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娜
核心提示:尽管云印刷市场规模高达千亿元,但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何抢占终端用户成了竞争的焦点。
8月31日,武汉中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改了个新名——中浩紫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浩紫云”)。
作为一家已于今年3月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改名事件引发多方关注,公司好好的,为啥要改名?
中浩紫云董事长尚建华告诉《支点》记者,公司正在大力发展云印刷,改名是为了应景。其升级版云印刷平台——紫云网已于10月内测,本月将正式上线。
这是中浩紫云在云印刷业务上的第二次大动作。去年5月,中浩紫云开始涉足云印刷,包括云印刷业务,公司全年营收超过1.72亿元。尚建华透露,目前云印刷业务年营收达1000多万元。尽管占比偏小,但其销售毛利率在所有业务中最高,约为60%。
“云印刷在我国发展才刚起步,市场前景大。”尚建华说,中浩紫云正在加大力度抢占市场,随着云印刷业务的逐步发展,公司全年营收有望达到3-4亿元。
有市场必然有竞争。长荣股份(300195)、盛通股份(002599)、东风股份(601515)等印刷行业大佬也都在发力云印刷。继各种“云”之后,云印刷市场的竞争也开始趋于白热化。
云印刷能大幅降低成本
成立于2001年的中浩紫云,最初是一家从事纸张、纸浆、纸制品的传统造纸企业。
随着在行业内的深耕,2010年,尚建华将触角伸向了下游的印刷业,在湖北开设了一家印刷厂。
当时,印刷行业发展还比较好,年均增速10%左右,总产值超过千亿元。发展初期,中浩紫云主营传统印刷业务,技术上采用开版印刷,渠道上通过线下业务员寻找订单,公司运转还算正常。
然而,随着经济、新媒体、环保政策等大环境发生变化,加之涌现了更多竞争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印刷业总产值增长持续放缓,一年比一年低。和众多印刷企业一样,中浩紫云的印刷业务开始受到影响,不少传统印刷企业面临转型难题。
转机出现在2013年,随着互联网不断席卷各个行业,印刷业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云印刷。这是一种发起于美国、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信息技术,主要通过网络获得足够分散订单,以合版印刷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印刷加工、管理和云平台的总称。
印刷业大佬纷纷坐不住了。2013年,盛通股份设立子公司涉足云印刷,并上线了云印刷平台商印快线。2014年,长荣股份与占据台湾云印刷市场约25%的健豪成立合资公司,并上线了长荣健豪云印刷平台。
此时的尚建华,同样看中了云印刷市场。2014年5月,中浩紫云涉足云印刷,随后建立了中浩紫云的中印印网云印刷平台。
各家企业的云印刷模式大体差不多,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自主智能下单,选择名片、宣传单、礼品盒、相册等个性化定制印刷服务。
云印刷究竟有着怎样的优势,使得印刷企业纷纷布局其中?
“云印刷通过互联网,使印刷业务电子化和数字化,大大提高了企业服务效率;还能使企业和用户直接对接,砍掉中间环节,消除信息壁垒和区域限制;又因为采用了合版印刷技术,大幅降低了印刷成本。”尚建华介绍,云印刷在业内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挖掘企业存量客户。
“不仅如此,云印刷还使得客户面得以扩展。”尚建华补充说,因为网络接单和合版印刷技术,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也被纳入进来,形成增量。
国泰君安证券一份报告指出,相比传统印刷,云印刷效率更高,成本能降低约30%。有业内人士以台湾2330万人口对应百亿台币的云印刷市场规模为参考,预测中国大陆云印刷潜在市场空间在千亿元规模。
“年营收过千万元的企业不多”
在云印刷市场尝到甜头的,并非只有中浩紫云。
早先涉足云印刷的盛通股份,今年上半年云印刷业务营收已达1862万元。几乎与其同步涉足云印刷的长荣股份,今年上半年云印刷业务营收高达2118万元。这两家企业还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云印刷市场。
更为严峻的形势是,后有源源不断的“追兵”。8月,东风股份与已在香港上市的云印刷企业Eprint集团注册成立合资公司,并宣布将于年末正式上线云印刷平台。除此之外,华媒控股(000607)、有福科技(831677)等不少企业最近也纷纷扎进云印刷市场。
市场竞争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大陆市场的云印刷业务普遍做得还不够好,年营收能做到千万元的企业不多。”尚建华说,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大有可为,关键要看怎么去做。
印刷行业资深专家、广科嘉兆文化创意中心总监佘文成也认可这个观点。他对《支点》记者说:“目前中国大陆云印刷平台还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各家云印刷平台的模式大体相同,容易复制,还没有找到好的突破点。”
尚建华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思路。
在发展传统印刷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印刷业务由中浩紫云旗下的印刷厂自己承接,成本往往比交给别的印刷厂要高。以1000吨的印刷制品为例,如果由后者印刷,他们的报价更加便宜,成本往往比前者要低100多万元。
这是因为,2012年之后,行业内产能严重过剩。当需求量远远低于生产量时,很多印刷厂订单严重不足,他们只能靠压低报价获得生存。
“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在价格上会有更大优势。”在发展云印刷业务时,尚建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关掉中浩紫云旗下印刷厂。所有云印刷订单,印刷业务皆交给合作印刷厂。
“在云印刷基础之上,中浩紫云实行轻资产运作模式,此举又能再次降低印刷成本。”尚建华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吸引客户。
今年10月,中浩紫云将原有的云印刷网站中印印网升级为紫云网。与中印印网不同的是,紫云网不仅仅将云印刷平台作为一个销售渠道,而是通过云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一端接入客户订单需求信息,一端接入行业内印刷企业的开工需求和信息,以此将客户订单需求自动匹配到相应印刷企业进行生产。
尚建华还发现,不光印刷业,就连造纸业和出版业等,整个全产业链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索性,他决定整合印刷业上游剩余产能资源,意图打通采购供应链。不单如此,他还整合接入了纸浆、造纸、设计、广告、包装、出版和物流全产业链资源,以期在价格上进一步让利给客户。
“这的确是一种思路,但是否会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佘文成略带疑虑地说,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而且,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同样需要客户规模支撑,但是如何吸引新客户呢?
云印刷也要玩O2O
尽管目前大家都看中云印刷市场,但正如多位业内人士所认为的那样,云印刷市场并未被充分培育起来。
和其他涉足云印刷的企业一样,摆在尚建华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流量难题,也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终端客户。
与以大客户为主的传统印刷相比,云印刷的潜在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对尚建华来说,如何挖掘这个层面的消费者是重中之重。
“随着经济稳步增长,新诞生的中小企业会越来越多,对个性化印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参考欧美个人消费者在相册、画册等个性化定制印刷的巨大需求,国内个人消费者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尚建华认为,云印刷将是一个新的风口。
但是,如何激活这些市场容量呢?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有云印刷平台,或者知道但无法信任平台。”尚建华注意到,当有印刷需求时,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仍喜欢去线下图文店。“事实上,这些客户和我们想要挖掘的客户高度重合,且我们能以更低价格为他们服务。我们计划布局线下门店,通过将线下门店接入到平台的方式引流。”
“直接改变用户的习惯很难,但通过客户常去的线下门店将他们吸引到云印刷平台,就相对容易得多。”尚建华对《支点》记者表示,线下门店还能将线上线下打通,并作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终端。他举例说,如果有消费者需要定制个性化相册,可以先在线下门店详细查看各种样品,并与设计师沟通。当云印刷平台的产品完成后,同样能在线下门店取货。
中浩紫云正在筹备自建一些线下门店,当前主要跟湖北省已有的160多家线下图文店开展合作。尚建华透露说,今年在湖北省计划通过自建和合作的方式,在人流量集中、商业位置较好的地段,发展500家线下文印创意体验店。待模式成熟后,再向全国拓展2000家门店。
通过线下门店引流,也被业内同行视为拓展云印刷业务的主要抓手。
比如,长荣股份已在天津开设了长荣健豪旗舰店,展示云印刷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他们还表示,要通过代理商模式发展1000家线下门店。这种模式和中浩紫云采取的自建加与线下图文店合作颇为类似。
这让身为旁观者的佘文成颇为担心。在他看来,如果自建线下门店,在全国拓展投入巨大。要想快速占领市场,采取合作模式显然更合适些。不过问题同样存在,那些本身具备一定线下流量的图文店是否会买账?线下线上流量相互转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解决?
盈利模式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尚建华看来,现在大多数图文店档次偏低,价格也不统一。他表示,中浩紫云会将合作线下门店统一标准,改造升级,以增强合作黏性。
“至于利益分配,涉及到合作门店的线上线下订单,中浩紫云会在保证他们现有利润基础上,抽取一定的服务费。”尚建华透露,当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中浩紫云还会针对包括线下门店合作方在内的上下游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资金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如果能为合作企业提供合理的融资服务,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为云印刷平台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以形成良性产业生态链。
尚建华透露,目前中浩紫云已与一家银行达成合作意向。若合作企业信用良好,基于合作企业在平台上相关交易的大数据分析,中浩紫云将作为中间担保,为合作企业提供年利率在8%-9%之间的融资服务。
“除此之外,中浩紫云还会基于客户的大数据分析,为合作企业提供精准营销广告服务,为他们带来价值增量。”尚建华补充说,公司会在客户中梳理出不同的客户群体,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在他们购买产品的基础上,据此推荐相关联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客户购买了相册产品,公司就可以推荐台历等印刷产品。再比如,客户购买了马克杯个性化印刷产品,也可以向他们推荐其他杯子,甚至会连带推荐矿泉水等产品。
这样的布局,是否会让中浩紫云在竞争中胜出?
佘文成认为,在云印刷群雄逐鹿的背景下,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谁输谁赢,尚不能过早定论。(支点杂志2015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