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昊
核心提示:与中国人拥抱自由贸易的全面热忱相比,美国人的心态显得有点矛盾、有点患得患失。
前段时间,美国盖洛普公司公布了一项民意测验结果:中国消费者对自由贸易持热烈欢迎态度,有69%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能更广泛地从全球各地购买商品是一件好事情。这与去年皮尤调查中心公布的研究结果相映成趣:皮尤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67%的受访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增加就业,61%认为能提高收入;在同一项调查中,只有20%的美国人认为自由贸易能增加就业,17%认为能提高收入。
但是,我们不要匆忙地断定现在的美国人反对自由贸易,因为在年初的一项同样是皮尤进行的调查中,68%的美国人却认为,与其他国家进行不断增长的贸易,对整个国家而言是一件好事。显而易见的是,与中国人拥抱自由贸易的全面热忱相比,美国人的心态显得有点矛盾、有点患得患失。
当然不只是美国人,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也几乎是同样的心态。甚至早在将近两百年前,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英国人,已经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富国开展自由贸易是否明智?
当时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们认为,贫穷的低收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卖得比富有的高工资国家更便宜,这样就能够从富有的国家抢走更多的生意。今天,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果说对自由贸易存在疑虑的话,那么主要就是,自由贸易会导致本国就业机会减少。
从直观印象出发,这个疑虑似乎有一定道理,现实中也能找到印证。比如众所周知,耐克、可口可乐、苹果等美国品牌制造环节的大部分从美国转移了出来,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直接影响到美国工人的就业岗位。正是存在这样的民意基础,奥巴马政府实施了所谓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其目的就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这可能并没有什么用,美国智库人士琳赛·奥顿斯基,在《别想当然以为美国制造业回流了》这个带点讽刺性标题的文章中提供了一个数据,自从美国政府实施该政策以来,制造业回流所带来的就业只占美国新增就业的4.6%,占总就业的比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自由贸易,包括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在内,可能需要更多的理性和更长远的眼光。在短时期内,某些行业可能确实会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冲击,但同时由于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从自由贸易中获得更大份额利润,其消费者则可以享用更为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发达国家并没有吃亏,这也是美国人虽然心态上矛盾,但在实际决策中却绝不真正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自由贸易具有强烈的、正面的外部性,即不仅仅对各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关键性作用。道理很简单,人们有钱赚,就很难真正打起来,历史学家们认为“一战”之所以爆发,当时欧洲各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是脱不开干系的。
世界银行在1987年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表明对世界市场持有更为开放政策的国家,比那些未这样做的国家表现得更好。即使抛开数据,我们中国人已经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到世界贸易体系当中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飞跃。因此,中国人对自由贸易表现出来的热忱也就不言自明了。只是,如果有朝一日中国也真正发达了,我们是否也会有今天美国人这般矛盾心态?(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