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波 徐世兵
无论是上世纪的“两基”和“普九”,还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宜都总是走在湖北的前列,成为湖北教育的一面旗帜。2014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宜都成为全国7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之一。一年多来,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部署指导下,宜都市对照《管理标准》,以课题引领,先行先试,通过因地制宜地践行“标准”,进一步提高宜都教育的软实力,并以此促进区域教育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从本期起,本刊特开设“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点”专栏,以关注“宜都探索”,交流“宜都经验”。
宜都素有“宜教之都、宜学之都”之美誉。2012年,宜都成为湖北省受表彰的3个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市。2013年9月,宜都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并以99分在全省29个合格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2014年,宜都成为继大冶之后,湖北第二个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面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新常态,宜都教育如何服务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始终是宜都市教育局局长周朴华上任以来思考的首要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宜都教育目前已实现了基本均衡,未来几年要重点推进区域教育的内涵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效果的优质均衡。”2014年8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周朴华抢抓发展机遇,把《管理标准》试点作为推动宜都教育上档升级的良机。
《管理标准》成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路径选择
1982年参加工作的周朴华,在教学和管理一线摸爬滚打了整整30年,对宜都教育了如指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说,近年来,随着宜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但部分学校存在办学思想起点不高,治理办法不优,面向全体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教育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导致区域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其实,宜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在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同样存在。去年5月,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我国11%的中小学校处于“心理环境预警线”之下,在学校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基本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亟待指导和改善。
如何实现学校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推动义务教育从硬件均衡、基本均衡走向管理均衡和内涵均衡?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管理标准》与周朴华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思考不谋而合,该标准为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
《管理标准》立足学校管理工作实际,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设置了6项管理职责——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6项管理职责包括22项管理任务,22项管理任务又被细化为92条管理要求,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宜都找到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周朴华说,《管理标准》全面体现了“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和“公平”“发展”两大价值取向,明确回答了“学校应该管什么”和“怎么管”等问题,为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烙下“国家标准,宜都特色”印记的过程,就是引领区域教育走内涵优质均衡发展之路的过程
为了解决好“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让宜都经验走向全国并成为一种“范式”。周朴华认为,这就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地推进试点工作,烙下“国家标准,宜都特色”的印记。
为此,宜都市成立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学习讨论、细化修改、融合完善、拓展创新”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各中小学分阶段、分对象开展《管理标准》的学习讨论活动,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对92条管理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化,进而形成各具体要求下的操作要点与评价指标体系,而且依据实验学校落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标准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上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理由。
宜都市教育局根据《管理标准》还制定了详细的评估细则以及评分标准。例如“编班过程邀请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等人员参加,接受社会监督”“配置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以及“每学期组织学生分学科开展‘评教’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学科教学”等。
“我们采用‘项目推动、政校联动、校区合作、专家引领’的策略开展管理标准的实验研究工作。”周朴华说,在市教育局相关科室的参与指导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分成四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负责一个管理标准实验项目,每个项目组明确一所牵头学校。
宜都市高坝洲中学作为“保障师生安全,构建和谐校园”项目组的牵头学校,杨守敬中学、毛湖淌中学、五眼泉中小学、王家畈小学、高坝洲小学等5所学校作为参与实验学校,从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安全教育等三个方面对《管理标准》进行实验研究。
周朴华说,宜都的试点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研究,然后确立与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相适应,并具有宜都特色的管理理念和经验。
《管理标准》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周朴华说,早在2012年,宜都市就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细则》,分依法办学、教学管理、队伍管理、教育科研、课改水平和办学水平等18项指标对校长进行绩效考核。
“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管理等内涵的提升。”在周朴华看来,《管理标准》实验有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有利于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缩小城乡学校和校际之间管理水平上的差距。他说,烙下“国家标准,宜都特色”印记的过程,就是引领区域教育走内涵优质均衡发展之路的过程。
让《管理标准》“落地”,其实是要修炼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功,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标准是原则,是导向,绝不是让义务教育学校千校一面”,按照周朴华的理解,让《管理标准》“落地”,其实是要修炼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功,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2014年,宜都市教育局印发了《宜都市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意见》,依据《管理标准》列举“学校课程建设”等“二十项”学校管理特色创新拓展点,供全市各学校“拓展创新、做成亮点、形成典型”。鼓励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
宜都市清江小学去年7月建成招生,其中寄宿生有500多人。面对地处城郊接合部、交通岔道相对密集、留守学生多等潜在的安全工作风险,学校创新平安校园建设理念,组建了家长护校志愿者服务队,让家长参与学校安全管理、教学监督,鼓励和倡导家长、小区参与安全校园建设,引导社会力量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献计献策。
杨守敬小学依托当地“养蚕”特色,开展“我们来快乐养蚕”等专题科学探究活动。在养蚕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生命、体悟生命成长、珍爱每一个生命。
在《管理标准》实验研究中,为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宜都市出台了《宜都市部分山区乡镇客运车辆运送学生补贴价格方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政府补贴随车走,安全管理跟车走,值班教师伴车走”的路子,形成了“交警管盘子,学校管孩子,路政管轮子,财政管票子”的“四子登科”交通安全联动机制。
近年来,宜都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师活动,如教师辩论赛、师德教育月活动、青年教师联谊活动、教职工运动会、校长论坛、歌咏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交流、以活动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管理标准》是我们办学的底线,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领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工作中融会贯通,把科学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促进学校的内涵提升。”周朴华说,宜都市将通过对《管理标准》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同时对《管理标准》进行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标准》试点显然是宜都教育发展的一大机遇,它为今后一个时期宜都义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周朴华思路清晰,激情飞扬,他说,“对照标准,创新实践,奋力前行,坚持‘保底+特色’的发展模式,宜都教育人的梦想必然会一步步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 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