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维莉
李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
记者赵维莉
来自哈尔滨的李蕊文文静静,看上去就是老师、家长都喜欢的乖乖女,她自己也说,从小到大她都很听话,而唯一的一次“叛逆”便是在父母的反对中,决定出国留学开阔视野。那时的她读大四,正面临就业压力,工作环境不理想,于是她想继续读书,并且出去走走,毕竟年轻只有一次。而正是这样的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坐标,也激发了她隐藏在乖巧下的坚韧、开朗的性格。
生活在冰城哈尔滨的李蕊,个子高挑,眉目清秀,说起话来也温温柔柔,没有一点东北女汉子的“气势”,她表示,从小到大她都是比较省心的孩子,唯一的一次“叛逆”就是决定出国留学。
“我大学读的是市场营销,当初填报志愿只是因为它看上去很美,结果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就业不乐观。”李蕊表示,很多同学和她一样,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都会“想当然”,而真正读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于是,她想到了继续深造,同时也想出去看看,这样就有了留学的想法,但是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按照父母的想法,毕业了,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女孩子就安安稳稳的,可是她却认为年轻只有一次,为什么不拼一下?
李蕊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开始学习法语,“我有个阿姨在法国生活多年,我从她的描述里,觉得法国是个很美的国家,于是想去看看。”女孩子对浪漫有着天生的憧憬,于是她从零开始学法语。300个课时过去了,从法语字母,到参加等级考试,李蕊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我是来沈阳面签的,一共十多个人,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拿到了签证。”李蕊说,这是沈阳的第一次面签,很严格,她当时也很忐忑,但是一个小细节“帮”了她,“在与法国大使临别时,我主动和他握手道别,也许是我的热情与诚恳打动了他。”李蕊顺利拿到了签证,父母也再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2012年的秋天,她只身一人飞向了法国。
“飞机刚落地,我以为自己被骗了!”李蕊开玩笑说,她的目的地是法国的尼斯。这里没有摩天大楼,没有现代化的城市气息,满眼看去都是充满热情的红色、黄色的建筑物,最高也不过六七层,“看上去有些农村结合部的感觉。”不过,生活了一段时间,利用假期走过一些城市,李蕊发现,这才是法国最大的特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风格,而且颜色统一,非常有代表性。
虽然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距离上课听讲、尤其是听很有专业性的研究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留学生一般都要继续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李蕊在尼斯开始了五个月左右的语言学习,“法语听上去很美,不过学起来其实很痛苦,规矩太多了。”在语言课程圆满结束后,她开始申请学校读研究生,最终她选择了以红酒闻名的城市波尔多,开始了品牌战略营销与发展专业的学习。
与尼斯相比,波尔多显得更为厚重,城市多是砖制建筑,灰色为主,看上去更为大气稳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李蕊对中法两国的学习模式有了更深的感触,两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国内的学习多以理论为主,而在这里更重视实践。”
李蕊表示,她和同学们会组成一个小团队,类似真正公司中的市场部,然后根据老师留下的课题,进行实践操作,“我们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客户,有人负责调研等,到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她说,“工作”时,所有成员的电脑会联机合作,工作制作文档、PPT,然后在与客户沟通时,会分别上去讲解自己的部分——完全是按照真正的公司项目运营来进行。除此之外,学校还会邀请知名企业的负责人来传授经验,“其实这样的学习过程很累,但是却很充实。”李蕊表示,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工作学习”状态。
对于学习来说,生活让李蕊的改变也很大。“父母之所以要反对我来留学,就是怕我太辛苦,确实,独自在外凡事要靠自己,很锻炼人的。”李蕊表示,刚到法国的时候,自己的法语只停留在问路、购物等粗浅阶段,但是往往都是“我会说,但听不懂”。她住在学校安排的独立学生公寓,“换灯泡、修理大大小小的东西,都要我自己来,真的是变成了女汉子。”李蕊笑道。
“在欧洲,很多国家都非常尊重自己的语言,对于英语并不是‘很给面子’。”李蕊表示,尤其是在法国,英语真的很不“灵光”,所以要来法国留学还是需要一定的法语基础。此外,她表示虽然当地人对外来人没有歧视,但是想生活得更好,最好还是把自己“当成当地人”,“穿衣啊,行为啊,都尽量贴近当地人,不要总是露出一副好奇的‘游客姿态’,这样会有利于你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李蕊给出建议。
法国的求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半,独立的生活让她更加成熟,对未来有了自己的规划,祝福她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