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创作

2015-11-17 16:10:02李强
中国诗歌 2015年4期
关键词:朦胧诗写诗人参

□李强

关于诗歌创作

□李强

人,总有一点自己的爱好,我不爱别的,但爱诗。

说起爱诗、写诗的历史真的够长了。如果从读小学时学写“六一节,已到来,革命儿童喜开怀”算起,四十多年了;如果从大学二年级买到1980年十月《诗刊》“朦胧诗专号”并爱上算起,三十多年了;如果从1992年在《星星》第一次发表作品算起,二十多年了;如果从任职于宣传部门并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诗歌算起,十多年了……也许,长得快的是萝卜,长得慢的是人参?呵呵!

名气不大、也没多高的成就是事实,但并不代表没追求、没风格。否则,春去冬来,东奔西走,风吹雨打,悲喜交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早就放弃这个早就不时髦的爱好了,你说是不是?去年,有幸与一批卓有成就的大诗人相聚一堂,曾讨教过几个幼稚或者说是愚蠢的问题:诗歌只能咏叹小我而非大我吗?晦涩而非直白才是表达的终南捷径吗?灵感是等来的还是找来的?你认为“五四”以来最棒的新诗是哪一首?呵呵,场面混乱,答案不一。按文责自负的游戏规则,我的选择或者说是偏好不妨公布如下:

1.好的诗歌既能见小我,也能见大我。我们不能对这个大时代视而不见!

2.好的诗歌应面向大众,兼顾小众,能直白地说就不要晦涩地说,可以让人脑筋急转弯,最好不要让人猜谜语。

3.灵感是等来的,不是找来的。灵感爱清静,爱超脱,爱睿智;灵感怕吵闹,怕世俗,怕功利。

4.1981年还是1982年,记不清了,偶尔读到穆旦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醍醐灌顶,顶礼膜拜,直到如今。二十四岁的小青年,信手绘出北中国的《清明上河图》,太牛了!从那时直到如今,我一直在想,生命不息,笔耕不止,哪一天一不小心整出个类似的《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来,也就功德圆满了!

扯远一点。诸葛亮一世英明,有一句话倒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是“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就我写诗而言,似乎是不惑之年才开始找到感觉,知天命之后才可以灵感一动,一挥而就。难道说,长得快的未必是萝卜,长得慢的多半是人参?呵呵,真的扯远了。

猜你喜欢
朦胧诗写诗人参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水中人参话鳅鱼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20:06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出版广角(2021年22期)2021-01-13 00:46:12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海峡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1:04
学写诗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试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弱点
剑南文学(2016年18期)2016-11-21 11:48:15
这个暑假,写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