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倒在金钱面前的“状元”

2015-11-16 02:17李伟明
人生十六七 2015年28期
关键词:书楼高考状元状元

李伟明

跪倒在金钱面前的“状元”

李伟明

上网看新闻,一条报道引起了我的兴趣:7月25日,山西晋城,皇城相府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在此盛大举行。来自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的10名高考状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高考状元们身穿状元服,肩批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进入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康熙皇帝”敕封他们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每人赏“诏书”一册、人民币10000元,《康熙字典》一函。敕封毕,众状元披红骑马,在陈廷敬府第仪仗队的带领下,由御书楼进入城内,经大学士第、东书房、明清街,举行了盛大的状元游街仪式……

报道说的并不是什么多大的事,却引得众多网站纷纷转载。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和我一样,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怪怪的滋味。这一点,有大量的网友跟帖为证。

现在是讲究“有图有真相”的时代。报道同时配发了多张图片。在第一张图上,充当“皇帝”的人高高地站立着,“状元”们则趴在地上,诚惶诚恐,看起来甚是可怜。我惴测,当然不是这个扮演皇帝的人有多大的威严,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那区区10000元人民币。为了这笔数目并不算很大的钞票,不惜放下尊严,大庭广众之下扮演一回奴才,唉,这不由得让人担心:我们的“状元”们将来如何担当社会发展的重任?

高考政策改革十多年来,尽管大学生的“身价”在大扩招中已经完全不能和过去相比,可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关于“状元”的故事还是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想方设法拿“状元”来做文章,一些媒体孜孜不倦地在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状元是怎样炼成的”,一些著名高校也不惜自贬身价上演“状元”争夺战,让旁观者在看热闹之余难免发出声声叹息。而山西晋城这一幕,则让人在嘈杂当中更是闻到了一丝变味的腐朽气息。

策划方借奖励“状元”之机达到某种商业性的宣传效果,这个做法不算过分,可以理解。问题是,浓墨重彩地以极端形式展现这个过程,甚至变相地为早已进入历史垃圾堆的封建物事招魂,这就让人看得不舒服了。参与者不伦不类的装扮让人忍俊不禁,还有点滑稽效果,而“康熙皇帝”、“敕封”、“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诏书”等等之类的名堂,就让人搞不清楚这是现实生活还是演戏了——或者说,生活中还有这般演戏的?

形式倒也罢了,更重要是,为什么总是有人热衷于这种形式?当前影视界大量的宫廷戏,已让人对某些思维发出质疑,如今在生活中上演活生生的“皇帝戏”,能不让人看成一种推波助澜?在这丝腐朽气息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会不会是进入民主法制社会这么多年了,仍有些人在潜意识里对封建皇权、人身依附等恋恋不舍?如果有机会,他们是不是很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当不成皇帝的话,当个奴才也好?

说这话,不是想对谁扣帽子,实在是历史进程当中经常出现的开倒车现象,让人不得不多虑。一百多年前,中国刚刚没有皇帝,很多民众为此很是不习惯,这尚可理解;一百多年后,世界潮流早已奔向民主法制,某些人还留恋皇权,向往旧制度,那是太说不过去了。今天,他们只是玩玩这种形式小过一把瘾还好说,怕就怕这种微不足道的想法像病菌一样对人群产生感染,以致社会肌体因此染上小恙,那可就说起来没这么轻松了。

生活不拒绝表演,表演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味道清新的、广受人们欢迎的类型,岂不更美?特别是想把自己的行为秀通过网络告诉大众时,先评估一下网民的反应,再来决定采取何种形式,对自己应该会有好处的。那些和社会潮流格格不入的想法做法,就不必大声嚷嚷了,还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更妥帖些。

关上网页,最后想说的是,所谓“状元”,只是一次考试中的第一名而已,踏进大学校门之后,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当初那个分数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再产生其他作用。更何况,有关调查报告表示,恢复高考几十年来,暂时还不见“状元”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特别优异的现象。这不就更有力地说明了考试分数不能代表一切吗?如果学子们在生活中有困难,给他们提供相应帮助,那是一种美德;而把那些考出高分的年轻学子“收买”成自己的表演工具,那就让人感到很不厚道了。

猜你喜欢
书楼高考状元状元
宋善岭:立秋
咏菊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高考状元经验分享:虔诚耕耘 淡定收获
“高考状元”的冲刺经验
书楼寻踪二集(上)
请别再捧杀“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