呆在这里创作新的艺术。这样的改造方法也吸引了不少当地人,他们前往参观取经,准备用到自己的民宿改造计划中。
流水村还有不少无人居住的石头厝,或许租下其中某间,做一个岛民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有最好的海沙
钱便澳村位于平潭岛南端,村里的芬尾码头是前往塘屿岛等南部离岛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当地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除了渔港风情文化外,这里还有平潭唯一一座“风吹沙无痕”的天然沙坡。
早晨我们一行人赶到村子时,正巧在码头上遇见了一艘出海捕鱼归来的大船,我们立马赶去凑热闹。船上的渔工四下张罗,岸上等着收购海货的老板满心期待,而在一旁的我们和几个游客更是喜出望外,如此零距离观赏渔获场景还是第一次。虾子、螃蟹、带鱼、大海螺等,用木框子装得满当当,活泼乱跳的海里美味就在眼前。渔获的热闹打破了清晨码头的宁静。
除了体验渔获的生猛外,在钱便澳村西边500米左右,有一座凤凰山,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厉害,独占了村子黄金沙滩。平坦的海滩可能在平潭是随处可见的景致,但如果面对一座山的海沙,是不是非常壮观,仿佛置身在内陆的沙漠里。然而不止于此,因为凤凰山的沙质地细腻,在村子里还有制作沙漏的手工艺,用的就是凤凰山的海沙。在平潭旅游开发热的当下,凤凰沙漏也渐渐作为平潭的一张名片。
滑沙是重头戏,坡度刚好,从坡上一滑到底,非常舒畅,还有海景相伴,周末来这里松松筋骨,一定是个好选择。
看石厝中的精品大作
说起平原镇红卫村,外地人可能不怎么熟悉,但如果说中国大部分的隧道都是这里走出去的人修的,那么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平原镇早早就被称为“中国的隧道之乡”,曾经因隧道业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按人口比例,街上的豪车级别和数量可是排在全国的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壕”。
红卫村村落本身是值得一去的景点,在青山包裹中透露出小家碧玉般的安静。进村的道路旁,石头砌成的房子鳞次栉比,站在山头俯瞰,十分壮观。村中还独有一座红砖木厝,落在众多黑灰色石头厝中异常显眼。据介绍,这里是富甲一方的林福如的故居,大宅子修建于清末,距今已有越百年的历史。
古厝的基底用青石条铺就,外围的墙壁则采用平潭旧时少有的红砖,纵横交错,排列出不少图形,在墙顶甚至还有彩色的浮雕,久经风雨脱落不少。而进屋一瞧,更是惊人。木头搭建的房屋,散布着各色镂空雕刻,无比精细繁杂,而在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漆着华丽的金粉。这样的建筑装饰,在平潭也只有在这里能看见。
在红卫村的后山上,还有一条修建于宋代的石板路,翻越山坡直通海港码头,这是古时候运送马匹的军道。石板路上还留有不少当年行进的印记。而在军道两旁的岩石上,还有描写当时军道运输情况的摩崖石刻,字迹因风化已经稍显模糊。在军道上走一遭,感受深厚的历史底蕴,俯瞰山下成群的石头厝,和山外无边无际的大海形成强烈对比,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