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11-13 14:54茹庆玲陈淑萍于伟凡赵丽娜陆琼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形势就业指导毕业生

茹庆玲 陈淑萍 于伟凡 赵丽娜 陆琼

为了促进高等院校学生更好发就业,在分析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策略。

高等院校学生就业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新时期,我国的就业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取向,再加上不同专业、不同性格和不同能力水平的毕业生对就业的不同态度和期望,而这些主观的期望与现实的市场和经济形势存在着出入。再加上,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使得新时期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剧了就业难度。尽管我国政府不断的重视并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以及参与政府重大项目建设、鼓励自主创业等举措。这些促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更好的就业,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高校现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超越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就业问题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问题。

二、新时期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等院校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并处在就业机制不够完善的环境之中。一方面,新时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形势及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及市场形势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机制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政府制定的促进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措施的落实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缺少后续机制等方面,同时,负责这些工作的部门之间的缺乏必要或有效的沟通,使得无法协同落实,更不能通过有效的监管使得高等院校学生真正享受各种就业及创业优惠政策,导致更多的高等院校学生面临就业问题。

第二,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问题。一方面,高等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观念偏差,就业期望过高的现象。新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的自身优势相对减弱,在就业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为主导来实现自主就业。然而,很多高等院校学生多热衷于工作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多不愿意去非公有制单位及中西部等需要大量人才之处,这种与主流就业观产生偏差的就业观也妨碍了高等院校学生顺利就业。同时,很多学生在就业中还十分迷惘,对自身实力、兴趣爱好、职业期望等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不能有方向的选择合适的职业,甚至出现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终身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的现象。

第三,高等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问题。新时期,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自身素质及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就业的重要因素。然而,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及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水平普遍较低,且在就业方面缺乏必要的就业技巧,这就严重阻碍了其顺利就业。

三、新时期促进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措施分析

第一,从政府角度完善就业保障机制,推进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政府及其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政策可以为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高等院校教学方面的资金、物质、人才等的投入力度,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地经济发展,刺激劳动力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应当在制定和出台各种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法律形式加强就业机制的法治建设,促进高等院校学生就业机制的体系的完善,并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各项就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进而实现高等院校学生的公平就业。最后,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对用人单位及社会舆论的引导,以促进高等院校学生就业。一方面,对用人单位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促进用人单位及企业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科学的用人理念,合理配置人才,提高人才的重视程度,建立适当的人才储备及培训等方面的机制或措施,进而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主要体现在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等方式及宣传各种基层就业等事迹,潜移默化的改变用人单位及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观念,进而促进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顺利实现就业。

第二,从高等院校角度推进其顺利就业。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设置和实施。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地结合各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增强其对高等院校学生的适应性。为了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适用性,这就需要社会企业的通力配合,才能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开发创造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为其有效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趋向、学生实际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等因素,使得高校专业课程的制定及实施既不违背高职教育的追求方向,又不偏离学生为根本的要求,进而促进学生就业实践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协助其独立进行信息的查找、筛选、辨别和创新应用等,进而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确立以学生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应当确定明确的目标定位以为各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保障其不偏离既定轨道,促进就业指导目的的实现。应当打破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内容局限在传统就业知识和政策信息的僵局,积极的进行就业指导相关理论知识和课程建设的探索,保持教育知识和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各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形成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的就业指导活动,充分的将其专业学习、职业能力的养成融合发展,并积极地引进当前新的市场发展形势和变化情况。同时,更加注重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活动和学生就业指导知识学习的评估,促进其有效开展,进而才创建一个循环渐进的、逐渐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第三,从高等院校学生角度促进自身顺利就业。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外因只是其推动因素,高等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提升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此,高等院校学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加强与同学、老师等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明确定位自身职业目标,不断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素质,并积极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就业实践等以提高社会适应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信息化形势下,应当突破个人狭隘范围,进一步拓展信息渠道,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更加充分地了解就业形势等,通过自身努力顺利地就业。

参考文献:

[1]米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孙赞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韩璐.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形势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