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
公交党时常有这样的烦恼:奔到公交车站台,发现自己要乘坐的那辆车呼啸而过,无奈之下只好等下一辆,可是下一辆却迟迟不见身影,好不容易等来了也是人满为患。
在改造了的士行业之后,如今互联网行业正在把触角伸向公交系统,公交党的出行困扰或许可以就此解决——既可以选择安装一款App,了解公交车目前所在的位置,精准地掐好出门时间,从而避免在恶劣天气或是高峰期苦苦候车;也可以定制一辆巴士,一人一座舒适抵达上班地点。
大众出行领域的市场争夺之战又烧到了公交车领域。资本助推下的互联网技术,正试图冲击最传统的公交车出行。2015年6月,实时公交服务提供商“车来了”完成由宽带资本和阿里资本投资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在此之前,“车来了”获得了来自阿里资本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其天使轮投资则来自顺为基金和真格基金。2015年5月,成立仅40天的嗒嗒巴士宣布获得了一笔天使投资和一笔A轮投资,共计4200万元。实时公交App
虽然国家要求运营型的车辆都要按规定装配GPS设备,不过公交公司的GPS数据却存在不稳定和精度不够的问题,其回传的数据也无法反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非常规运营状态。例如,当公车经过桥梁、隧道等信号不佳的地方时,就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而当车辆发生故障,或是加油、变换线路时,虽然位置信息仍会回传,但却不会按照原本的时间进入车站,这些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进行识别,并将数据补上。
查询公交车实时位置的手机软件“车来了”,瞄准的正是这类问题。“车来了”不仅可以提供公交车的到站距离、预计到站时间,还能显示整条线路的实时通行状况。其于2013年9月上线,隶属于总部位于武汉的元光科技。其算法分析团队有将近10人,据称查询精准度高出同类产品20%左右。
“车来了”的创始人邵凌霜介绍,其与公交集团合作,后者把数据授权给“车来了”处理,将车载GPS设备发出的信号转到“车来了”的服务器上,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车来了”再把处理的结果提供给手机端的用户。通过这种方式,“车来了”免费帮助公交公司提升数据精度,解决GPS数据丢失的问题。在一半以上的城市中,“车来了”都是通过这种模式与公交公司合作。
对于公交公司来说,与“车来了”合作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在天津公交集团,依托“车来了”的数据,各级车队会及时调整车辆,避免乘客等待时间过长,而且“车来了”实时查询系统上线后,对驾驶员的考核管理也更加规范。
目前,“车来了”仍处于攻城略地阶段,融资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扩张以及技术完善,如在服务器和带宽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其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目前来看可能包括了三个主要的方向:一为公交集团提供线路的优化设计服务;其次,为公交车车身广告客户提供有效的广告效果监测服务;基于公交站点位置和客流信息,提供基于周边商家的020服务。
“车来了”已上线北京、深圳、天津、杭州、成都、重庆等30个城市,日活跃用户突破150万,覆盖约100万辆公交车,每日实时处理20亿条公交车定位数据,日用户查询请求2000万次。
巴士C2B
与“车来了”通过公交实时信息降低用户等待时间不同,嗒嗒巴士则是通过“定制包车”的方式提高出行效率和舒适度。它用大数据聚合用户上下班的需求,线下运营调度大巴士,实现了一人一座,专车直达。
嗒嗒巴士有两种路线设置方式,一是根据上班族密集区域主动设定路线,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收集高峰热门路线,二是消费者发起路线,其他用户可以“求开通”,集齐30名用户就可以定制路线。后者是主流,嗒嗒巴士目前有七成的班次都是由用户发起设立的。
路线推广渠道也有线上和线下两种。嗒嗒巴士有App和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在App内查询和发起路线,其他用户可以响应。线下方式则是传统的地推,前期主要通过去公车站、地铁站和写字楼发传单来积累用户,每开通一条线路,就会有地推人员背着大喇叭去附近喊“嗒嗒巴士送你上下班”,同时通过补贴和代金券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加入。
在大巴资源方面,嗒嗒巴士跟多家运输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深圳,嗒嗒巴士已与十余家客运企业合作,包括最大的民营客运集团新国线。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允许非公交企业经营定制包车的城市,只要客运企业有旅游包车经营资质即可。嗒嗒巴士目前在北上广暂时没有遇到政府的阻力,不过嗒嗒巴士的做法也触动了一些公交集团的利益,一旦规模做大,政策是否支持仍是未知。
此外,嗒嗒巴士还与汽车租赁公司以包月或包年的形式合作,司机的工资与油费由租车公司承担,司机与嗒嗒巴士不存在雇佣关系,公司只会设定金牌服务奖对司机进行奖励补贴。车辆租赁费用大概与来自乘客的票务收入相当。换句话说,嗒嗒巴士目前的毛利率几乎为零。考虑到公司人力成本和营销费用等开支,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
嗒嗒巴士创始人周瑞金在新财富沙龙上表示,目前其用户规模尚小,商业化还无从谈起,未来希望通过增值服务向搭乘的用户收费,比如在车上提供餐饮和按摩服务等,或是提供相亲服务帮单身男女解决个人问题。
通过App和微信公众号两个平台,嗒嗒巴士眼下一共招揽了约10万名用户,在深圳和上海两地已开始运营,北京、广州等城市也已经在筹备中。深圳开通的500条线路班次,上座率基本在70%左右。
“轻”“重”模式PK
与嗒嗒巴士具有类似模式的还有PP大巴和接我云班车。它们和“车来了”代表了市场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互联网+公交”服务。前者通过线上汇聚用户需求,线下租赁和调度巴士资源来解决用户出行问题,后者则主要提供公交实时位置查询,属于信息中介平台。
哪种模式更有前景呢?周瑞金认为,如果只是单纯提供信息,而不切入具体的运营,会是一个比较弱的需求,020毕竟是要切入线下这第二个O。不过,由于有车辆租赁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嗒嗒巴士的模式更具“重资产”属性。其线路运营是否具有效率,所投入的成本能否通过线路运营赚回来,增值服务能否顺利落地和变现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以及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其实当下,这两种模式都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哪怕是在发展最早最快的大本营深圳,嗒嗒巴士所提供的线路数量也仍然完全无法满足各色的出行需求,更何况线路的匹配不止是地点一致,时间也需要相符,因此匹配的概率很小。而通过“车来了”,用户可以随时获取目标巴士的位置信息和到站时间,但缺点是仍不够精准,未来需要依靠技术升级来进一步克服。
从巨头的反应来看,“车来了”的模式更受大佬们的青睐。实时公交服务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高频移动应用,谷歌和滴滴等公司都在进军公交信息模块,试图占领这一个移动入口。
2015年6月,谷歌地图在6个地区开通了实时交通信息显示功能,除包含旧金山、芝加哥和西雅图三个美国本土城市外,匈牙利布达佩斯以及荷兰、英国也在其内。这些地区的用户可以设置公交到站提醒,实时查看公共交通工具是否准点,并及时更改路线,避开晚点或拥堵。这些实时公共交通信息有赖于6000多个当地交通部门的配合,以及超过25个实时数据提供商的合作。尽管这项新功能目前只能在6个地区使用,但未来会逐步覆盖到其他城市。
滴滴公司也将目光瞄准了实时公交这一领域。滴滴公司总裁柳青曾表示,她构想了一个滴滴打车未来愿景,那就是让用户可以在公交站提前预约,并为其显示实时交通信息,帮助他们优化出行路线;滴滴打车拥有将在线平台与公交车系统整合的技术,但是这项服务需要在每个省份都配备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
2014年12月,滴滴打车宣布获得超过7亿美元D轮融资。这轮融资主要用于新业务的拓展,其中就包括同城物流、移动零售和智能公交等,意在打造一个多端出行平台。滴滴目前已专门成立新团队秘密开发巴士项目,但具体上线时间仍未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