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它从2005年出现,经过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图书馆的象征标志被视为图书馆行业紧跟时代、注重创新的精神体现。通过十年发展,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的展现形式更为多样、技术形态更为丰富、管理方式更为成熟。回顾十年发展道路,将之置放于更宽广时空中进行考察,辨析得失优劣,将有利于图书馆实践与理性共生发展。
时间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安排和管理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印记,折射着社会发展水平。人类自觉地开发利用时间是资本主义追求效率的产物,其历史并非很长。随着新时代人本主义回归,时间也将被重新认识。这种认知和开发才刚刚开始。有幸的是,24小时全时段自助服务,图书馆走在了文化服务领域前列。反映了图书馆人的文化担当。中外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时间的发展演进,为这种文化担当做了逻辑上的注解。中西方公共图书馆服务,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放,从只为特定人群服务到为普通民众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和延伸服务的发展过程。服务时间也从最初的几小时延长到十几小时,最后到24小时自助服务。这种变化彰显了图书馆职业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从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广泛兴起及其模式来看,它符合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所说的“麦当劳化”。“麦当劳化”存在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四个维度,自助图书馆模式契合“麦当劳化”的四个维度。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既有符合这四个维度理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从对24小时自助服务非理性因素的认知出发,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来自负面的意见。批评是一种宝贵资源,是我们改进工作的一种动力,这对24小时服务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可或缺的。
基于上述思考,以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诞生十年为契机,我们组织了“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专题研究,本专题由《时代需求与文化担当——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十年回望与思考》、《街角大学的兴起:一项自助图书馆的社会学考察》、《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历史必然》、《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诟病、误读和反思》四篇文章组成,从时间制度,历史回顾、社会视野以及现实省思的角度对问题展开了讨论,以期达到明晰问题、开阔视野、启迪思考、拓展服务的目的,夯实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