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彤
社交生活中,有一类人总喜欢将“随便”两字挂在嘴边,令征询者不知所措。爱说“随便”的人,真的如此随和好说话吗?
心理专家指出,“随便”是一个看似洒脱的通用语,却透出一种漠然,甚至是忍耐的意味。在人际交往中,主动权的控制应当是随时交替的。“随便”就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对方。具体来说,“随便”的第一种含义是表示尊重,愿意遵从对方的意愿;第二种含义是表示厌烦,希望以交出主动权来尽快结束谈话;第三种含义是心有不满或异议,但认为没有与对方争论的必要或筹码,因此干脆弃权;第四种则可能是不愿动脑子、不愿负责任的推诿之辞。
人们之所以反感“随便”,是因为会让人觉得其不愿与人合作、工作不努力、没有主见。
针对喜欢说“随便”的人,在以下两个常见场合,建议这样回答比较得体:
如果在宴席上有人问你“想吃什么”,最好回答“您对这个餐厅比较熟,听您的准没错”。如果是在家设宴,可回答“您别太累,做点简单的就行”。
当别人邀请你参与决策时,如果是同事、朋友、伴侣问你,你可以稍作分析再肯定;如果是领导问你,你可以说“这方面您是权威,您选的肯定没错”。
虽然有些时候自己的看法不适合说出来,“随便”可以解决尴尬局面,可如果不想被人讨厌,“随便”还是少说为妙。
(摘自《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