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有序发展

2015-11-06 05:37桑士达
浙江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区域

桑士达

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有序发展

桑士达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此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在国家政策层面落槌着地。这一重大部署,明确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沿江相关省(市)政府共同遵照和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行动总纲。

重大意义和历史机遇

长江经济带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我国政府作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是现今我国经济与人口规模最大、发展回旋空间与潜力最大、一体化发展条件与态势最好、国际化推进需求与能力最强的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定位一大国家战略,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长江经济带建设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将有力推进我国内陆一体化发展。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全长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电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长江经济带东起长三角地区、西至云贵高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既包括着中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也连接着我国比较贫困的地区。

纵观全球发展史,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由东向西梯度开放战略的一大载体,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其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在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将会形成带动超过1/5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从而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加快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寻求机遇的沿江地方政府来说,将搭上转型发展的快速列车。2015年我国有三大国家级的区域经济战略,即“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任务是抓好落实;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协同”,即在三地之间平衡不同的利益、实现共同而有区别的发展是面临的主要课题。相对而言,长江经济带是发展格局最清晰、增量建设空间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据媒体透露,《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可望于2015年上半年出台,其中或将涉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的一批新增地方项目。长江经济带跨越中国经济和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规划中涉及大量的交通(铁路、公路、水运)、物流、生态环保、水利设施、旅游等相关项目,地方的参与度很高。据悉,长江沿线地方政府都在积极争取将地方项目加入《纲要》,并且作为地方“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来推动。201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政策落地年份,也是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践之年,对于寻求发展机遇的的地方政府来说,在经济低谷中寻求新的转机和机遇,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沿江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新部署,将加快推进和改善“硬软建设”。国务院的《意见》和《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和明确要求。比如水路交通方面,将形成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长江干线为骨干、集疏运体系完善的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航道里程的高级航道里程将由2013年的0.67万公里提高到1.2万公里;在铁路方面,将形成以沿江、沪昆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和以沿江、衢(州)丽(江)、沪昆铁路为骨架的普通铁路网;在航空方面,提出加快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强化重庆、成都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发挥南昌等干线机场作用,形成长江上中下游机场群。

▲长江经济带是现今我国经济与人口规模最大、发展回旋空间与潜力最大、一体化发展条件与态势最好、国际化推进需求与能力最强的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定位一大国家战略,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除了上述常规交通基础设施这些“硬建设”将逐步落地,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软改革”也有改进。近期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第二阶段试点启动部署会在重庆召开,第二阶段将于12月1日启动,一体化改革将全面覆盖长江经济带12个海关。据介绍,第二阶段试点正式启动后,企业在12省市各口岸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并可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区域通关一体化等任何一种通关方式。

创新机制和统筹协调的几点建议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须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科学谋划,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地区与地区、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努力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一须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缺乏深入调研和慎密论证,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仍没有较好解决。现今国家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首先要做好长江流域一体化顶层设计和规划,通过改革创新和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1)深化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调研论证工作。当前,沿江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意见》和《规划》印发后,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作部署,有道是“行成于思”,大事面临须调研谋划为先。建议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和沿江地方政府,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进一步做好重大综合性课题和相关子课题研究,并及早提出调研报告。

(2)建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智库队伍。建议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组建一支专门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智库队伍,为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战略取向和公共政策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支撑,并设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有步骤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构建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各级人民政府参事多是专家学者,既有术有专攻、学有专长的院士、教授,也有从党政军领导岗位离退、资政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干部,可谓集中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汇聚了各路顶尖精英,建议国务院参事室和沿江地方政府参事机构积极组织政府参事主动参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

(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如美国大湖流域经济带发展经验能为当下的中国提供有益启示。美国大湖流域经济带的面积约占全国的8%,却曾经集中了美国近50%的制造业,主要发展经验:一是利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建设铁路和高速公路网,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带的对外通达能力;三是借助流域水运的纽带作用,实现地区间内河航运管理及相关配套服务的一体化;四是发挥节点城市的集聚和分工优势,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绵延城市密集带;五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六是因势利导,实现多条经济发展支撑带共存共荣。对照美国经验,长江经济带发展获得的启示:一是以内河航运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地区一体化;二是建设沿江铁路网和公路网,加强沿江城市联系;三是建立统一市场,改善经济带发展的市场环境;四是打造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五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六是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作用,提升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

二须建立健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协调合作工作机制。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一个必须恪守和牢牢把握的基点,是切实把长江保护好、利用好,把长江经济带建设好、发展好。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和沿江地方政府都面临大量新课题、新任务,亟需通过创新区域合作发展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协调的体制,特别是加强宏观调控和协商合作的机制。(1)建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建立健全沿江地方政府之间协商合作机制,以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和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建议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设立一个由国家相关部门和沿江地方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或定点、不定点地就专门问题开展研究讨论。

(2)高度重视长江岸线资源无序开发问题。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沿江诸省市更加重视长江岸线的“黄金价值”,但是部分地区港口开发过热、岸线资源粗放利用问题十分突出。调查显示,长江岸线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座码头,越往下游港口码头越密集,岸线资源越紧张。受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影响,港口码头“吃不饱”甚至“晒太阳”的现象普遍;港口码头小、散、乱,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差。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建议加大统筹规划力度,科学合理布局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同时,要坚决克服“诸侯经济”短板,防止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和无序发展,提升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互动性。

(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战略角度看,必须改变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把重点放在中上游地区,让长江经济带实现双向开放、联动发展。目前,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尚不平衡,既需要取长补短,更需要带动引领。江浙沪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建设先发区域,目前三省市的GDP占整个经济带的一半,人财物等要素资源也富裕集中,而长江中上游不少地区仍处于欠发达的发展阶段。故此,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逐步实现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必须增强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和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充分发挥上海对沿江开放的桥头堡功能和引领带头作用,借此培育和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共享合作与竞争发展大红利,进而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不同层次经济区域之间内在合作的新纽带、新引擎。

三须联手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真正达到水清地绿天蓝,既关系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胜成败。(1)切实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水资源。建议研究制定一个标准更高、控制更严、措施更实、责任更清的《长江水资源和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办法》。目前,一些地方往往是经济发展愈快污染问题愈突出,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严重,且三者交互影响、彼此叠加。作为“黄金水道”,长江水质的好坏关系重大。沿江各级政府必须把科学治水、保障长江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住抓好。建议借鉴浙江的治水经验。2014年以来,浙江以“重整山河”和“壮士断腕”气魄打响“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攻坚战,安排600多亿元用于治水,已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等于一年治理了一条长江。

(2)强化长江经济带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空气的能手,对防风固沙、护岸固堤、防洪消浪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有较大作用。长江经济带一些区域尤其是中上游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主要还是植被受到破坏、植树不足导致的。要使长江经济带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必须十分重视沿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建议国家对沿江区域制定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沿江地方政府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高度,花大力、下大功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不仅要重视沿江绿化、山上绿化、平原绿化,也要做好立体绿化、城市屋顶绿化。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参事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区域
分割区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区域发展篇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