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考古角度探讨文物的保护

2015-11-17 12:40:16乌日罕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遗存考古学文物保护

乌日罕

从文物考古角度探讨文物的保护

乌日罕

【摘要】文物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存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珍宝,并将其继续流传下去,文物保护工作就成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从文物考古角度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发挥文物考古工作的优势,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文物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而文物作为这些珍贵文化信息的代表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同时由于文物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所处环境也不尽相同,再加上自身性质的影响,其老化变质甚至消失的问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文物考古过程中,虽然文物考古工作本身是为了保护文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可能对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在文物考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最大限度避免考古阅读中对文物产生破坏[1]。下面本文就从文物考古角度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水平,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文物考古中的文物

文物本身代表着文化的产物,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而考古学所研究的一般具体指考古遗存一类的文物,也就是说,从考古学视角对文物进行研究只是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部分文物的界定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第二条中明文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等相关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代表性建筑等受到国家保护的文物,不具备考古学文物的内涵,而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墓葬群和石刻等受到国家保护的文物,则是考古学文物保护工作中所重点研究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化石类中的古人类化石,也属于考古学研究的文物范畴。这一法律条款对考古学研究中的文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当代社会政府对考古学的重视,以及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考古学所研究的文物范围必然还会得到进一步扩大。

二、从考古学角度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一)对文物保护工作怀有敬畏之心,正视考古工作的局限性

在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所要挖掘的文物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站在学术前沿,充分利用相关学术知识和文物保护技术对文物做出客观的评估,正视本时期考古科技的局限性。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政治伦理,不对帝王陵墓进行挖掘,而是应该具体探明其范围,开展考古性的保护工作,使其得到更为全面、科学的保护[2]。遵循职业道德,认清当前考古工作水平,只对能够胜任的,或者现代文物保护技术能够继续完好保存的文物进行发掘,对于不能保证其安全的,就应该及时保护起来,不进行考古。考古人员应该清醒认识到,超时代的挖掘本身就代表着破坏,所以从考古角度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保持高度的自知,推进考古学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考古人员的文物保护能力

要在考古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质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强化考古人员的文物保护能力,并尽量挖掘其在文物研究方面的潜能。如此,以高素质考古人员为依托,就能够进一步提升考古工作中挖掘单位和遗存单位自身所具备的信息释放能力,进而促使考古学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摆脱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精耕细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构建优良的环境。同时,考古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就能够在实际考古工作中扩大文物保护工作的范围,将更多的遗存完好的保存下来。

(三)针对不同的考古形式,合理选择文物保护方式

从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来看,考古工作一般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即建设中和主动性考古两方面。在经济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国家整体建设规模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减,但是城镇化建设、国土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的建设必然还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增加,所以建设中考古仍然应该受到考古部门的重视,并且在开展建设中考古活动时适当的增加主动性考古工作的内容,促进考古工作的发展。对于建设中考古工作来说,在发现遗存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实地调查,考察这一遗存的挖掘价值,可以挖掘的,则应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挖掘,不能挖掘的,则需要与开发商协商,建议开发商更改开发方案,进而实现对这些遗存类文物的保护。而对于主动性考古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事先准备经过充分的调查分析,确定所要考察遗迹类型和文物状况的,进而在考古工作中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发挥考古工作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功用和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成熟,从考古角度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应该保持对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正确认识,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各项文物保护技能,并针对不同的考古形式采取适当的文物保护方式,提升文物保护实际水平,促使考古挖掘中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迟畅.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2):11-13.

[2]王娟玲.考古勘探调查在地下文物遗存保护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7):70,67.

(作者单位:阿拉善盟文物局)

猜你喜欢
遗存考古学文物保护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1:32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创新初探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中国博物馆(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8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