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赟
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仇赟
在中国陶瓷史上,陶瓷制作的每次重大变革,都与其所采用材料以及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浅绛彩瓷尽管没有彻底脱离传统粉彩的窠臼,但是,它还是在材料,尤其制作技术上有了比较大的革新。从浅绛彩瓷的绘制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它所采用的技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将工艺装饰性改为国画美术性及二、将固定程式图案改为个性化美术作品。
浅绛彩瓷 绘制 美术性
从陶瓷装饰发展到陶瓷绘画,将陶瓷非物质文化因素调动起来,为人们的陶瓷文化生活增添了新鲜的内容。这是浅绛彩瓷明显区别于传统粉彩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仅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需求创造,而且,在物质技术等文化基础的多方面进行着有机的糅合。从浅绛彩瓷的绘制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它所采用的技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图1 粉彩如意耳瓶
图2 浅绛彩山水人物四方花盆程门
浅绛彩比粉彩吸收中国画技法多。例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在浅绛彩中常见;花鸟画的线描法、晕染法在浅绛彩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人物画中的白描手法、写意手法,根据主题配置必要的背景进行渲染等技法,都在浅绛彩中找到痕迹。图1是乾隆朝的一个“如意耳瓶”,此作满设粉彩、潜心勾画,颇有景泰蓝的装饰特色,这就是在工艺美术上追求奢华所导致的繁文缛节、拖沓累赘之风,瓶口和接近底部的位置用二方连续图案装饰,瓶颈布满花草纹样,瓶身绘八仙过海图案,构图饱满对称,整个作品透露着规律的美感,美中不足的显呆板,没有灵动感,像是在器形的范围内做一个适合的图案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思想内涵和抒情达意。图2为浅绛彩大师程门的作品,山水人物四方花盆。画面中色彩不多,但清淡雅致,人物用粗线勾勒,表情传神,衣衫用浅紫色晕染;地面和石块采用皴法绘制,再点上花叶。整幅画采用写意的手法,可见作者绘画技巧娴熟。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装饰瓷器的便面,使其美观,更可以表达绘制者的感情和意图。可以说,浅绛彩就是中国画在洁白瓷器上的典型表现。
浅绛彩瓷绘借用了中国画中有关浅绛山水的若干技法,使绘制者能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制作,以表现制作者的性情为主要目的,展示一种人陶瓷生产及其利用所形成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与表达。如图1,粉彩如意耳瓶,制作者是按照大部分人的审美需求而作,整齐且规则,可视为一件工艺品;图2为浅绛彩瓷绘,画面流畅自然,浓淡相宜,一气呵成,如同画卷一样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心境与思想。有的浓淡相间,有的虚实得当,还有的意境丰富,事实上从浅绛彩绘上说明瓷器装饰已经与中国画联系得更加紧密起来了,形成一种紧密的相对完整的陶瓷美术表达技法。
浅绛瓷绘在绘制技法上的更新,将传统粉彩的审美内容抛到历史遗迹之中,它以一种新的审美标明陶瓷文化史册,即浅绛彩瓷绘是以陶瓷装饰工艺美与中国画审美相结合的内容进行审美的。以浅绛彩瓷人物画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得到情感升华,不仅促使人们对陶瓷工艺美加强理解、认识,而且,更使人们强化对国画审美的认识。如图3,是以一幅浅绛彩瓷人物画来表现的“四方象耳瓶”,它虽仍没有摆脱以美化器物为目的的陶瓷装饰之文化审美的窠臼,但是,已经预示着陶瓷审美新曙光的到来:以中国绘画内容为主要题材,以其审美法则为主要审美内容,并力求将东方文化神韵注入陶瓷文化之中而综合性文化审美格局,将替代传统陶瓷文化审美。在该画面中,既体现着摄取题材中的文化含义,又展现着绘画艺术的极大魅力,诸如创作者在构图上巧妙的位置经营、浓淡和虚实相结合的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色彩设置、线描在人物造型之上的曲折变化,以及在整个画幅中所展现的跌宕起伏等,均历历在目。
在画面上,还出现了题词、书款、印章,制作时间的落款,可以说,浅绛彩人物画的题材表现与中国人物绘画的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
国画的诗书画印方法全部继承。浅绛彩瓷绘中绝大多数都采用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方式。如马庆云《五老图》六方镂空帽筒(图4),题款:五老图。壬寅年秋月,马庆云写意,于珠山(印:“之印”)。汪友棠《九美图》提梁壶(图5),题款:(一)九美图(印:“作”)。(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己亥秋月,子苹仁兄大人清玩,汪友棠作(印:“印”)。题款“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乙亥之秋月,子苹仁兄大人清玩,汪友棠作”,融诗于画,化画境为诗境,此图属汪友棠仕女画中上乘之作。九位美女婀娜轻盈之态毕现,且各具面目,清丽淑雅,中间二位美女对弈,二位美女旁观,引得一抚琴美女执扇而望。右侧一美女吹笛,一美女击鼓,又一读书美女为笛声所感染,凝神倾听。右侧一美女托香腮,独自对着案上画稿侧头静思。整幅画面将意境、构思与诗和谐般融为一体,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和柔美的情调。①
图3 浅绛彩人物四方象耳瓶
图4 《五老图》六方镂空帽筒马庆云
图5 《九美图》提梁壶汪友棠
图6 粉彩人物故事天球瓶
在传统陶瓷装饰中,就陶瓷生产工序而言,各个工艺环境的瓷工,是根据瓷器造型及其工艺要求按部就班的制作,是一种定式的劳动,并没有创新的自由度及其文化意义。故此,在传统陶瓷装饰中,不论釉上彩绘多么富有审美文化意义,但是,均不可能在按部就班的制作中形成个性化风格。例如图6,为粉彩瓷,人物故事天球瓶,整个器皿从上至下布满图案,球体部位也根据器形布满人物和装饰,瓶口和瓶颈布满二房连续纹样装饰。这似乎已经成为陶瓷装饰的固定模式。
与传统粉彩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形式相比,浅绛彩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它以中国绘画的构图法则来进行多样性、随意性进行构图,只要能够达到经营位置的目的,并能够体现创作者创作意图和审美情趣的样式,均可以采用。故此,浅绛彩瓷绘的艺术特色是具有个性化的,即它能够鲜明地反映创作者的审美爱好和个人追求,与传统粉彩相比,它不虚此行的文化创造所在,还包括它以绘画的自由精神打破了传统粉彩的拘谨,甚至呆板。它刷洗了传统粉彩自乾隆以来繁琐的装饰,它也抛弃了嘉道以来粉彩装饰的承袭及颓废之风。
图7 浅绛彩人物笔筒
从表现形式上看,浅绛彩人物纹瓷绘装饰,在构图上明显地不同于传统粉彩,它从程式化的适合图案形式中转变为较为自由的适合性式样表现。浅绛彩瓷绘装饰,在人物题材的表现上,采用了中国人物绘画的构图,经营陶瓷装饰的画面,这鲜明地与传统陶瓷装饰的形式拉开了时代的距离,尽管不能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表现,可是,它给人所带来的新鲜感,是不言而喻的。
与之不同的是浅绛彩绘引入陶瓷装饰,从根本上打破了陶瓷装饰的程式化表现方法,进而达到了一种自由反应制作者个人兴趣的表现。浅绛彩瓷绘的制作主体是由独立性格的人组成的,每个人对制作都有独特个性表现,他们分别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情感和兴趣,以及对陶瓷工艺的掌握情况等综合的文化因素,进行制作,故此,它所体现的是装饰的个性化表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工艺制作。这样,即便在材料与烧成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反映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内容,以及主题和文化语义。正因为如此,浅绛彩人物瓷绘,具有与传统陶瓷装饰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征。例如,在浅绛彩人物纹瓷绘中,有的制作者喜欢采用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题材,有的制作者则嗜好人物与花鸟相结合的题材,前者具有大自然的胸廓、山水的清秀、幽静,并将主题人物置于此景中,以达到借物抒情的,充分展示自己生活喜好及其情趣,乃至表现人生追求。而后者也以之展示自身对自然之物的喜好之意,并体现其关照自然与体会人生的价值。是这样,或那样的个人喜好,或情趣所体现的个性风格构成浅绛彩瓷绘人物装饰的个性化风格。
在陶瓷材料及其工艺技术上的创造性发展与利用,它有效地突破了历史上属于清规戒律的皇室御用瓷绘的几乎接近苛求的技术及技巧。
浅绛彩在陶瓷文化语义及其功能上的而变化也有一个日趋转化的过程。“浅绛彩瓷画是近代以来从粉彩瓷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瓷画门类。浅绛彩瓷画脱离了历代相传的匠人瓷画风格,每件作品由一人独立构思、制作完成,与以往粉彩瓷画又多人合作完成显然不同,具有文人画的特征。”②这里,仅仅说明了中国文人画进入陶瓷制作,而没有从根本上辨别陶瓷文化的功能。
从个人技巧上分析,浅绛彩瓷绘人物画,因为制作者的喜好,或“随类赋彩”,或随意赋彩,均可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有的浓淡相间,有的虚实得当,还有的意境丰富,事实上个人技巧已经与中国画技术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紧密的相对完整的陶瓷绘制表达技术。
在文化因素多重叠加的情境下,浅绛彩瓷绘已经逐渐走出陶瓷装饰所笼罩的阴影,从固定的模式所构成的程式化到自由发挥的多种形式,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大众化文化的开启。
这与传统粉彩按照早已设计好的定式表现所暴露出的呆板和拘谨的装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充分发挥制作者个性,并达到张扬创作者精神的创造性发挥。图7是清光绪年间典型的浅绛彩人物纹笔筒,所用线条粗而流畅,色彩浓淡对比度大,色质感基本上与纸绢画相似,人物情感丰富,达到了传神得意的人物画境界,这就是浅绛彩人物瓷画的特征。与光绪年间典型的粉彩工匠画瓷盒对比,如图6,画工一般,服装等线条缺乏自然的连贯性,无铁线构画手法,画面平俗,人物神态呆滞而千篇一律,无文人画的艺术性。这就是实用彩瓷工匠画作的特点。就是这样,浅绛瓷绘一改过去陶瓷装饰的旧貌而以新颜谱写着陶瓷文化的历史,可谓是东方艺术特色的真正体现。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历史上文化陶瓷审美主要以材料和工艺为主流的审美,将审美理想确立在思想和情感之上,并竭力展现创作者的个性情感宣泄。
注释:
①段海龙,姜长军.浅论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的影响[J].作家,2012(4).
②余继明.我说晚清浅降彩.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
[1]余继明.我说晚期浅绛彩[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M].文物出版社,2000.
[3]熊廖.中国陶瓷美术史[M].紫禁城出版社,1993.
[4]段海龙,姜长军.浅论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的影响[J].作家,2012(4).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