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蕊
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学创始人、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终身杰出专家干祖望教授于2015年7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4岁。
1912年9月,干老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县一个书香门第,17岁那年,他被祖父送入嘉善名医钟道生门下,开始了从医生涯。22岁时便在家乡挂牌行医,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1956年,国医大师叶橘泉欣赏其才华,将他调入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972年,干祖望创办了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耳鼻喉科,199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医疗中心,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在省中医院工作的几十年里,干老无偿贡献出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验方,制成鼻渊合剂、参梅含片、鼻敏合剂、五味子合剂、黄柏滴耳液、口腔溃疡膜等院内制剂;并亲自主持成立和指导了“嗓音病专科门诊”、“变态反应性鼻炎专病门诊”、“鼻窦炎专病门诊”、“口腔溃疡专科门诊”等。
干老对于养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一生从未抽烟,55岁开始戒酒,72岁后,每年冬季进补适量高丽参,90岁后饮少量鹿茸酒,此外从不进补药。
保持童心
干老曾说,他能高寿,秘诀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童心
童心就是要有儿童样的心理状态,无忧无虑,生气勃勃,好动好奇,思维活跃。这是一种养神的好办法,能使人脱离杂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
童心每个人都有,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多半是自己将其放弃。保持童心,具体说来有3点:第一是天真,不念旧恶,不想未来,不问世事,不为名利,除本身业务必须做好外,其余什么都不想,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并得以休息;第二是无邪,绝无欺诈撞骗、明争暗斗、占小便宜等恶习;第三是单纯,思想倾向于美好、愉快、满足的感受。
蚁食
蚁食就是如同蚂蚁那样的食欲和食量,有两个内涵:一是像蚂蚁那样,饮少食微,即吃得少;二是像蚂蚁一样,什么都吃一点,即吃得杂。也就是一不求多,二不求精,像蚂蚁那样来安排自己的食谱,不贪食、不偏食、不饱食、少食多餐。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少食一些,则胃液有剩余,胃肠蠕动有储力,脾胃不困顿,营养的吸收、利用才有保障。另外,人体需要许多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来自不同的食物,偏食、挑食则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取,进而影响健康。
龟欲
被养生学家视为吉祥物的乌龟,以其寿命之长而被奉为祥瑞的象征。对人来说,值得借鉴的是其与世无争的胸襟和一无所求的淡泊。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做缩头乌龟,但对一般问题,当学乌龟:一静制百动,不变应万变。
做人,应像乌龟那样不贪不争,安分守己,谨护自身,无欲无求,不为小事斤斤计较。像乌龟那样,你一触动,它马上回避,你击它脚,它即缩入,你敲它头,它即躲入。年老之后,要尽量少与他人争论、争辩、争吵,多让步,少争先,提倡“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心中少欲念或无欲念,方可宽心,便会心静神怡。举个通俗的例子,譬如钱包丢失,丢已经丢了,想又想不来,若老是耿耿于怀,必然伤心,倒不如不去想它。
猴行
猴是动物中最活跃的家伙,多动多跳、善于运动、专于运动,造就了其机警、敏捷、灵活和健美,如人效仿之,也可受益匪浅。干老主张蹦蹦跳跳,如猴般灵活、好动,能站不坐,能步不车。他说:“每天都要勤动,手动、脚动、身动,生命在勤动中而得以延续。”从40岁起,干老就坚持跳远攀高的活动,到80多岁仍能在半米多高的阶梯上跳上跳下。华佗有五禽戏,其中有猴戏者,即攀物自悬、伸缩身体,干老主张的猴行在一定意义上与猴戏是一致的,真正目的是强调运动,如猴之活泼好动。
不过,要做到猴行,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健康的心脏,良好的体力;二,良好的平衡能力;三,无忧无虑而欢乐天真的童心。在这些条件下,放下年龄包袱,轻装上阵,就会拥有不老的身心。
遇事随和
随和即是凡事宽容大度,古语说“六十耳顺”,这个年纪就是把一切事物看得很淡,甚至把别人的曲解、误解都能心情愉悦地对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三缄其口也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看清事物本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确实是养生的“法宝”。从中医角度讲,七情伤内,“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忧则气聚”,情志过激,易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产生种种病变。
如何随和?干老提出用“恕”字来养神,时常宽恕别人的过失,不较真,不比较,才不会抱怨,烦恼自然少,就会达到“恕”的含义:“如心所愿”。
爱读书
干老还有个爱书、读书、迷书的习惯。在他家的书柜里,中医典籍、四书五经、佛学道教、天文地理、古史今说、格律诗词等都占有一席之地。对书籍他还分了类,编号有40余门,排列有序,用时可信手拈来。他还曾被南京文化界评为“藏书状元”。谈到读书的好处,干老说:“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正如英国小说家毛姆说:“养成读书习惯,就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所以读书不仅能丰富知识,增进修养,开启智慧,而且能愉悦身心,延缓大脑衰老的进程。
(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