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酿成危机或趋向平静?

2015-11-07 17:43薛理泰何国忠
同舟共进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争端南海

薛理泰+何国忠

2015年5月,中国在南海管控的岛礁周边填海造陆之举,引起了国际社会议论。美国开始诘难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于是平地起风波,一场国际争端突如其来。5月11日,美国濒海战斗舰LCS-3沃思堡号驶近越南占领的南威岛,据称是在国际水域航行。中国海军护卫舰054A型盐城舰紧密监视。

接着,美军一架P-8A“海神”反潜侦察机于21日飞越中国管控的南海岛礁邻近空域,其间,中国海军8次给予警告未果。此项行动证实了稍早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为挑战中国在南海争议岛礁的主权声索而考虑的政策选项之一,即派遣军机飞越这些岛礁邻近空域的行为业已实施;至于派遣军舰进入岛礁12海里范围内海域巡航的选项,迄今尚未付诸实施。据获准参与这一飞越行为的CNN记者表示,美国国防部实施此次飞越行为,旨在向中国表明“美国不承认中国的领土要求”。

展望南海争端的走向,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无非出现两种可能性,即或酿成一场直接涉及中国的国际军事危机,或尽管海底岩层下,火热的岩浆仍然在四处涌动,海面上却大体趋向平静。据笔者分析,倘若相关大国政策不致于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则未来相对平静的可能性更大。

南海争端之复杂性无以复加

环顾宇内,就不同地区争端之多面性、复杂性而言,则南海争端居于首位。南海周边波诡云谲,杀机四伏,情势甚至比中东更加复杂而多变。

探究中东争端的底蕴,引起军事冲突的导火索毕竟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矛盾的激化而已。中东地区始终并未成为全球性矛盾的焦点所在,若干大国如中国、日本和印度,就没有卷入其中。相比之下,南海争端尽管主要由国家利益冲突所致,民族、宗教矛盾尚未凸显,其涉及面却比中东争端更广泛,军事冲突的爆炸性也不逊于中东争端。

从表象看,南海争端源自南海周边国家同中国产生矛盾。而这些周边国家内部也意见不一,甚至立场迥异。譬如,对南海四大群岛以及岛礁邻近海空域声称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仅中国和越南而已,其他国家诸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仅声称对邻近其本国的岛礁及岛礁邻近的海空域拥有主权。就与中国抗衡的立场而言,菲律宾、越南的态度最为坚决,而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并不硬出头抵制中国。尽管马来西亚从南海开采油气资源获利最多,对中国的立场却相当缓和,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类型。

即使是中国内部,对于南海争端,大陆与台湾也有不同的立场。若论今日南海管控范围,大陆与台湾也各自据有不同的地盘。在南海四个群岛中,大陆占有西沙群岛全部,实际管控了中沙群岛唯一的岛屿黄岩岛,南沙群岛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东门礁、永暑礁和华阳礁,并实际管控了美济礁,而台湾则占有东沙群岛全部以及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

如今中国大陆、台湾和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各自占有的岛礁出现犬牙交错的局面,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此外,相关国家对主权归属和实际管控范围各自持有枘凿不合的立场,加上诸国海军对巡海、护渔各自采取强硬手段,鉴此,南海争端呈现高度的爆炸性,擦枪走火乃至爆发军事冲突的几率相当高。

至今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与全球强国合作开采油气资源已有三四十年,早在南海结成了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举凡大国如俄罗斯、美国、欧盟诸国、日本、澳大利亚,甚至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均成为该共同体成员,几乎囊括了全球强国,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一旦风云骤紧,这层特殊关系势必在军事、外交层面上有所体现。

大国战略博弈聚焦南海

笔者早在2009年12月即撰写题为《盛世危言:中国周边危机四伏》的长文,首次揭橥“老大、老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即将成为左右中美两国关系未来走向的主旋律。惜乎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时至今日,南海情势演变趋势,果不其然。

放眼环球,美国是站在全球大战略的高度看待南海争端的,将之视为中美两国进行国家意志较量的合适场所,而中国仍然执着于从主权、领土完整的传统角度看待南海争端。中美两国的战略视野存在着代沟,缺乏协调的余地。双方各自从己方立场对待南海争端的演变趋势,于是,互动后均产生“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慨。

美国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6月29日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表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的就是让美国在新世纪继续领导世界,为此从奥巴马政府执政首日起,就将美国外交重心转到亚洲。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奥巴马政府寻求与缅甸、古巴和伊朗等老对手缓解关系,并从中东撤离,让美国腾出手来,能专注于应对来自亚洲和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至于美国为何直至2008年还在伊拉克、阿富汗驻扎18万军队,他解释说,美国去那两个国家仅是为了不可再生的资源,而这两国在新世纪无足轻重。至此,美国正倾注全力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这成为美国新世纪大战略聚焦所在,且这一战略评估业已呼之欲出了。换言之,美国可以协调同任何对手的矛盾,对于中国的举动却需要紧紧盯着,懈怠不得。

2015年5月,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时,中方显然低估了他对中国在南海争议海域填海造陆的活动提出警告的严重性。稍早克里访俄同普京总统会谈,谈及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却不触及美方对俄实施制裁的议题。笔者5月29日在专栏文章中指出,这就显示华府作出判断,就对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而言,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之举比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内战更为严重。乌克兰内战方酣之日,美国尚且紧盯亚太不松手,何况今日。既然华府如此判断,则两害相权取其轻,因应之道必然是“收缩战线”,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就退居其次了。正基于此,即可憬悟美国行将对中国采取行动的先兆了,并判断为美国军方稍后采取针对性行为的先声。

再者,当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全球霸权的过程中,核心利益聚焦在欧洲,因而美、苏两国在争夺霸权的过程中,仅把中东地区视作战略布局的一个突破口而已。正因为美、苏两国不会在中东地区陷入直接冲突,于是代理人战争在中东地区逐次爆发,成为冷战的一种常态的表现形式。而今日南海情势截然不同。越南、菲律宾等国早已着手填海造陆,而中国2014年才大举动工,由于中央决心大,国力又雄厚,规模之大与越、菲等国不可同日而语。对此,东盟诸国尚未作出反应,华府乃出头,强烈反对,并且剑及履及,美军旋即采取了实际的反制行动。

由此可见,一旦南海争端激化,美国对此重视程度之高、决心之大,决不能等闲视之。在此前后,美国官员宣示,华府将大幅度改变对华整体战略。若干美国著名学者指出,中美关系正在接近临界点,为之感到不安。幸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6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南海填海造陆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传递的信息显示,此项填海造地的目标和规模是有限的,志不在大,而且完工在即,外界无须大做文章。自此,美国对中国的指责遂日趋低调,此则声明以四两拨千斤,可圈可点。

美国发难的随机动因

为何美国这次在南海以军事姿态出现,处于与中国紧张对峙的状态?美国内政外交的需要即风源所在。近年美国军政界、学术界要求政府全盘调整对华政策,几乎势不可挡,这一基本盘为时久矣,美国一时发难,显系下述随机动因促成:

第一,中俄在各领域加大了合作的力度,对此,美国深怀戒心。1950年1月,美国声明对台湾归属实行袖手旁观的政策。毛泽东访苏期间,中苏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美国即在春夏之交对台湾政策改为“台湾地位未定”,此即先例。

第二,亚投行被认为尝试震撼美国主导下的世界金融体系,“一带一路”被视为旨在连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试图动摇美国倡导的世界经济格局。此外,美国企业界觉得近年在华受到了不良待遇,自认发展前景不佳,另觅在印度、越南建厂,于是不复在中美关系中发挥正能量。

第三,美国判断中国在南海大规模填海造陆,各岛屿处于军事管制,将在三四个岛屿建设新机场供军机起降,这些岛屿成犄角态势互相支援,显然是中国军力大举南下、东进的嚆矢。南海填海造陆规模之大,美国军方瞠目结舌。假以时日,这些岛屿将成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与即将成军的中国海军航母舰队群配合,在南海海空域作战时,战力相得益彰。

一言以蔽之,届时中国在南沙诸岛部署的战机的作战能力,足以控制整个南海海空域,甭说菲律宾,连越南也足以震慑。问题的严峻性就在于,中美两国均认为会产生这一重大后果,系列性逆向互动就此展开。

历史上,亚洲大国在西太平洋南下或东进,美国决不会坐视。当年日军攻占法属印度支那,促使美国、英国及荷兰(荷属东印度即今日印尼)立即对日本禁运石油、橡胶、钢铁制品甚至废铁。美国又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逼日军退出中国,甚至要从东北撤军,后发展至太平洋战争即是一例。

第四,美国国防部长卡特的成名作是《预防性国防》一书。卡特强调在处理外交、军事难题时,要下先手棋,以避免日后付出的高成本、大风险。这次他如愿以偿,以他的理念贯彻在国家政策中。

上述第三条所起的作用尤其明显。笔者早在2010年至2012年撰写的多篇文章中即已指出,一旦美国得出中国军力大举南下或东进,必然加大反制行动的力度,甚至不惜诉诸国家意志的较量。不幸而言中。

美国插手南海争端的底蕴

设若南海争端酿成一场国际军事危机,论所起作用的持久性,则美国在基本盘层面的考量超过了随机动因。在下面——胪陈基本盘的考量:

首先,在大战略层面。美国认为中国对其全球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对未来中国的战略定位介入它对中国方略的决策之中。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这次华府直接对中国施压的因由。以往美国对华战略的制定仅受制于两国战略目标差异所形成的利益冲突而已;今后则还要受到两国孰居龙头老大考量的牵制。概言之,“老大”“老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仍成为左右中美关系走向的主旋律。

其次,在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假如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索占上风,假以时日,九段线无论作为国界线还是传统控制线,整个南海都成为中国享有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内海”;即使从近期效应看,中国加强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则美国不能排除日后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调动军力受到强力阻遏的可能性。当前南海是最重要的国际海上交通线,东北亚地区80%以及西方国家40%战略物资及工业制品的海运要通过南海,西方国家视之为生命线,以其立场,对中国的掌控天然不会安心。

再次,在军事战役层面。中国军队强项是陆军和二炮,在远离中国本土1500公里的远洋,同强敌打一场高科技局部战争,陆军和二炮无用武之地,而用得上的海空军恰是中国军队的弱项,这无异以己方的弱项挑战强敌的强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东海钓鱼岛采取的行动甚至比在南沙群岛采取的行动更加强硬,何况,中国还在东海设立了防空识别区,而迄今尚未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然而,美国选择在南海而不是东海诉诸针对中国的军事挑战,这是出于何等考量?据析,这是基于军事考量:钓鱼岛距离中国大陆不足400公里,一旦军事冲突爆发,中国海空军尤其是岸基空军在军事上作出反应的能力,同在南海作出军事反应的能力相比较,不能同日而语。由此可见,中国在因应南海挑战时,在对策上的选项相当有限。

最后,如今我国政府决定加大反贪腐的力度,势必要“关门打狗”,一旦反贪腐竞其全功,国力迸发出来以后,就难以对付了。然则,我国在外交政策上的选项必然有限。或许美方认为这正是加大对中国施压力度的当口。

历史经验值得记取

有时“爱国”浪潮适足以害国。无论是精心作出战略规划,还是毅然付诸实施,均轻率不得。《论语·述而第七》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毛泽东在建国前对此发挥至淋漓尽致的地步。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此意也。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现役军官均不甚持有好战立场。平日以强硬姿态出现的,大多数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官员以及学者,中国近代史有一条规律,即在敏感的历史时刻,若任由书生或狂徒得一时风气之先,影响决策,实非国家之福。试举两例——

清朝平定了太平军、捻军及西北回军掀起的内乱,锐意兴办洋务,近代工业蓬勃发展。当时中国百业兴旺,远非前阶段半壁江山沦于内乱的情况可比,史称“同光中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中国战备尚未就绪。以张佩伦为代表的清议派却侈谈用兵。张承认“不知兵”,却腆颜挂帅前往福建指挥军事,结果料敌失误,一败涂地。若非老将冯子材亲率子弟兵,在广西、越南边境奋战,扭转了战局,战争的后果更加不利。

1889年,西太后“撤帘”,光绪帝亲政。光绪重用户部尚书翁同龢,后又擢为军机大臣。翁为帝师,以清流领袖自居,门下齐集躁进士人。1894年,日中两国就朝鲜事务矛盾尖锐化。翁鼓动清流人物慷慨陈词,力主战议。翁与李鸿章的恩怨推动他对北洋水师的备战动辄掣肘。李建议清廷添购速度快、火炮多的两艘新舰,翁以户部尚书的地位百般拖延,这两艘新舰遂为日本购得,其中一艘成为日舰“吉野号”,在甲午海战中击沉中国军舰最多。

当年在中枢统筹全局,于国际纵横捭阖,并急于洽购弹药修缮战备者,惟少数老成者而已。清议派则惟高调主战,竟作纸上谈兵,给清廷制造无谓压力。及至北洋水师覆灭,日本陆军直逼京畿,京城一夕数惊,主战派一筹莫展,又惧怕因主战被当作祸首受到惩罚,于是哑口无言者有之,销声匿迹者有之。甲午战败给予晚清盛世以致命的一击,成为清廷十数年后一朝崩溃的催化剂。

时至今日,我国或许应站在大战略的高度,从势、力的角度切入,并剖析长短期利害转换的结果,作一番认真的战略评估。凡在今日力主躁进、膨胀者,较之张佩纶、翁同龢之辈,犹弗如也。若采纳彼辈主张,难免面临对方阵营在南海“结网以待,请君入瓮”的窘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济礁实施了进取性行动,触发了美济礁事件,菲律宾以强硬姿态作出反应,并把美国牵涉进来。1995年5月10日,就南海事态演变,美国高官约瑟夫·奈伊发表了最强烈的警告。北京乃在南海改取“稳南保北”的战略,即在南沙海域改取稳健姿态,稳住周边东盟国家,集中力量保住西沙群岛及北部湾。最终,北部保住了(实际上当年北部也无须保),南部却没有稳住。

当时河内执行“北稳南进”的战略,取得了成功,北部疆界长期保持稳定,越南全国可以贯注于经济建设。同时越南在南海扩大所占地盘,并刺激菲律宾、马来西亚纷纷涌入南海浑水摸鱼,南海情势大变。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指出,南海主权争议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关注南沙、西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支持任何一方宣称对此拥有主权。这条政策立足于维持南沙群岛的现状,亦即有利于捷足先登者维持既得利益,从此后到者只能徒呼奈何了。

想当初,1974年1月,南越舰队仅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西沙群岛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和其他岛礁组成),中国南海舰队在一场海战中击沉一艘、击伤四艘南越军舰,并顺势在西沙从南越手中夺回珊瑚、甘泉、金银三岛。此即西沙之战,让中国收复了西沙群岛。除了越南对此深怀不满,至今国际社会中又有谁持有异议呢?鉴此,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整个80年代,是中国对越南蚕食鲸吞南沙岛礁的行径采取反制措施的好时机。如今徒然令人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感。

应尽力避免军事摊牌

目前,在南海争端这一关键节点,中美双方尚未达成共识,连暂时的默契也付诸阙如。这就意味着不能排除有朝一日在南海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危机是否爆发以及在哪个节点爆发,主要涉及双方或多方对事态发展趋向的评估、对彼此投入对决时处境的估量(即天时、地利、人和)、与盟国整合立场的结果、对国内各界反应状态的衡量以及对己方因应措施利弊得失的分析。换言之,决策的基点盖出于趋利避害的动机、全球态势的分析以及对彼此在某个地域、海域存在的物理力量的评估,而与各方对争端的立场及说辞无关。

综上所述,设若情势恶化至无挽回余地,美国选择军事摊牌的地点可能是南海。一则能够以美国军力的强项对付中国军力的弱项,二则可以操控国际舆论,主宰话语权。危机爆发的节点,则是中国在南沙诸岛部署威力巨大的进攻性武器。换言之,在这场战略博弈中,美国将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占尽优势。作为世界龙头老大,只要美国居高一呼,盟国即会一拥而上,与美国立场遥相呼应,而在美国“选边站”的警告下,其他强国都会退避三舍。这是对当代国际情势走向的基本估计,当与美国多年累积的强大的国际整合能力有关。

一旦危机爆发,就中国崛起的愿景而言,严重性将是无以复加的。双方何去何从,必须放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棋盘中斟酌掂量。

就伐谋、伐交阶段而言,下列诸点因素不乏参考的意义:

今日中国国力精进,非昔日吴下阿蒙,乃拜当代国际政治格局所赐。假若对方居然诉诸对己方全面经济封锁的手段,则返求诸己,当年决策是否理性?退一百步,纵使中国有此意向,是否有必要在崛起未竟之际,与对方进入对决的状态?此其一。

所谓中国在南海诸岛部署的海空军打击力量足以威慑对方的蠢动的假设有个前提,即中国海空军业已在南海岛屿部署完毕,并且获得充分、持续的后勤技术保障。如今前提不存在,却侈言结果,岂智者所为?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己方暴露战略意图,对方是否会让己方从容部署军力,以至最终具备有效的反制手段,慑止对方经济封锁的图谋?此其二。

中国崛起未竟,已被强敌环伺。放目四顾,伺机待击者有之,衔恨欲报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一旦中国在南海面临一场军事危机,连俄罗斯也靠不住,因为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明显地偏袒越南。此其三。

假如对方制敌机先,在中国海空军于南海岛屿部署完毕之前,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则中国在南海的战略部署难以功成。此其四。

总之,在当前阶段,我国应尽力避免陷入在南海出现强国联盟对中国军事摊牌的局面。立论依据悉如前述,此处不赘。

诚如上述,南海四大群岛中,大陆占有西沙群岛全部,实际管控了中沙群岛唯一的岛屿黄岩岛以及占有南沙群岛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东门礁、永暑礁、华阳礁并实际管控了美济礁,而台湾则占有了东沙群岛全部以及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放眼南海,四分天下有其三矣。

如今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的工程大体就绪,正在建设基础设施。窃以为,在现阶段,得以维持现状,即是阶段性的胜利。机场、海港建设业已就绪,部署新锐战机,形成战斗力,乃指顾间事耳。何必在此崛起未竟之际,争一日之雄长?当年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三条原则。若干大计方针,纵使正确无误,然而,提出这一方针并予以贯彻的时间节点仍然是一个关键,过早或过迟,均失之偏颇。

我国政府制定对南海的总体方略,应更多在大战略层面从容筹划。世局波诡云谲,复杂多变。眼前不适宜做的,未必今后就不能做。此时此刻,还是适用“忍”字诀的。

“稳南保北”方略隐然重现

2016年是台湾的大选年。从目前选情看,民进党在大选中以压倒优势获胜,已几乎没有悬念。一旦台北政坛变色,两岸关系势必再次呈现紧绷乃至一夕数惊的局面。这一前景必然令北京对时局的关注聚焦于两岸关系,而无暇顾及南海局面。笔者有鉴于此,在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南海争端将趋于平静。

始自2008年,国民党重返台北政坛,至今业已经历了两届大选。在马英九任内,国民党施政乏善可陈,两岸关系却臻于国、共分治60多年以来的最佳状态,国民党执政给全岛民众和国际社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维持了台湾海峡的平静,岛内外均无须担忧兵燹和战乱。可是,台湾多数民众尤其是年青人却认为切身利益未获改进,并不领这份情。

如今台湾民粹主义盛行,只关注眼前利益而罔顾未来福祉,而精英群体则力主维持现状,以稳定两岸关系为当务之急,两者意见枘凿不合。一旦蔡英文成为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多年来稳定的两岸关系危殆矣。

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或许重新执行“稳南保北”的方针。须注意,这里所指的“南”“北”均有了新的含义,亦即“南”是指南海,而“北”则是指台湾地区,在南海维持现状,不图突破,而倾注全国之力,决不让台独的图谋得逞。

概言之,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南海局势呈现平静乃是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争端南海
北海北、南海南
美军濒海战斗舰又来南海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南海的虎斑贝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南海随笔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