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字三篇

2015-11-17 17:36阎建武
长江丛刊 2015年30期

阎建武

“忌”字三篇

阎建武

推诿者忌

“有医者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急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此段趣文见于明朝万历年间江盈科所著的《雪涛小说》中。作者以漫画手法,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位看似唯唯诺诺,实则强词夺理的推诿者形象。

文学反映生活,该作品应当是那个时期推诿做派的真实写照。由此联想到,时隔400多年后的今天,此种现象还有吗?很遗憾,非但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媒体揭露,以及身边发生的此类案例来看,一些推诿者的傲慢冷漠,敷衍塞责,简直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以2013年10月11日央视 《焦点访谈》报道的两件事为例:一是,在北京工作的小周,户口在河北武邑县。公司派他出国,需办理因私护照。按规定,他回户口所在地,向主管部门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及复印件,然后照像填表即可办妥。但是大半年时间里,小周在相距300多公里的北京与武邑之间跑了五趟,也没办成。有关人员每次都三言两语地打发他要补充材料,结果补充的材料中,除一份外,其它四份都不需要。本是份内之事,可硬是折腾人到第六次才办成。二是,大学毕业后的小狄,开办了一家公司。为了方便经营,他把公司从注册地江苏省徐州市迁到丰县。在办理营业执照和法人执照迁转过程中,小狄被主管部门指使得在三处来回奔波11次,耗时三月有余。每次办事员只要点点鼠标查看,翻翻函件查证,打打电话查询就能办妥,可任凭你心急火燎,他们也无意付出举手之劳。直到小狄忍无可忍,写信反映到了上级,才引起办事员并不情愿的重视,且在埋怨小狄不该写信的牢骚中,把事情给办了。

一年多以前的电视节目,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对推诿者的做法太不理解了。“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须尽一日之勤。”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只要是正常人,就应该为社会尽责。况且,尽责并非无偿,还拿着工资呢!如今社会氛围宽容,没有强求人人都得像贤人、圣人、完人那样,境界要多么高尚。绝大多数人只要做好人、常人、凡人,承担起码的责任就行了。人具有社会属性,不可能不受惠于社会创造的生存条件,那理所当然就要为社会尽责。每个人承担的责任,都是社会整个链条中的一环。人人尽责,这根链条运转就顺畅,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都受益。否则,社会的运行成本将增加,效率将降低,功能将弱化,我们自己或迟或早、或多或少也难避其害。这种直接损人间接损己,先期损人后期损己的事,没必要做呀!在社会中,人人既是尽责者,也是受益者。光想受益,遇事反而推诿,怎么能被社会容忍?所以,尽责也是正直正当生存的需要。社会自有维持其正常运转的道德、纪律和法律三个层面的机制,谁如果不尽责,越过了底线,就会像上面两起案例的责任人那样,受到名利俱损的处罚。

话说回来,也许有的人因为秉性或者经历使然,压根就不喜欢、不耐烦与人打交道。其实这也不要紧,我们的社会自由度很高,你只要不担任公职,找个适合自己干的事就罢了,偶尔还能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潇洒心态自慰。何必鸠占鹊巢,既享受权力带来的滋润,又不愿为公众服务,天底下哪有这么惬意的事?如果硬要呆在体制内,那就老老实实尽责。别自作聪明,遇事习惯性推诿,用手中那一点权力为难人。须知,如今老百姓民主监督、依法维权的意识已经觉醒,你要是尽给他找麻烦,他也不会一味忍受。等到有一天,麻烦被反弹回来,你自己毁了形象砸了饭碗,就得不偿失,徒唤无奈啦!

故此,尽责乃是正道,推诿实属愚蠢!再援引《雪涛小说》中另一趣文为证:“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且看:推诿者是不是自欺欺人?

且问:推诿者该不该厉行忌戒?

拖沓者忌

明代刘元卿在《应谐录》中载有一故事:“于啴子与友连床,围炉而坐。其友据案阅书,而裳曳于火,甚炽。于啴子从容起,向友前拱立,作礼而致词曰:适有一事,欲以奉告,谂君天性躁急,恐激君怒;欲不以告,则与人非忠。惟君宽假,能忘其怒,而后敢言。友曰:君有何陈,当谨奉教。于啴子复谦让如初,至再至三,乃始逡巡言曰:时火燃君裳也。友起视之,则毁甚矣。友作色曰:奈何不急以告?而迂缓如是!于啴子曰:人谓君性急,今果然耶!”

可笑复可气,于啴子也!面对火急火燎之事,竟然繁文缛节文绉绉,瞻前顾后慢悠悠。能修炼出这等“本事”,或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结果,读呆了,读迂了,养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误人误事。那么,如今还有类似的拖沓者吗?有,在一些机关部门还屡见不鲜。

就拿月余前,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奇葩案”来说吧:2003年,河北省清河县经营羊绒买卖的老杨在与港商谢金来做生意时,应对方要求,在深圳农行一家经营部开设了账户。不料,账户里780万元货款突然没了。老杨急忙赶到深圳,农行告诉他钱被谢金来等人取走,并声称自己没责任。无奈,老杨于当年9月24日到深圳公安局报案。公安局于次年5月28日立案,直到2012年初才发通缉,并于3月9日将谢金来扣押。照说老杨能如愿了,没想到深圳公安局一民警却对老杨说:要么主动撤案,追回钱款;要么对方坐牢,钱款落空。饱尝9年艰辛和拮据,老杨只得要钱撤案。随即深圳公安局把案撤了人放了,可钱却打了水漂。之后,无论老杨怎样反映,事情又被拖了下来,前后达12年之久。

这个案例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不少人深受“拖”害。据近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调查,47.3%的受访者认为 “为官不为”现象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拖沓已成为人们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拖沓现象潜滋暗长,说明有些人在权力的岗位上混痞了泡油了,忘记了本分,放弃了担当。他们“两耳不闻百姓事,一心只图享清福”,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狭隘心理,遇事该办不办、能办不办,拖的任性、拖的傲慢;他们小事不上心、大事不敢管,麻烦事不愿干、敏感事不沾边,即使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也要设法漂白自己。全然不顾法律和制度对办事流程的规定,全然不顾对工作运转和事业推进的阻碍,全然不顾对当事人造成的麻烦和损失。

拖沓有害无益,其害大矣!

于公而论,它是慢作为不作为,是失职渎职。拖沓使干事的时光空耗,发展的机遇丧失,百姓的利益耽搁,社会的运转受阻。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而拖沓浪费的是公众的时间、社会的时间。若其泛滥,势必“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卢梭有言:“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故此,视拖沓为罪过或不为过。

于私而论,拖沓者自损形象,自贬价值。古云:“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拖沓是行好事吗?西汉刘向把官员分为“六正六邪”,居“六邪”之首的是:“安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庸’。”谁会相信庸官?人是在干事中树立形象、显示价值的。拖沓者畏事避事压事、慢办迟办拒办,终将被边缘化,何谈形象和价值?对此,或许有人不以为然:无非是工作效率问题,也没贪污受贿,何必小题大做?恰好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寓言,回应了此问。

一官员面对阎王自称生前清廉,所到之处只饮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笑曰:兴利除弊乃设官,倘若不贪则属好官,那公堂之上设一木偶,水亦不饮,岂不更胜于你?该官申辩: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斥:你处处只求自保,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实乃过!

该寓言用推演递进的手法启示我们:连阴曹地府都不能容忍为官不为的人,更何况人世间呢!故此,为官者当有为,拖沓者当忌拖!

妄言者忌

如今在官场吏员中,言过其实,虚词诳语,口若悬河的妄言者不乏其人。其中有的似乎养成了妄言的陋习,动辄大话空话、假话套话,罔顾听者的感受。

妄言惑人,妄言误事,个中危害稍有社会阅历的人都心知肚明。那为何妄言者还乐此不疲呢?一己之利作祟,一时之利使然。这些人心浮气躁,耐不住真抓实干的寂寞,视妄言为终南捷径,逮着机会就要显示能力,夸大政绩,博取好评。林彪曾有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有人可能误以为,不吐妄言,当不成大官。的确也有妄言者官运亨通。但是,雾霾终究遮不住山峦,妄言焉能长久蒙人?再说做人做事做官,总还有必须恪守的公序良俗,不择手段迟早会招人唾弃。

古今中外,妄言者自食其果的案例不胜枚举。由此,也演绎出许多富于典型性、趣味性和教育作用的文学故事。现拈来几则,以印证妄言之虚弱之危害。同时,传递一个善意的提醒:妄言者忌!

明朝陆灼有《艾子后语》传世,其中一段写道:“艾子在齐,居孟尝君门下者三年,孟尝君礼为上客。既而自齐返乎鲁,与季孙氏遇。季孙曰:先生久于齐,齐之贤者为谁?艾子曰:无如孟尝君。季孙曰:何德而谓贤?艾子曰:食客三千,衣廪无倦色,不贤而能之乎?季孙曰:嘻,先生欺予哉!三千客予家亦有之,岂独田文?艾子不觉敛容而起,谢曰:公亦鲁之贤者也;翌日敢造门下,求观三千客。季孙曰:诺。明旦,艾子衣冠斋洁而往。入其门,寂然也;升其堂,则无人焉。艾子疑之,意其必在别馆也。良久,季孙出见。诘之曰:客安在?季孙怅然曰:先生何来暮?三千客各自归家吃饭去矣!艾子胡卢而退。”这个故事说明:妄言一经核实,就会穿帮露馅,根本无谱可靠。

俄罗斯《克雷洛夫寓言》,系世界四大经典寓言之—。其中的《山雀》篇提醒人们:妄言者终究要取辱蒙羞,以至无地自容。摘录如侧:山雀飞到海上夸口说,要把海水烧干。这话立刻传遍了全世界。恐怖在海神居住地弥漫;鸟儿成群飞走;许多野兽跑出树林,观看海水怎样熊熊燃烧。甚至有人立刻带着汤匙到海边,要喝那丰美的鱼汤。人们汇集拢来,默默地凝视海洋,等待着;偶尔有人低声说:快沸腾了,马上要烧起来啦!可是,海水并没有燃烧,也没有沸腾。这个雄心壮志的结果怎样呢?山雀大放厥词后,羞愧地飞逃了。现实中,妄言者的做派,与夸海口的山雀何其相似!

前面提到的《艾子后语》中,还有一个让人捧腹的故事:赵国有位方士,自称与女娲、神农、苍颉、尧、舜、禹、汤等等都有交往。还见过伏羲画八卦开草药;曾一指头把蚩尤戳伤;遭纣王炮烙刑未死;用姜子牙钓的鱼喂黄鹤;坐周穆王瑶池宴会首席。后来陪西王母喝多了酒,“沉醉至今,犹未全醒”,不知今日是何时。碰巧当时赵王跌伤,医匠曰:敷千年血可痊愈。有人进言:此人何止千岁,取其血定然有效。赵王大喜,遂密令擒杀。方士吓得拜泣曰:昨日我父母五十岁,邻居贺寿,我醉言过度,实不曾活千岁。赵王叱而赦之。看来,真应了 《吕氏春秋》中的话:“言心相离,则不祥也”。妄言者并非过足嘴巴瘾就完事了,有可能惹祸遭灾,得慎重哟!

三个故事三位主角,分别吹嘘自己品行好、本事大、靠山硬。本想赚足颜面,可在事实面前,无不丢人现眼。这说明,再精彩的妄言非但无益,还有大害。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出自于《中庸》的此语,旨在告诫人们说话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行动,行动时毋忘记自己说过的话。言行相顾相符,不就是令人敬重的笃信诚实的人吗?欲致此境,拒绝妄言,耐心求真,执意务实则是其间必遵之义。

责任编辑: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