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影 戴维娜
浅析开封盘鼓的庆典礼仪
刘晨影 戴维娜
开封盘鼓作为著名的中华五鼓之一,其演奏特点气势宏大、震撼人心,且鼓点复杂多变、表演热烈,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本文从开封盘鼓婚姻庆典、社会宣传、以及企业开张等庆典礼仪的表演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开封盘鼓鼓队编制、表演形式、节奏特点等艺术特征的分析,以此论证开封盘鼓庆典礼仪的民俗价值,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开封盘鼓 庆典礼仪 艺术特征 民族文化
开封盘鼓又称大鼓,经历从北魏到唐宋元明清,从盛行到衰败再到盛行,从军用鼓乐礼仪到民间庆典文化的数代变革,最终形成了现代盘鼓文化。开封盘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汉族鼓乐表演艺术,作为中华五鼓之一更是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演奏时震撼力极强,所以经常运用于当地民俗活动的庆典礼仪中。
明清时期,盘鼓便与开封民众民俗生活密切相连。明人朱有墩在《黄钟醉花阴·散》套中曾描述了开封城内表演迓鼓的情形:“放烟火,烘烘接太微,舞讶鼓,欢声恰似雷。”①每当逢年过节时,为了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在点燃炮仗前便会敲起盘鼓,希望得到上天庇护。大红色代表喜庆,开封人民认为红色可以抵御灾劫,赶走霉运。故开封盘鼓鼓身为红色。虽然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但开封盘鼓庆典礼仪的风俗习惯已在开封民间世代相传,渗透到开封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民俗活动的庆典仪式中,开封盘鼓表演主要用于婚姻庆典、社会宣传和企业开业中。
1.婚姻庆典
河南开封地区民间在婚嫁吉日之时都会隆重庆祝,新人结婚时有着用开封盘鼓助兴的传统风俗。新郎接新娘前盘鼓队就已早早待命,出发时开始演奏,来烘托热烈喜庆的气氛。到达新娘住所后,盘鼓队继续演奏,寓意红火。最后接上新娘出娘家时,开封盘鼓再次演奏。结婚本就是喜庆开心的日子,主家自然讲求排场,请的盘鼓队人数越多越能表示对婚礼的重视。在婚礼中,盘鼓队基本上会站成两排,一排大约10人左右,迎接新人出场。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整个婚礼庆典中表演人员都会身穿红色绸缎的演出服,头戴红色头冠,鼓槌上也会系上红色丝带,用红色来祈求更多的幸福。
2.社会宣传
开封盘鼓的表演正逐步向商业性和品牌化发展转变,经常用于大型公益活动的社会宣传,如慈善晚会的开幕式等等。相比婚姻、开业等一般庆典活动,大型慈善活动中鼓队人员较多,30到40人极为普遍。开封盘鼓作为独具中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的是火爆威武、击之如雷、动之如涛的黄河气魄,以鼓喻人也好,将人比鼓也罢,气势恢弘的开封盘鼓总能将黄河儿女爽朗而强烈的情感通过声震天中的鼓声表达出来,动人心魄。
此外,每逢节假日开封市著名旅游景点,如:龙亭公园、开封府等大门口都会有开封盘鼓的表演,此项表演在宣传传统非遗文化项目,推动开封市经济的同时,唤起了各地游客的心理积淀中对久违的传统回归。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达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3.企业开业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今开封盘鼓更多用于商业化表演,新店开张或者周年庆。在商业化的今天,开封盘鼓作为开封人耳熟能详的表演形式,走上街头为各种大小的商业公司开业击鼓造势,吸引顾客,过往行人远远就能听见喧天的锣鼓声,等走近了,看着演员挥舞着鼓棒,欢腾的跳跃,并伴随着呐喊声,极富感染力。通过开封盘鼓的表演,加强了企业宣传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见图1)。
庆典活动一方面推动了举办地经济发展,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图1
1.鼓队的编制
在开封盘鼓的庆典表演中表演者人数根据表演场合的大小而定,十几到几十人都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大型表演。令旗一名,鼓手基本在20人到30人左右,而锣镲手在10到15人不等;
B、中小型表演。令旗可有可无,而鼓手在5到15人之间,锣镲手相对更少,3到6人不等。
在庆典礼仪中开封盘鼓队由三种乐器组成:大鼓、镲、锣,还有一面令旗。这三种乐器在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大鼓
大鼓在开封盘鼓演奏中属于领奏地位,其特点就是“大、沉、笨”,也因为这三个特点形成了盘鼓在庆典礼仪中的演奏效果。在热闹的庆典中,大鼓掌握着整个鼓队的节奏,鼓声以低音带来的震撼效果使整个盘鼓队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主题千变万化。鼓声稳重的节奏也使整个盘鼓队的演奏有条不紊。
(2)镲和锣
镲和锣在整个盘鼓的庆典礼仪表演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正如鼓队中一座桥梁,把整个鼓队各声部音乐和谐自然地组合为一体。锣和镲是开封盘鼓中的辅助乐器,它们用高亢的音色为鼓队加砖添瓦,使原先单调的鼓声丰满,用不同的声响效果使盘鼓演奏层次分明,高低有致。合理运用锣和镲的特殊音响,可以强化大鼓演奏的主旋律,让整个表演丰富多样,更具欣赏性。(见鼓谱2,鼓谱中“吨”代表锣镲)。
鼓谱2
吨个吨个吨吨夸吨吨/
吨·吨个吨吨夸吨吨/
(3)令旗
在大型庆典中,一支盘鼓队的演奏无论鼓手和锣镲手多么出色,少了令旗就如同一盘散沙。每个鼓队只有一名令旗手,表演时站在鼓队的最前方,上下左右晃动着手中足足有两三米高的令旗,用不同的动作程式化地指挥着鼓队的队形、节奏和强弱,主要用以保证演奏中整个鼓队表演的整齐度。
2.开封盘鼓的表演形式
现今开封盘鼓庆典礼仪主要有三种表演形式:
A.“原地演奏”(见下图中的3、5)。主要用在新店开张时演奏。原地演奏时,鼓手围成一个圈,将令旗手围在圆圈中间,鼓手们背对观众,外围则是舞蹈演员。当令旗手开始指挥时,表演正式开始。这种形式基本用于小型的店铺开业,只为用盘鼓来吸引客源,争取更大的商机。
B.“行进表演”。行进表演主要运用于在行街中。顾名思义,在表演时较大规模的盘鼓队一般会排成四路纵队(见图下中的1、2),中间是鼓,旁边是锣和镲,站在队伍前面的是令旗手,挥舞着令旗带动着整个队伍向前进。
C.“混合表演”。在大型演出时,开封盘鼓队表演的队形通常无固定形式,各种队形随着节奏的变化不断变换。
3.节奏特点
开封盘鼓演奏的节奏相对不固定。在现有庆典鼓谱中,我们可以发现开封盘鼓的节奏是用文字记载的。鼓谱中有大量的双拍子(4/4、3/4)和单拍子(1/4、3/4),两种节奏相互交错,形成“混合拍子”,一字一拍,两字一拍,三字一拍。由于节奏的不规整,且各句的长短不一,开封盘鼓只能使用“分句的记谱方式”。
笔者向刘月会长要了河南大学盘鼓协会的主要鼓谱,这些鼓谱是他们在平时庆典礼仪表演时专门使用的。因版权问题在此只能记录一部分(见鼓谱3):
鼓谱3
吨夸夸义夸夸\(3/4)
吨夸吨夸\(2/4)
吨吨吨吨吨吨吨(4/4)
吨嘿吨嘿\吨吨嘿嘿\
个:鼓齐奏。连击时记作“那个”。夸:右鼓槌击打鼓框。由于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吨”、“个”小得多,在鼓谱中“夸”即代表休止符。其中,吨:鼓、镲齐奏。连击时记作“轮吨”[2]。
图2
盘鼓的节奏变化多端,只能用象声词来记谱。因为节奏的多变给演奏带来困难,但开封盘鼓节奏的独特性也给观赏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和快乐。
为了更加了解盘鼓的表演形式,笔者2014年12月13日联系了河南大学盘鼓协会会长刘月女士,便立刻赶了过去,进行了采访①。河南大学盘鼓协会成立于2001年4月,由热爱盘鼓的一群有志青年组成,承担了年轻一代人对盘鼓的期望。毅然担负起"传承祖国悠久文化"的重任。作为全国高校界唯一一支学生盘鼓协会。
应会长刘月女士的邀请于2014年12月14日下午观看了河南大学盘鼓队演出的全过程,此次演出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月开幕式”②。这次演出参演人数一共20人,一名令旗手,6名锣镲手和13名鼓手,因演出人数受限制,并没有全员出动。演出时,19名队员身穿着湖蓝色带有民族气息的演出服,一名令旗手穿着印有龙标志的银色服饰,格外亮眼。观看过程中,耳边始终回响着震耳欲聋的鼓声,热闹非凡。
刚开始时,令旗手站在舞台中央,其余队员分成两组面对而站,只听令旗手一声吼,一跳而起将整个鼓队带到舞台中央,演员们也是轻击着零碎的鼓点跑步向前,形成令旗在前队员在后的三横排。开场半分钟应是第一部分,随着令旗手一个跨步向前停顿后,演员安静下来,紧接着一个后退,令旗手退至舞台中央,演员也随后运用两腿的跳动,第一次改变整体队形,19名队员将令旗手团团围住,6名锣镲手在里面,13名鼓手在外圈。轻击鼓面后第二次转变队形,鼓声突然变得猛烈起来,鼓手们开始在舞台上跳动起来,时而跨步,时而晃动身体,时而蹲下,时而跳起。整个演出历史共4分20秒,一共转换了5次队形,下场后,演员们都喘着粗气。虽然十分疲惫,但更多是一种快乐和喜悦。
历经千年的演变,开封盘鼓对北宋庆典礼仪文化研究和古代鼓乐文化和鼓舞文化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这个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年代,传统民族文化反而显得弥足珍贵。2007年开封盘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7月开封盘鼓正式收录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表现了开封人民团结、和善、好客的精神面貌。在开封小至幼儿园的四五岁的孩童娃娃,大至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对盘鼓无一不知,走街串巷,到处可见。开封盘鼓中国璀璨的民俗文化,应时代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不要遗忘这块传统文化瑰宝。
注释:
①刘月.2014年12月13日,河南大学盘鼓协会办公室。
②2014年12月14日,地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下沉广场,演出人员:河南大学盘鼓协会。
[1]谢伯阳.全明散曲[M].齐鲁出版社,1993.
[2]马振林.开封盘鼓及其音乐特征[J].中国音乐学,1996(S1).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注: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南丝竹中的“艺人琵琶”音乐探究(QS1114)的阶段性成果;常熟理工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PBL模式在音乐师范专业民族乐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X11012134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