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您曾说过,金门、马祖是海峡的门户,那么您如何看待如今的平潭开发在两岸间的关系?
夏铸九:平潭是两岸关系间的敏感地点。
面对当前的信息经济与网络社会,它的新空间形式就是都会区域,海西与台湾西海岸就是隔台湾海峡相望的两个都会区域。都会区域建构的要害不在于面积与规模巨大,而在于背后经济与社会力量所结构的节点与网络,这是区域产业活力的关键。
而平潭,目前中国大陆的政策将它赋与的意义是海西都会区域与台湾西海岸都会区域中的节点,它需要积极的两岸关系来实现节点的意义。举例而言,假如经由福州,通过平潭,通往台湾的海峡高铁能够付诸实践,平潭的节点意义就可以彰显。而海峡高铁在两岸关系中有特殊的意义,它不只是21世纪的都会区域间的运输工具而已,虽然海峡高铁需要五年以上时间才能真正营造完成,可是一旦能够开始推动,它就是两岸关系之间不需在纸上签订的和平协议,是两岸和平的空间象征。因此,推动海峡高铁的规划是不需要敏感政治话语的空间象征,头脑真正清楚的政治人物会懂得它的作用推动实现。这样,平潭就可以成为两岸之间特殊的产业聚集节点。
海峡旅游:平潭目前由于政策红利,拥有充足的建设资本,并包揽诸多政策优势,正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当地政府也在积极规划岛屿建设,打出“国际旅游岛”的努力目标。您曾经在平潭考察过,并和马祖做了比较,认为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您看来,如今风头正盛的平潭岛,哪些资源和特色才是它的根本优势?
夏铸九:首先,这些政策的红利需要海峡对岸台湾的政策回应才能实现,这就关系着我前面所说的,如何吸引与撬动台湾的两岸政策,寻求推动政策的积极的动力才是关键。当然,作为旅游的节点,平潭本身的地域特色,闽东海岛的自然与人文的特色,与我熟悉的马祖十分相近,是两岸关系还没有进一步发展落实为产业的节点时也可以着力的条件。
海峡旅游:基于目前火热发展的形势下,岛上的传统石头厝村落应如何开展保护、规划工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夏铸九:我最担心的是在还没有看见真正发展苗头的时候就先急着把平潭岛上的传统石头厝村落给拆除了,那么,作为旅游的基地与节点的条件也就被自己破坏了。这些传统的村落与建筑物的特色与价值值得先认识,然后,保存与修复的工作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先认识闽东地方建筑的特征,研究工匠的命名、称法、建物使用的名称与方式。由于师傅技艺与建材来源无碍,木构架修复问题不大,有些外墙已经破坏了,需要修复,这些新材料的贴用是创造性破坏,平潭的特色将很快丧失。
与马祖相似的地方是,除了聚落中心的纪念性建筑,三开间,硬山搁檩,由封火山墙表现象征意义之外,大多数的建筑物都以番仔搭为主。这是浙闽沿海石造建筑的重要类型,模仿闽粤沿海华人的洋楼。但是,内在的建筑结构与构造却是地方大木匠师的灵活手艺表演,即使不怎么富有,却也十分精彩,这是地方工匠有意义的构造表现,是一种诗意的构造表现。这样,就可以与世界许多地方的村落保存与旅游发展经验对话,尤其是南欧、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很多地方的营造经验对话。
海峡旅游:平潭目前已经对石头厝进行保护,因为当地人口流失,在地居民少,虽保存大量石头厝,却很多处于无人照看的情况。民间已有少部分创业人士租用石头厝,开发成民宿、酒吧、创意空间等。官方也邀请了台湾喻肇青的规划团队针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和社区营造尝试,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
夏铸九:假如已经有喻肇青老师的团队投入,他是认真的老师,假如能得到政府全力的支持,应该是很值得期待的规划工作。
海峡旅游:平潭岛的本地居民近年来流失不少,从您以往的规划经验看,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村落的社区营造如何缓解这个问题?您提倡的“参与式设计”,在平潭岛的村落、离岛中,应该如何运用?
夏铸九:本地居民流失是个结构性的大问题,即使是缓解,也是艰难的挑战。至于参与式设计,是任何好的、有活力的方案必须采用的规划与设计过程。首先,政府不能急功近利,才可能推动,其次,专业者要改变既有的专业偏见,不能“技术挂帅”,要“以人为本”,才有可能实现。
海峡旅游:平潭由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拥有丰富的离岛资源,很多岛屿的风光和村落都颇受好评。从您专业的角度来看,平潭岛应该如何发挥离岛的资源优势?
夏铸九:我认为首先是离岛与村落的定位,也就是新的意义赋予,这是最基本的决策。然后做好保存与修复的工作,彻底展现它迷人的吸引力。
海峡旅游:在政府的规划中,这些离岛中有部分有可能进行招商,尝试让企业参与开发。
夏铸九:坦白说,招商要很小心,全世界都一样。有居民的离岛,要以居民的利益先行,以及,与居民沟通与合作。没有居民,问题比较单纯,只需考虑生态的保育与避免环境破坏。招商计划其实是对政府眼光的考验,完全发展取向的政府,轻忽了对招商带来的可能的环境破坏与地方社会伤害。到最后,国家的正当性反而受到质疑与伤害。
海峡旅游:在新媒体活跃的当下,很多平潭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并运用微信、微博、博客等等平台来宣传平潭和村落生活方式,这对“社区营造”会产生什么影响?
夏铸九:这是网络社会的一种新趋势,也是正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南方各省正在浮现的新趋势,运用电子商务的网络,展现产业活力,改善了地方农渔村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城乡关系表现的种子。这种网上的虚拟社区,也对社会关系上的地方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以至于实质物理空间的“社区营造”造成了冲击。
过去,台湾的企业家温世仁与林光信就曾经尝试在甘肃黄羊川推动过扶贫的计划,以“千乡万才”为品牌,构建一个名为“CISS跨网通(天罗地网)”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数位中心,十分动人。而现在的淘宝与其他电商网络,则是以更大的规模在推动电子商业的网络,正在改变乡村,也改变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没有经历过,是值得关注的新生事物,也是研究的好题材。对旅游业来说,网络的运用是有很大潜力的工具,值得一试。
海峡旅游:平潭岛在旅游规划方面可以效仿哪些成功的案例?避开哪些前车之鉴?可否就您经手过的规划案例谈一谈,目前台湾和大陆的观光规划,存在哪些差异和共性呢?
夏铸九: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暂时只能这样说,避免急功近利,避免破坏。尤其是大众旅游,质量要求低,规模惊人,很容易带来自然环境与地方社会的破坏,这几年的长假造成的后遗症已经很明显了,不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吗?旅游规划如何与地方社区的利益结合,如何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引导与发展地方社区自身的力量,帮助地方社区成长才是值得尝试的。在这方面台湾的惨痛教训不少,能够提供的或许是趋吉避凶之道吧?台湾有少数成功的经验,关键在于有自主性社区能力的养成,这是最困难的部分。
海峡旅游:可否就台湾的案例,来具体说一说?这对平潭当地的发展探索,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夏铸九:失败的案例居多,比较成功的,值得去台湾参访交流的案例,如:南投埔里的桃米社区,经历“九二一”地震的灾后重建摸索出社区营造的经验;台湾好基金会在台东池上艺术村与秋收艺术节、台东铁花村原住民现场表演场地、苗栗神农土地计划等等基地;台北的心心南管乐坊,主持人就是泉州同乡南管第一好手王心心;还有,离福州很近,“小三通”立即可达的马祖,可以到南竿复兴村曹以雄先生的小店坐坐,交流一下社区营造与旅游发展的经验,顺便去看看马祖都市计划公园用地一直未能开发,如今保留下来作为社区居民的菜园,在夕阳西下的阳光里看到居民们三三两两给菜园浇水,真是最动人的公园了。当然,既然去了马祖,就要去北竿的芹壁村看一看,闽东离岛的民居与聚落的空间形式感觉可以与地中海希腊阳光里的村落对话。
海峡旅游:在现在的古镇开发旅游中,“商业小资一条街”的现象,让所有的古镇都变得雷同,成都的宽窄巷子,苏杭的水乡,大众体验和消费到的产品非常相近。平潭在旅游开发中,可能也难以避免“古镇复苏”“老街活化”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夏铸九:谈到老街,话就多了,多说几句。老的商店街,这是传统汉人城市的主要空间原型、社会组织与动力,以及文化价值的表现,台湾城市的雏形即来自唐山对渡的港市。主要的建筑类型为“店屋”,这是宋以后明清华南商业城镇中的商业空间,闽、粤、川皆得见。狭长形店屋面阔不超过三米多。这也就是福州杉的长度,清代台湾皆为对渡商品回程压舱的福州杉、砖瓦、泉州石材。店屋类型,硬山搁檩,以天井分进。店屋的黄金店面的关键营造模式为亭子脚(潮洲称“五脚砌”,马六甲、槟城、新加坡牛车水称为“Five foot way”,四川则称“凉厅子”,后来日本殖民者统一称为“骑楼”,以建管法规范)。因为骑楼是私人土地公共化,提供商品交易空间与遮风避雨穿行过道,是有意义的都市公共空间,采法令补偿,建物上部的营造不计入建蔽率,骑楼尺寸由各城市都市规划与建管自定。如台北为3.64米,台中则为4米。
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南街)是最重要的个案。其余包括艋舺剥皮寮、新北市三峡、深坑……因为涉及私有地的开发利益,虽然文史团体长期呼吁,台北市政府一直不敢直接指定迪化街为古迹,仅仅废除殖民时期不合时宜拓宽道路的都市计划。后引进美国容积转移经验,因台北地价高昂,对私有地主而言能够接受抽象的容积转移观点,补偿保存指定对土地开发的损失,可以算是难得成功的移植经验。至于容积转移用在其他部分都市计划公共设施补偿与轻易交换开发利得,所造成的流动灾难,几乎消灭了都市计划的地方定着的空间特性,是另外要讨论的主题了。
历史街区指定后的商业开发,尤其是三峡、深坑,商业化空间与商品内容要能深耕地方,才能避免同质化现象。不只是台湾与大陆有这种现象,全球化年代的各个旅游胜地,包括高消费的旅游地方都同质性地充满精品店,都变成了像是全球枢纽型机场的购物商场,为了利润,失去了地方特色,这是通病,甚至可以说这是资本主义将地方空间作为商品发展的结构性趋势。所以,即使是商业化空间的商品内容,都得深耕地方,才能避免同质化,若是社区型商店街,像是日本的妻笼宿,它是日本“町并”保存第一街,有其社区自主性,当同质性的观光纪念品充斥时,居民通过社区会议讨论,这是自己真正要追求的目标吗?最后居民们自己决定不这样做。
社区营造才是根本之计。所以,老街保存,必须是整合性保存,活的保存,人与实质物理空间并举,这是最根本的考量,不然,也不可能执行。
因为是福建的“海峡旅游”,可以举“厦漳泉”都会区对岸的金门地方特产成功经验作为一例。金门的白酒金门高粱、菜刀、贡糖、民宿,甚至是地方的中药材一条根与咳嗽药粉,都是体验经济的地方商品,深耕地方的历史产物。
最后,保存后的老街质量提升,空间商品化的趋势使得晋绅化(高级化)悄悄地发生,社会结构逐渐改变,终将改变老街本身,这是艰难的挑战,连纽约市政府有经验的规划师提出的对策都只能治标而已,在现实的资本主义体制之下,目前难有根本对策。
海峡旅游:乡村旅游,近年来越加火热,平潭乡村旅游也在整装待发,对大陆的乡村旅游开发,您有什么建议吗?
夏铸九:好处是可以改善乡村生活,但是,相较于工业开发,旅游开发并不是不会造成地方社会的伤害与环境生态的破坏,只是发生的过程较为缓和不太一样。至于建议,由前面说过的经验与教训中可以总结为开发终究是资本的活动,所以不宜简单化、放任为之,开发的过程要让草根社区得到参与,即使发生了问题也有面对问题的能力与挽回的机会。面对资本,要有驯化资本的能力与条件,不然,破坏就会像是命定的。
大众型的乡村旅游很容易对敏感的地方生态与社会造成破坏与伤害。尤其是,旅游者执意要以他熟悉的都市生活与消费方式在他旅游的乡村复制,不但乡村无能承担,旅游者用这种固定的方式消费,其实也未必达到旅游的目的,自己也不见得快乐。所以,近年来有一种旅游叫作“负责任的旅游(responsible tourism)”,主要被少数有反省能力的美国人提了出来,为什么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偏远乡村,还希望能吃到麦当劳和牛排呢?其实这种高姿态的旅游消费对地方文化是不尊重的。这就是说,旅游者本身可以改变旅游的方式,以平等、相互尊重的方式融入乡村的既有生活之中,有时采用互惠互动的方式。负责任的旅游者真正进入地方社会,融入地方的文化,甚至还在地方的学校教一阵子英文,作为交换。这种负责任的旅游倒是值得在面对环境与社会敏感的乡村旅游规划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