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风骨诗人心

2015-11-10 16:16:41崔敬之
铁军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陈毅新四军诗人

陈毅作为元帅,军事才能卓尔不凡。无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都经常指挥部队以弱胜强,打了许多著名的胜仗,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作为诗人,诗词创作贯穿了他曲折、坎坷的一生,写出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诗词精品,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陈毅的许多诗作,都是革命斗争中艰苦岁月的真实记录。抗日战争时期,他根据自己在赣南地区经历的游击战争生活,用《忆江南》词牌,写出了一组十多首《赣南游击词》,都很生动形象,明白如话,饶有风趣。有的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生活的艰苦:“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幽默风趣,写出了红军将士用兵如神的军事才能:“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又感到非常有趣,充满喜剧色彩。有的则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莫怨嗟,稳步渡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使人深受鼓舞,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陈毅的著名组诗《梅岭三章》,是诗人在1936年的冬天,面对死亡的危险,在九死一生的绝境中写成的。当时,由于叛徒的出卖,陈毅在梅山被大批敌人包围。敌军甚至把猎狗、探照灯都带进了山里,疯狂地进行搜剿。陈毅和特委的其他人员,昼伏夜行,时而隐藏在草莽中,时而出没在山沟里。有几次与敌人近在咫尺,他们甚至能听到敌人的呼吸声,陈毅的腿部又旧伤复发,好几次都差点儿被敌人抓住……因此,诗人就做好了随时被捕、杀头的打算,写出了这组绝命诗。虽然是绝命诗,读来却没有一点绝望、悲哀和忧伤的气息。且看这三首诗的内容:“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五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其豁达的胸怀、视死如归的态度、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气壮山河,震撼人心。其直抒胸臆的写法,更使人深受激励。

1938年6月18日,陈毅的得力助手粟裕率先遣支队在镇江附近的韦岗公路两侧伏击日军车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仅对江南敌后的抗日军民是极大的鼓舞,而且对日寇和国民党军队也是巨大的震动。陈毅闻讯高兴地说:“江南处女战打得很好!”随即,突发灵感,当众口占一首绝句:“抗战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生动地描述了陈毅和新四军将士的昂扬激情、胜利喜悦,高度赞扬了粟裕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的指挥能力。其巧妙用典的写法,充分抒发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情,真是贴切自然,更令人深受感染。

陈毅的将军本色和诗人智慧,在巧妙地处理郭村自卫战一事上表现得更加突出。1940年5月17日,由叶飞、管文蔚等人领导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击退3000余名敌伪军的扫荡后,把主力从江北吴家桥根据地转移到邗江以北、敌顽之间的空隙地带郭村地区进行休整。没想到,此举却引起了盘踞在泰州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的猜疑和忌恨。在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反共摩擦老手韩德勤的挑拨和教唆下,李长江一反以前的两面派态度,叫嚣着让新四军三天内撤出郭村,否则就要发起进攻。陈毅闻讯后,一面电告叶飞部采取一切手段与“两李”睦邻亲善,坚决执行发展苏北,“抗日、联李、孤韩”的战略方针;一面写信给“两李”,劝其悬崖勒马,停战讲和;一面又急函粟裕,让他速派主力部队渡江支援。同时,他自己又冒着枪林弹雨奔赴郭村,现场处理这一纠纷……郭村、塘头之战出人意料地提前爆发和结束,给李长江部以沉重打击后,陈毅在急赴郭村的途中,又写下了《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一诗:“停骖问我意何如?词婉情真再致书。军令今当斩马谡,歧途何事泣杨朱?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安排做统战工作的新四军联络部部长朱克靖亲自给李明扬、李长江送去。诗中巧妙地向“两李”表明了共产党人和新四军将士顾全大局的思想,并晓以民族大义,同时诚恳地向李明扬做了高姿态的自我批评,进而向“两李”做了委婉的劝诫。态度诚恳,情理交融,用典自然,发人深省。陈毅指挥新四军在取得郭村和塘头胜利后,本可以直捣“两李”老巢泰州,在“两李”也想弃城逃跑的情况下,却停止继续进攻,派人到泰州谈和修好,同时把俘获的“两李”部队如数送还,并主动提出撤出郭村,充分显示了新四军的诚意,展现了陈毅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诗人的高超智慧……因此,老谋深算的李明扬和不可一世的李长江都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地表示愿意与新四军摒弃前嫌,和平共处,共同抗日。

陈毅既有杰出将军的风骨、谋略和才干,又有优秀诗人的心性、智慧和才华,真令人非常敬佩!同时,二者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有了将军的气魄和才能,他的诗作充满强烈的感情,高昂的格调;有了诗人的聪慧和灵性,他在指挥上得以一次次妙计频出,出奇制胜。有了陈毅这样非常卓越的将军诗人,确实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作者简介】崔敬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现为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诗教协会会长,陇海风诗社社长,《诗教导报》主编,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语文世界》杂志栏目特约主编。

(责任编辑 李赞庭)

猜你喜欢
陈毅新四军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诗人与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军事历史(2001年6期)2001-08-21 06:50:38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军事历史(2001年4期)2001-08-21 02:50:10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军事历史(2000年6期)2000-08-16 02:13:30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40
《新四军简史》出版
军事历史(1998年5期)1998-01-17 22:08:07
陈毅论参谋工作
军事历史(1995年6期)1995-08-21 05: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