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历史必然

2015-11-14 16:25郑永田
图书与情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服务

郑永田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006)

公共图书馆是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具有由公共立法保障、由公共税收支持、由公共信托管理、为公众平等利用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在美国图书馆学家普尔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中早已有了阐述。1876年,普尔在《公共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一文中给公共图书馆下了准确的定义:“我们所指的 ‘公共图书馆’是依据州立法建立起来的,它由当地税收和自愿捐赠维持,由公共信托机构管理,维持它的每一位城镇居民都有平等的参考和借阅的权利。”公共图书馆从它诞生的那一日起,就追求平等利用的目标和免费服务的法则。1894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阿默斯特学院图书馆馆长弗莱彻借用林肯 “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概念,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图书馆”(Library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的思想,指明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和现代特征。从保守(闭架)到开放(开架),从只为特定人群服务到逐渐服务大众,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再到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历史,对于研究并推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

1 从保守到开放

20世纪以前,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私人藏书都属于私有制的,它们以图书的收藏为主要目的,为了防止图书的丢失而秘不示人,不对普通民众开放,虽然有些藏书楼对某些学者或达官贵人开放,但范围非常有限,条件亦颇为苛刻。1840年之后,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特别是在20世纪初,随着传教士在中国教会大学传播现代公共图书馆理念以及一批留美学生的学成归来,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雷茂才为首的五位爱国志士从日本学成归来,为了传播西方新式思想,开启民智,在武陵城黄金台对面的吕祖庙建立了“常德图书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图书馆”命名的新式图书馆,虽然它一成立即向公众开放,每天前来阅读的读者达数十人之众,但是由于它属于私人所有,并且图书不允许外借,因此它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其实质仍然与旧藏书楼无异,只是从以藏为主变成了藏用结合而矣。1904年3月,以提高民众智力、实施社会教育为目的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后改名为 “湖南图书馆”)在长沙定王台建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的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向所有有志于学习的人开放,“输入文明,开通知识,使藏书不多者得资博览,创兴学校者得所考证”。但是,湖南图书馆出售入馆券据,规定“凡读者入馆都需购券,日券一人一券次,钱十文;二至十券次,每券钱八文;十一至二十五券次,每券六文;月券以月计不拘次数,每券一百二十文。”湖南图书馆实行收费服务剥夺了公众平等参考和借阅的权利。而成立于1909年的京师图书馆直到清帝逊位之日也没有正式接待过读者。

1910年,韦棣华女士在武昌文华大学创办文华公书林,按美式公共图书馆的模式运作和管理,所有的藏书都对外开放,无论是在校的师生员工还是社会人士都可以利用,并且在武汉多所学校开办了巡回文库。1920年3月,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创办文华大学图书科,开始以美国模式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沈祖荣和胡庆生先后到美国图书馆学校学习,学成归国之后极力宣扬美式图书馆理念,并大力倡导建立新式图书馆,掀起了民国时期新图书馆运动的热潮。当时,虽然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热情高涨,但是存在闭架借阅和有偿获取等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到美国图书馆学家、圣路易斯公共图书馆馆长鲍士伟访问中国才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1925年6月,鲍士伟博士应邀出席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随后考察了中国的图书馆并作了数十场学术报告。鲍士伟认为,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现代”特征,除了公共支持之外,还包括免费获取、儿童服务、与学校的合作、图书分馆、巡回图书馆及所谓的“图书馆广告”——使图书馆及图书馆工作在社区中广为人知并引导人们利用图书馆。在走访了中国10省14市,访问了50多个图书馆之后,鲍士伟发现中国图书馆存在没有公众支持、没有现代图书、限制图书使用、实行闭架管理、图书编目不足、没有延伸服务、纸张质量不好、装订技术低下等缺陷,强调图书开架借阅、家庭使用(把图书借回家看)、免费获取和延伸服务的重要性,呼吁中国图书馆通过开架借阅以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并向中国图书馆界同行介绍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鲍士伟的访华,激起了中国采纳美式图书馆管理方法、建设美式图书馆事业的热情,“中华文教促进基金会”还在北京建立了一所完全按美式理念管理和服务的“北海图书馆”。

在美国,18世纪之前的公共图书馆并非知识传播的工具,而是知识保存的工具,图书馆作为保存图书的仓库,使图书免受破坏并对学者利用。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实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只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并不是最主要的功能。对民众进行知识的教育乃是公共图书馆最显著的功能,也是公共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无论在大学图书馆,还是早期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形式之一的会员图书馆,甚至私人图书馆,它们都是注重图书的保存,图书仅向有限范围的人群开放。哈佛大学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公共机构,亨利·邓斯特校长(Henry Dunster)感叹这所学校的公共图书馆在所有方面都存在缺陷,而且它为数不多的资源一直被本地区的神父和学者使用,从来没有想过要向社区的民众开放。多数时候会员图书馆允许非会员使用图书馆,如费城图书馆公司实行开架制,允许任何人翻阅图书,但只有会员才可以外借图书。而拥有四百册藏书的阿勒格尼镇的安德逊图书馆,注重图书的保存,仅在周六上午对公众开放。图书的重藏轻用极不利于普通民众智识的普遍增长与文化技术的广泛提高。

美国公共图书馆图书普遍实行开架借阅的时间,据《美国图书馆发展(1600-1899)》记载,应当早于1891年。是年10月,在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上,克里夫兰公共图书馆馆长布雷特、明尼阿波利斯公共图书馆馆长普特南各自宣读了有关实行开架利用的报告。时任丹佛公共图书馆馆长达纳赞同开架政策,宣称丹佛公共图书馆从开馆的那天起,它的组织都是基于图书和报纸皆属于公众的财产的原则……图书馆对公众所犯的最大的罪孽,就是拒绝公众利用图书。1897年达纳撰写了《公众与公共图书馆》一文,针对当时美国图书馆界有一部分人担心图书遗失等原因而反对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的思想,达纳在文中强调开架管理方法应当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图书的遗失和损坏不应当成为公众和图书馆之间关系的一个障碍。从这篇文献中可以看出,美国公共图书馆界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对公众实行开架借阅,并且这种开架与闭架之争引起了美国图书馆界的关注,这种情况比中国足足早了二十多年,中国直到1925年鲍士伟访华之后才掀起了公共图书馆开架与闭架的争论。

2 从服务特定人群到服务大众

早期公共图书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出于保护馆藏免遭盗窃、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购买图书或者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等,而只为特定的人群提供服务。如前述的湖南图书馆,通过雇佣员工出售入馆券据,使图书馆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为图书馆的正常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些额外的补助。但在晚清国力衰退、民不聊生的时期,这种收费的服务只能使贫苦大众被图书馆置之门外,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只会是诸如士大夫和官宦阶层等特定的人群,公共图书馆平等利用和免费获取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传说。

教区图书馆、会员图书馆、流通图书馆是美国公共图书馆早期发展的主要形式,服务特定人群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于这些类型的图书馆当中。1699年,托马斯·布雷(Thomas Bray)受伦敦大主教亨利·坎普顿(Henry Compton)之命前往北美地区组织教堂。布雷提出了在殖民地成立教区图书馆系统的庞大计划:在每一座城市建立一所大教区图书馆;在每一个教区建立一所教区图书馆;普通的非教会图书馆也要收藏牧师需要经常借阅的图书并向民众免费发放传播基督教义的宣传小册子。在布雷的持续努力下,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39所教区图书馆。这些教区图书馆主要收藏神学方面的著作,目的是促进北美殖民地圣公会教堂的发展;而且这些教区图书馆主要面向特定的人群即教区的牧师开放,在满足教区牧师图书借阅需要的基础上,也向广大教区民众开放并向他们免费发放宣传宗教教义的小册子。

会员图书馆是美国公共图书馆早期发展的最主要的类型,它由会员缴纳会费维持基本的运营,每一位会员都享有平等的利用图书馆的权利。1731年7月1日,由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发起成立的 “费城图书馆公司”(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成为“北美所有会员图书馆之母”。创造了被美洲和欧洲一次又一次复制的模式。费城图书馆成立之初仅向会员开放,会员既可以在馆内阅读,也可以把图书借回家看。1733年12月10日,富兰克林亲自担任费城图书馆公司的馆员之后,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在缴纳与欲借图书等额的保证金并支付租金的情况下,非会员也可以外借会员图书馆的图书。1894年,弗莱彻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一书中指出,或许富兰克林为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产生了推动力;会员图书馆创建之时,公共图书馆运动业已开始;从建立伊始,会员图书馆就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会员图书馆只是收取非常少量的费用,它们并不想阻止任何人加入这些协会。

除了费城图书馆公司之外,新英格兰地区另一所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会员图书馆是康涅迪格州的 “达勒姆图书公司”(Bookcompany of Durham)。八个市民组建了该会员图书馆,通过对合适而正确的图书的阅读,以有用和有益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达勒姆图书公司”规定只有会员才有资格借阅图书,图书的借阅期限为一个月,对那些破坏图书、损毁图书、拖延还书以及把图书借给非会员的人施以罚款。虽然 “达勒姆图书公司”为了会员的利益和保护图书馆的财产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违约惩处措施,但这些条款并没有真正的执行过,耶鲁大学的学生也乐于利用它的馆藏,直到它于 1856年解散。

上述的教区图书馆和会员图书馆都注重图书的保管,图书仅向有限的人群开放,这种情况不利于民众知识的增长与文化的提高,直到允许所有读者外借图书的“流通图书馆”(Circulating Library)的诞生。流通图书馆收藏小说、文学、历史、神学等符合大众流行借读口味的读物,它们完全以赢利为目的,为大众提供服务,只要读者购买了图书的借阅权,就随时可以把图书借回家阅览。1762年,北美第一所流通图书馆在马里兰州的安那波利斯市建立。1765年,约翰·梅因(John Mein)在波士顿创建了一所流通图书馆,规定年费为1英镑8先令,半年费为18先令,季度费为10先令8便士,对丢失、损坏或者向非会员借书的人课以罚款,而且每人每次限借两本图书。

民众教育是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美国图书馆界长期关注的焦点。1851年,蒂克纳发表了著名的《民众图书馆思想》一文,指出图书馆的所有文献,都应当向所有需要的人开放。蒂克纳的民众服务思想在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州先后立法建立公共图书馆,特别是1854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开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公共图书馆界普遍形成了一种责任意识,即把公共图书馆看作应该在民众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1876年费城馆员大会的召开以及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成立特别是美国教育部出版的《美国公共图书馆:历史、现状与管理》(特别报告)的面世和传播,使民众教育观念和民众服务的意识深入人心,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步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

1888年,杜威在纽约州立大学毕业典礼上指出,“今天我们感兴趣的图书馆,兼具有储藏文献、娱乐消遣以及其它自身拥有的良好特征,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的大学”。 1894年,弗莱彻认为,免费图书馆就其本质而言,产生于蒂克纳对持怀疑和保守态度的同伴的胜利当中。弗莱彻把蒂克纳的民众图书馆思想概括为“民有,民治,民享”,指出任何社区居民,一旦尝到公共图书馆的好处,就会通过税收支持它的成长与发展。1900年,赫伯特·亚当斯(Herbert Adams)发表了著名的“亚当斯报告”——《公共图书馆与民众教育》,指出“公共图书馆为所有的人服务,既包括年青人也包括老年人,既为那些知识贫乏的人,也为那些博学和成功的人。 ”1910年,鲍士伟博士在享誉美国图书馆学界的教科书 《美国公共图书馆》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把所有的民众都当成用户,现代图书馆应当为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寻找读者,应当为社区的每一位读者提供图书,并且应当随时把图书和读者统一起来。”1931年,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每位读者有其书”和“每本书有其读者”的定律,比鲍士伟的思想整整晚了21年。

杜威“人民的大学”思想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民众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亚当斯“为所有的人服务”以及鲍士伟“为社区的每一位读者提供图书”的思想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而弗莱彻的“民享”思想则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终极目标。从19世纪末开始,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从为特定人群提供服务到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转变,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车轮已经滚滚向前,不可逆转。

3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史上,其实并不存在被动服务一说。所谓的被动服务是指等待外力的推动而提供的服务,换言之,就是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依读者的要求而提供相关的服务;反之,主动服务就是不靠外力促进而自愿、自动提供的服务;而延伸服务指除常规服务以外的或不属于图书馆承诺提供范围内的服务。公共图书馆的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有时候是重合交叉在一起的,如公共图书馆调查、索引和目录的编制、延长开放时间、分馆的设立、参考咨询服务、流动图书车或巡回图书馆、图书馆战时服务等。

问卷调查是图书馆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主动服务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出现的调查当属1724年传教士雅各布·亨德森(Jacob Henderson)受伦敦大主教的嘱托对马里兰地区教堂图书馆图书、保管(规则)等设施进行的问卷调查。1799年,特朗布尔(Benjamin Trumbull)调查康涅迪格州地区公共图书馆。1839年曼思(Horace Mann)对马萨诸塞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史进行调查。而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调查无疑是以下的两次:1849年,史密森宁学院的图书馆馆长朱厄特(Charles C.Jewet)向全国公共图书馆邮寄调查信件,问卷的内容包括馆舍名称、建馆时间、馆藏数量、年购书数量、年购书经费、雇佣人数、馆舍建筑、图书分类、读者借阅、参考咨询、图书保护、延伸服务等19个方面的问题,搜集了当时32个州约900所公共图书馆的统计数据。1851年朱厄特的 《美国公共图书馆通报》发表,它的事实和数据是研究19世纪中期之前美国公共图书馆必不可少的重要史料。而1876年美国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调查是美国图书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它的调查报告《美国公共图书馆:历史、现状与管理》(特别报告)也成为指导19世纪末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索引和目录的编制方面,以普尔 《期刊文献索引》和《波士顿商业图书馆目录》声名卓著。为了提高读者查找期刊文献的效率,使馆藏期刊文献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普尔决心编制一部包含图书馆所有期刊的内容索引。1848年,普尔《期刊文献索引》第一版面世,立即获得了业界的关注和好评。1876年,普尔携长达500页的《期刊文献索引》第二版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全美馆员大会,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与关注。1882年,长达1469页的《期刊文献索引》第三版出版。在1852~1856年担任波士顿商业图书馆馆长期间,普尔编制了崭新的字典式目录《波士顿商业图书馆目录》,以字母的顺序排列作者、书名和主题词,每一条款目占据一行的位置。为了突显书名中的关键词,普尔常常把书名的词序倒置,使每一条书名款目都具有主题款目的功能。《波士顿商业图书馆目录》有效地提示了馆藏,在美国图书馆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延长开放时间是一种广受读者喜爱并且立竿见影的主动服务方式,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史上并不鲜见。直到19世纪末之前,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都不在周日开放,因为周日是基督教做礼拜的日子。据《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 (1853~1893)》 一书记载,在1877年伦敦国际馆员会议上,辛辛那提公共图书馆馆长托马斯.维克斯(Thomas Vickers)在大会上宣称辛辛那提公共图书馆全年365天开放,每天的开放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界第一所在周日开放的图书馆。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格林(Samuel Green)是一位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改革者,他主持的伍斯特免费图书馆成为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在周日开放的大型图书馆。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图书馆阅读,达纳(John Cotton Dana)创建了纽瓦克公共图书馆商业分馆,并延长开放时间,每周一到周五早上9点到晚上9点对外开放。美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杰出领袖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1899年担任纽约州立图书馆馆长之后,要求馆员统一着装,禁止大声说话,不许表现出格,对外开放时间从原来的每天8小时延长至每天14小时,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也是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提供主动服务和特珠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美国公共图书馆分馆的建设要追溯到19世纪初。1816年,俄亥俄州在多佛市郊建立了浣熊皮图书馆分馆(Coonskin Library Branch),馆藏每半年更换一次,它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分馆,比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建立分馆的时间整整早了54年。1870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分馆东波士顿分馆(East Boston Branch),到1876年又有5所分馆在波士顿郊区建立,分别是南波士顿(South Boston)、罗克斯伯里(Roxbury)、查尔斯顿(Charleston)、布赖顿 (Brighton)和多尔切斯特(Dorchester)。为了满足纽瓦克市商人对各种商业信息的需求,1904年10月1日,达纳在纽瓦克学院街建立了一所商业分馆,在分馆中摆满了各种商业书籍,包括图书、小册子、杂志、地图等,每月外借图书达2000册。到1921年,纽瓦克公共图书馆商业分馆的馆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拥有13000册图书,超过1000张世界各地的地图,700种专业名录、90个公司的内部刊物、60个商业行会的报纸、90种商业期刊、60种市政和当地发展杂志、各种统计数据、纽瓦克3000个制造商的名录等,在搜集商业信息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美最大的商业类图书收藏馆。

参考咨询服务方面,伍斯特免费公共图书馆的格林与纽瓦克公共图书馆的达纳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前者,更被称为“参考咨询之父”。从1871年格林担任馆长起,伍斯特免费公共图书馆就热情邀请所有读者到图书馆咨询,并满足每一位咨询者的要求。1876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馆员大会上,格林在 “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在流通部安置一位最有才能的人作为助理……指示这位助理为任何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前来寻求帮助的读者提供咨询服务……我相信这种方式一定能够在指导好书得到利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883年,格林出版参考咨询手册《图书馆援助》,分主题开列已经出版的著述,并附上了学者对这些著述的评论,它实际上是一本供馆员进行参考咨询服务和馆藏资源建设用的解题书目。在参考咨询方面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达纳。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达纳主张在图书馆一角开辟信息咨询处,使读者能够获得有关图书馆和资源利用等各种问题的快速解答,获得有关专业图书和专业问题的建议。达纳认为,从现代观点来说,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巨大的参考室。到1893年,参考咨询服务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实行起来,波士顿、普洛维登、密尔沃基、底特律、纽瓦克、芝加哥、圣路易斯和布鲁克林等地的公共图书馆都委任了参考咨询馆员。

关于巡回图书馆(Traveling Library),据相关文献记载,美国第一个州巡回图书馆于1893年在纽约州启动。1893年,杜威从州立图书馆中挑选了最能增进知识和娱乐消遣的1000册图书,分成100份装进栎木箱里,为小型公共图书馆和偏远社区提供六个月的借阅服务,到1894年这种巡回图书馆的数量已达90个,3年后数量窜升至1000个,流通内容扩展至图画、幻灯片和照片。纽约州巡回图书馆为其它州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各州的巡回图书馆从此逐渐建立起来。1905年,马里兰州黑格斯敦(Hagerstown)的华盛顿县免费图书馆 (Washington County Free Library)利用四轮马车专门运送图书到偏远的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图书借阅服务;1912年,华盛顿县免费图书馆开历史之先河,利用机动车运送图书,图书巡回车(Book mobile)由此出现。到1920年代,图书巴士(Book Bus)在美国乡村普遍出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得以延伸,许多小城镇和乡村农场主和矿工都能享受到流动图书车的这种便捷服务,乡村的文化生活因而得以改变。

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当属一战时期的 “图书馆战争服务”和二战时期的“胜利图书运动”(Victory Book Campaign)。 一战时期,为了响应美国政府的号召,支援军人的战斗,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募集百万美元,获取百万图书,服务百万军人”(A million dollars,for a million books,for a million men)的口号,开展声势浩大的为军人捐书(Books for Sammies)运动,奔赴战场把书刊资料送到美国士兵手中。最终,这场运动募集到了500万美元、1000万册书刊,并建立了36所战营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为美国士兵及时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消除了士兵的烦闷和乡愁,鼓舞了军人的士气,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战时期,美国图书馆协会开展“胜利图书运动”,以为士兵、水手和海军陆战队员搜集图书并提供服务。从1941年12月至1943年12月的两年时间里,“胜利图书运动”共征集了超过1700万卷图书,其中有约1000万卷送到了军人的手中。“胜利图书运动”为美国图书馆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创造了大量的媒体曝光率,加强了与本地和国家重要组织和机构的联系,构建了积极的美国图书馆公共关系,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图书馆界在民众和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开创了一场美国甚至世界图书馆史上伟大的图书传播运动。

4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

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必须主动积极的去实现其政策,并成为社区生活的活力之一,公共图书馆应当采用分馆或巡回图书馆的方式,把服务延伸至家中或工作场所,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公共图书馆宣言》理念的指导之下,世界各地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而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进一步在“宣言理论”部分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从这一点说明,公共图书馆在民众教育、公民素养和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世界的普遍共识。

英国文化大臣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也认为,图书馆只有改变自身的生存方式,努力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图书馆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用而不被社会所遗忘。诚然,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取决于图书馆服务的可见度和渗透性,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社区民众24小时生活当中,无疑是提高图书馆服务可见度和读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质上就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2005年9月28日,东莞图书馆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揭开了国内乃至国际图书馆界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的序幕。从此,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必然趋势。24小时自助图书馆独立于东莞图书馆馆舍大门之外,面积逾百平方米,藏书上万册,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昼夜不间断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延伸了读者服务的空间和时间,适应了城市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打破时间藩篱、技术障碍和服务限制的东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对于广大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场全天候免费享用的知识盛宴。无论是加班到深夜的白领,还是凌晨下班回家的工人,只要他们愿意,他们都可以随时前往自动图书馆学习和消遣,或依偎在书架旁静心阅读,或斜躺在沙发上闭目休憩,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乐趣。

著名作家、诗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在他的《关于天赐的诗》(Poem of the Gifts)中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将图书馆比作天堂,但是对于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压力重重的现代都市市民来说,不管是在白天还是黑夜,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遁入一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坐拥书城,细细品味那酣畅淋漓的文字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慢慢聆听先贤哲人发自心底的声音,也一定会浮升出一种无比幸福的感觉。即使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躺在舒适的沙发上闭目养神,默默等待黎明的到来,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么?如果有天堂,天堂的境界亦不过如此吧?

2008年6月,在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市(Anaheim)召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上,东莞图书馆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伊博士(Loriene Roy)颁发的 “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奖”(ALA Presidential Citation for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Library Projects)。这也是美国图书馆协会史无前例的首次表彰国外图书馆。在颁奖词中,虽提及了东莞图书馆的创造性、读者、电子资源、教育培训、动漫节,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设立了“永不关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ATM”供读者自助借还图书,实现了实体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 24小时开放。

从2005年到2015年,东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发展规模受限、运营成本过高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从它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国外图书馆界的高度赞赏来看,它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它在国内外图书馆界所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或许有人会对它的未来发展持有担忧甚至怀疑的态度,毕竟它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正如埃及亚历山大新图书馆的方案负责人莫赫森·扎赫伦博士所说的,“不要根据生命刚开始时的祝愿来给我们下判断,要根据完全成熟后的成就来判断我们。这个图书馆不是为了今天,也不是为了这个星期,而是为了21世纪才建立的。”于是,可以借用扎赫伦博士的一句话来认为:东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恰似一座灯塔,一座智慧与知识的灯塔,它的光明照亮了东莞甚至整个中国图书馆界。

5 结语

从保守到开放,从只为特定人群服务到为普通民众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已经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旅程,它已经从有限服务的藩篱中挣脱出来,达到了公共、公开、共享的境界。近年来在国内外图书馆界盛行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新的形式。24小时自助图书馆改变了公共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它努力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把公共图书馆服务嵌入社区民众24小时生活当中,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可见度和渗透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而在这一方面,东莞图书馆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界的佼佼者。十年前它所创办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与图书馆ATM等创新服务,使它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高度赞赏,成为中国图书馆界乃至世界图书馆界的楷模。套用美国著名图书馆慈善事业家安德鲁·卡内基 (Andrew Carnegie)的话: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在一个社区内建立一所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把它作为一个市政机构加以维持更能体现金钱的价值,只有这样,金钱才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益处;我相信,政府有幸建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会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要有一位民众从这些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中受益,我就会认为这些图书馆不是白建的。

[1] Poole W F.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Libraries.See: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ducation.Publ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ir history,condition and management(Special Report) [M].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876:476-504.

[2] Fletcher W I.Public libraries in America[M].Boston:Roberts Brothers,1894:1-2.

[3] 常德市图书馆[EB/OL].[2015-12-1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zYPBeCEhwSQY-_ohfcVDVF8IeTpUp7ibBbFwtyWjN0Th3Mwubzg_PPZE2KpCBwqWHu3fHzAeLS_U5W12PEWva.

[4] 全国第一家省级图书馆——湖南图书馆[EB/OL].[2015-12-18].http://www.changsha.cn/infomation/rlwhzdu/t20030808_1175.htm.

[5] 京师图书馆[EB/OL].[2015-12-1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95R4Z-46zvxDNYRYsbu3OBgqYaBKulO5PZqf6lCEYZh4zP7TOQiEMtRBrXRXBYw5qljkiAvO7lcyvop8-OGn_.

[6] 郑永田.美国图书馆学家鲍士伟思想初探[J].图书馆建设,2010(9):109-112.

[7] Yu P C.History of Modern Librarianship in East Asia[EB/OL].[2015-12-18].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2/papers/119-Yu-en.pdf.

[8] Shera J H.Foundation of the Public Library:The Origins of the Public Library Movement in New England,1629-1855[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18.

[9] 郑永田.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1731-1951)——以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为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128.

[10] 郑永田.卡内基图书馆计划的回眸与反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111-118.

[11] John Cotton Dana.Access to the Shelves[J].Library Journal,1891(16):108.

[12] Dana J C..The Public and Its Public Library[A].Dana J C.Libraries Addresses and Essays[M].New York:The H.W.Wilson Company,1916:15-22.

[13] 山西省图书馆学会.外国图书情报界人物传略[M].太原:山西省图书馆学会,1984:22.

[14] Franklin B.Autobiography[M].New York:Random House,1932:75.

[15] Harris M H.Reader in American Library History[M].Washington:Microcard Editions,1971:37.

[16] 郑永田.美国公共图书馆史文献评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4):29-38.

[17] The Book Company:Durham's First Library[EB/OL].[2015-12-18].http://www.townofdurhamct.org/content/27536/27544/27604/27616/27637.aspx.

[18] Ticknor G.The Idea of A Popular Library[A].Bostwick A E.Library and Society[M].New York:The H.W.Wilson Company,1920:49-54.

[19] Adams H B.Public Libraries and Popular Education[M].Albany: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1900.

[20] Bostwick A E.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M].New York:D.Appleton and Company,1910:52.

[21] Stone E W.American Library Development,1600-1899 [M].New York:The H.W.Wilson Company,1977:129,138,147.

[22] 郑永田,莫振轩.美国图书馆学家普尔思想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0(3):110-112.

[23] Green S S.The Public Librar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853-1893) [M].Boston:The Boston Book Company,1913:314-315.

[24] 郑永田.美国图书馆学家格林思想探微[J].图书馆建设,2010(7):110-112.

[25] Dana J C.Modern American Library Economy [M].Minneapolis:The H.W.Wilson Company,1912:185-187.

[26] Wiegand W A.Irrepressible Reformer:A Biography of MelvilDewey [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6:194-199.

[27] Cutter S J.“The Coonskin Library” [J].Ohio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ublications,1917(26):58-77.

[28] 郑永田.美国图书馆学家达纳思想初探[J].图书馆建设,2010(11):110-112.

[29] Samuel S.Green[EB/OL].[2015-12-18].http://en.wikipedia.org/wiki/Samuel_Swett_Green.

[30] Green S S.Personal Relations Between Librarians and Readers[EB/OL].[2015-12-18].http://polaris.gseis.ucla.edu/jricha rdson/DIS220/personal.htm.

[31] Green S S.Library Aids[M].New York:F.Leypoldt,1883.

[32] Dana J C..The Public and Its Public Library[A].Dana J C.Libraries Addresses and Essays[M].New York:The H.W.Wilson Company,1916:15-22.

[33] Harris K G.Reference service in public libraries[J].Library Journal,1964(12):373-389.

[34] Wiegand W A.Irrepressible Reformer:A Biography of MelvilDewey [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6:194-199.

[35] Dickson P.The library in America:A celebration in words and pictures [M].New York:Facts on File Publications,1954,83-84.

[36] 郑永田.从明尼阿波利斯到华盛顿:赫伯特.普特南与美国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1):72-77.

[37] Guide to the Victory Book Campaign records,1941-1944 [EB/OL].[2015-12-18].http://www.nypl.org/sites/default/files/archivalcollections/pdf/victorybook.pdf.

[38] 郑永田.美国图书馆协会战争服务:经验与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108-115,102.

[3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1949)[EB/OL].[2015-12-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d59580100t328.html.

[40]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EB/OL].[2015-12-18]www.ifla.org/VII/s8/unesco/chine.pdf

[41] 陈传夫,吴钢.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5-14.

[42] 潘燕桃.近6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54-255.

[43] 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EB/OL].[2015-12-18] http://levantine18.blogspot.com/2010/11/poem-of-gift.html.

[44] 东莞图书馆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颁发的国际创新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63.

[45] 尼古拉斯.巴斯贝恩.杨传纬译.永恒的图书馆[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2011:156.

[46] 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自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8.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服务
图书推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