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芳 戴隆农 段菱梦
贵州省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研究
杨志芳 戴隆农 段菱梦
认清贵州省师范大学生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是贵州高等师范教育工作者改革培养目标、提高贵州农村教育质量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调查和分析贵州省师范大学生对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在性别、民族、专业、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是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对存在的差异进行积极思考和对策分析,可以为贵州高校师范教育改革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贵州师范生;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研究
本文中的贵州师范大学生即指就读于贵州各级各类大学中的师范专业本科和专科学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并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态度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意识定位,是人们自觉行动的推动力量。态度一旦确定之后,就会给主体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决定主体行动的原则性、坚韧性[1]。贵州省处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要提高贵州全省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发展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当前,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贵州师范的大学生是未来贵州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了解他们对选择农村教师为职业的态度,对于高等师范教育工作者改革培养目标、提高贵州农村教育质量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基层教育改革等重大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调查贵州在校师范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在校师范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5份,回收率95.8%,其中有效问卷525份,有效率87.5%。在有效问卷中:男生164人,女生361人;本科473人,专科52人;独生子女137人,非独生子女386人;城镇133人,农村392人;少数民族217人,汉族308人;大一学生103人,大二学生189人,大三学生180人,大四学生53人;父母职业:教师27人,干部20人,农民361人,工人32人,其他85人;家庭月平均收入:10000元以上的有43个,7000-10000元的有41个,3000-7000元的有137个;3000元以下的有304个。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抽样问卷调查,专门设计“贵州省师范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调查问卷”用于对贵州省高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该问卷的一级维度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此外还有若干个二级维度。该问卷共形成36道题目,采用4点记分的方法,被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由“很同意”到“很不同意”分别给予“4”到“1”进行记分。
(三)数据统计
使用SPSS17.0 for Windows处理数据。
(一)贵州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在各个维度上的总体情况
贵州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在各个维度上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师苑大学生选择农村教师的态度在各个维度上的统计结果
说明:平均得分=M/题项(由于各维度涵盖的题项不同,因而不能直接从平均数的大小来比较,故求出每题的平均得分)。
利用平均数可以反映样本的一般水平。由表1可以看出,贵州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在职业认知方面得分较高,分值为2.915,其次是行为倾向及职业情感,分值分别为2.883与2.777,居中上水平,接近3点(“比较同意”程度)。结果表明: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师范生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二)差异情况
从贵州师范专业类大学生的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是否少数民族、年级、父母职业、经济状况方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女生在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职业情感上显著高于男生;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上,非独生子女显著大于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显著大于城市学生;在行为倾向上,四个年级存在着差异,依次是大一>大二>大四>大三;父母不同职业的师范专业大学生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行为倾向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和是否属于少数民族在这三个维度上并无显著差异;总的来看,在职业认知维度上,各项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对存在差异的项目作进一步分析,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在职业认知和行为倾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父母职业、经济状况在行为倾向维度上的显著差异,详见表3、4。
表2 师苑专业类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M±SD分)
表3 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在职业认知和行为倾向上的情况
表4 生源地、父母职业及经济状况对行为倾向的影响
(一)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整体状况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表明,贵州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态度在职业认知方面得分较高,然后是行为倾向和职业情感,师范生总体上持肯定态度。在态度的心理结构中,主要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其中情感要素占据着核心地位。而表1中职业情感每项平均得分为2.777分,属于中偏上水平,职业情感的推动作用不是太大。可见,提高职业情感和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尤其重要。
(二)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表明,女生在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职业情感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两个因素无差异,但从平均分来看,女生均高于男生。导致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即普遍的观点认为女性更适合做教师。理由有三:一是教师职业稳定,收入尚可,不必到处奔波;二是教师庄重、端庄,是女性优先选择的职业;三是从性别差异来讲,女性更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在语言表达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事实上也是如此,教师队伍中女性的人数远远大于男性[2]。因此,一方面要更多鼓励优秀中学生尤其是男生填报师范类院校,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范专业的男生到农村就业的宣传教育。
(三)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在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表明,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上,非独生子女显著大于独生子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愿吃苦,因而他(她)们更倾向于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吸引更多的独生子女选择农村教师职业,从而使选择农村教师职业的教师来源更加多元化。
(四)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生源地差异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发现,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上,农村学生显著大于城市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成长环境不同:一方面,农村学生从小生活艰苦,父母大部分都是农民,收入不稳定,长大后想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知识来源有限,再加上对知识的渴望,特别尊重、甚至崇拜农村教师,对农村教师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相反,城市学生,从小生活比较优越,家庭收入比较可观,不太喜欢稳定的工作,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太看重农村教师这一职业。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以缩小城乡差距。对外,可通过政策倾斜(包括住房分配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争取农村籍师范大学生回农村教书,同时鼓励城市学生到农村工作。
(五)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表明,在行为倾向上,四个年级存在着差异,依次是大一>大二>大四>大三。究其原因,师范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对农村教师职业有一定的憧憬和期盼,到大三的时候面临就业,对前途比较迷茫,大四通过实习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又使其重新找到了职业方向。因此,在师范生大三的时候,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关怀,使其保持之前的憧憬与期盼,并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六)父母职业差异对师范大学生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表明,父母职业不同会导致师范大学生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父母是教师职业的师范大学生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最高,父母是干部的师范大学生在职业情感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最低。究其原因,父母是干部的师范大学生从小感觉父母的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待遇高,因此不愿去农村从事教育;而父母是教师的师范大学生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到农村从事教育也未尝不可。可见,要想吸引师范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必须要不断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教师工作待遇。
(七)师范大学生对选择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经济状况差异分析及建议
本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行为倾向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在行动倾向上反而比较积极,但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可能性的原因即高收入家庭父母的职业属于“高风险、高收入”这一类型,他们经常感受到父母的抱怨和压力,于是产生了对稳定工作的向往而更倾向于选择压力较小、工作稳定的农村教师职业。随着贵州城乡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教师待遇、地位的不断提高,今后将会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到农村就业,从而不断提升贵州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为贵州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以及贵州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1]王庭照,杨鹃,王彦朴.免费师范生从教信念及农村任教意愿调查[J].当代教师教育,2011,(2).
[2]罗晓,杨俊茹,李慧.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差异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2004,(4).
[责任编辑:邵猷芬]
杨志芳(1992—),男,贵州师范学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戴隆农(1993—),男,贵州师范学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段菱梦(1993—),女,贵州师范学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贵州贵阳550018)
2014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刘红教授(女)、张金勇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