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标准的力量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知识经济时代的游戏规则,就是充分承认知识的经济价值,其具体体现非专利与标准莫属。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正在逐渐消减,但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壁垒却在节节攀高。尤其是国际标准,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在其对全世界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的同时,也使标准的使用者躲不开其中的知识产权和专利。
因此,相对于专利会影响一个或几个企业而言,标准的作用会更大,可能会影响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2012年7月20日,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城市客标委)成立。此后三余载,城市客标委承担起了中国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运营、出租汽车、轮渡以及水上旅游客运、城市客运枢纽场站和其他客运附属服务设施等专业的标准化工作。从标准的研究、制定、修订、到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城市客标委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相对于专利会影响一个或几个企业而言,标准的作用会更大,可能会影响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拥挤的地铁、人头攒动的城市公交、繁忙的长途汽车站、往来穿梭于航道的轮载客船……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客运网络,每天的出行人次达到3.5亿。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每年还将新增13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中国城市客运是着城镇发展的血脉,而如此大客流的城市客运,也对城市客运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早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2012年以前我国并没有城市客运标准体系,而已有的标准则更偏重于城市交通建设、产品、设计、施工等领域。甚至,有些标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的,已不适应彼时行业发展需要。
“在标准制修订方面:一是某些关键标准缺失,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信息化、节能环保、安全应急等方面的标准急需制定;二是标准维护不及时,时效性和适应性差,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标准仍在使用;三是标准体系建设与行业发展不协调,偏重于建设、产品、设计、施工等标准,运营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标准没有跟上。”城市客标委秘书长江玉林表示,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客运行业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协调统一的标准体系。
2008年,原交通部“大部制”改革后,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归口交通运输部管理。2012年4月,交通运输部成立了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为指导标准化工作,客标委特别重视标准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在交通运输部支持下,开展了城市客运标准化专题调研,编制了“2015~2017年城市客运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不仅为制定标准体系表奠定了基础,也为交通运输部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框架》提供了支撑。
在此基础上,客标委组织行业内专家力量从顶层设计入手,研究制订了《城市客运标准体系表(2014)》(以下简称:《标准体系》),并于2015年1月9日由交通部正式予以发布。
《标准体系》的发布确定了城市客运标准体系框架,形成了包含城市客运领域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四个层次共120项标准的标准体系。对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客运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加快推进重要标准制定与贯彻实施夯实了基础。
为统筹推进城市客运行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客标委制定了“城市客运十三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城市客运十三五标准化发展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标准体系》及“2015~2017年城市客运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立足于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紧贴行业发展需求,在分析发展形势与标准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管理制度机制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标准实施与监督评估等几个方面主要任务,对“十三五”城市客运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部署,为部《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标准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技术支撑,对科技、效益、资源、环境都有着影响。同时,对于国家经济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历时两年的“标准化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调查与研究成果显示,标准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客运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急需出台并实施大量的服务标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城市客标委主任委员崔学忠表示,城市客标委自成立之日起,工作就进入了“快车道”,广泛动员行业各方力量,紧密依靠行业主管部门、科研一线、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同时主动对标国际,加强与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美国公共交通协会、英国标准协会等机构的合作,收到了较好成效。
为保质保量完成标准体系重点标准的编制任务,客标委秘书处还积极组织全体委员及相关单位组建课题组,撰写项目建议书,召开专家论证会,成功申报了多项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研究项目,有序开展标准研究,有力支撑标准编制工作。
“在组织编制标准体系表以及各类标准的过程中,客标委紧密依靠专家团队和客标委委员把好技术关。由于标准编制费用极其有限,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专家自己筹集资金,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标准化工作给予了无私帮助和支持。”崔学忠说。
据统计,2015年客标委归口的标准已发布16项,包括《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规划设计导则》、《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第1-7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 第1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城市客运分类》、《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规范》等;已报批21项,包括《城市交通运行状况评价规范》、《公共汽电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无轨电车配置要求》等;预计2015年年底前可完成28项重要标准的编制任务,这些标准将为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和“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
根据交通运输部标准化工作职能,需对原建设部颁布的涉及城市客运领域的30项行业标准进行转化,其中21项归口客标委。经客标委梳理和归并,转化完成后拟形成7项国标、14项交通运输行标。
截至目前,各项标准的转化工作进展顺利,已有2项国标发布,15项标准完成报批、1项标准完成报批稿待报批,2项标准待审查,1项标准已征求意见。
此外,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要求,客标委组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信息中心等相关编制单位开展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示范工程总体技术要求》等11项工程标准(技术要求)的研究编制工作并按要计划进度要求完成报批。
截至2015年,城市客标委组织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等24项行业标准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标准的正式实施,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从业员素质、保障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安全、以及推行公共交通智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各项标准的转化工作进展顺利,已有2项国标发布,15项标准完成报批、1项标准完成报批稿待报批,2项标准待审查,1项标准已征求意见。
据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发布实施后,在宁波、长沙、无锡、哈尔滨、郑州、青岛新线运营筹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标《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的实施则有助于改变几十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载客试运营的标准不一、开通试运营缺乏权威技术依据的现状。
国标《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后,得到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该国标的实施有力地规范了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行为,提升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保障了乘客合法权益,对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等四项标准的实施,在推进城市快速公交(BRT)系统发展,促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且,为帮助有关人员对重点相关标准内容体系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客标委分别于北京、银川组织举办了标准宣贯培训班并安排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现场参观。
2015年12月08日,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5年年会召开
汽车租赁行业首部国家标准《汽车租赁服务规范》的实施,不仅为行业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抓手,也对汽车租赁服务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而汽车租赁行业首部国家标准《汽车租赁服务规范》的实施,不仅为行业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抓手,也对汽车租赁服务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客标委自2012年正式成立并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秘书处牵头组织,各工作组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委员为核心的专家团队,为标准的计划、立项、制修订、审查等各环节的把关起到了关键作用。”江玉林介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标准化管理机制改革精神和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需要,以及委员履行职责情况,对委员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并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客标委秘书处主办了标准立项申报材料审查会、标准编制进展检查会、标准审查会、专家咨询会等各类会议将近30次。
崔学忠表示,下一步,客标委将按照部工作要求,继续扎实做好城市客运标准制修订工作,“希望国标委、部相关司局及各地主管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从城市客运公益性标准、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城市客运标准体系,为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