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改投”的“三赢”效应

2015-11-05 14:40王婷
当代党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渝北区加工厂杨梅

王婷

2015年9月25日,渝北区兴隆镇。

重庆南天门杨梅加工股份合作社厂房里飘出浓浓的酒香味。

合作社理事长朱小琼正挨个检查杨梅酒的发酵温度。

“再过几个月,这批杨梅酒就可以出厂了。”朱小琼指着一个发酵罐说。

一年前,朱小琼怎么也想不到,杨梅加工厂会发展如此迅速。

改变,源于2014年渝北区启动的一项财政助农资金“拨改投”试点工作。

收入之困

2014年的一天,渝北区大湾镇空塘村。

村民彭胤素穿着胶鞋,正在地里锄草。

几年前,彭胤素把家里的4亩土地流转了,每年收取一定租金。

可是,租金收入毕竟有限,彭胤素便入园为企业打工,每月挣点工资。

“家里再养点鸡鸭,生活过得很勉强。”彭胤素说。

和彭胤素一样,渝北区很多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部分——流转土地的租金和入园为企业打工的收入。

渝北区农委主任陈朝晖算过一笔账:村民每年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和入园打工所得工资,实在有限。

“就算养点鸡鸭,收入也不稳定。”陈朝晖说。

农民的收入为什么这么低?

在农村,农民的收入结构大致分为四大板块: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渝北区农委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多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比重约占农户总收入的90%,且年均增幅已趋于平稳,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已基本稳定。

但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却很窄,绝大多数农户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

“要打破农民增收的瓶颈,重点在于增加财产性收入。”渝北区委书记沐华平说。

于是,渝北区农委开始探索财政助农资金“拨改投”试点工作。

先行试点

“真要修建杨梅加工厂吗?”

2014年11月,朱小琼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南天门杨梅加工厂项目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但是拖到现在还没有完工。

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安安稳稳地种杨梅、卖杨梅,没有人肯花大成本修建加工厂,朱小琼开始怀疑当初的决定。

犹豫不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缺资金。

正在此时,渝北区农委工作人员找到朱小琼,提出补助100万元给合作社。

但是,100万元助农资金需要股份化,让业主和农民共同持股。

原来,为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渝北区按照“拨改投,让利于民”的思路,改“财政补贴全额给业主”为“补助资金股份化,农民与业主共同持股”,农民持股占49%的份额、业主占51%的份额。

这样一来,“拨改投”改革优化了财政项目资金配置,改变了以往政府财政补助扶持资金只有企业(业主)享受,农民很难享受的局面。

首次试点,他们便看中了朱小琼的杨梅加工厂项目。

“以前财政补助给多少就得多少,如今农民却要分走‘一杯羹。”朱小琼有些困惑。

“反正我也急需资金扩大产业规模。”朱小琼决定一试。

从此,修建加工厂不再是朱小琼一个人的事。

“政府要监督,农民要监督,我们必须在半年内完成项目的修建。”朱小琼说。

倒逼之下,朱小琼一鼓作气。

2015年5月,拖拉了两年的加工厂建好了。

“至少提前一年多完成了项目,等我们抢先占领市场,其他人想追也难了。”朱小琼开心地说。

全面推开

2015年9月15日,兴隆镇牛皇村。

朱小琼心里忐忑,这天是渝北区财政助农资金“拨改投”试点通过项目公示的日子。

2014年,试点财政助农资金“拨改投”后,效果显著。

于是,渝北区决定全面推开财政助农资金改革——“拨改投”,企业各自申报项目,公开、公平竞争。

听到消息后,朱小琼立即准备材料,申请佰利红杨梅文化产业园建设的项目补助。

经营合作社多年,朱小琼发现,简单的采摘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于是,朱小琼决定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以后游客不仅可以采摘杨梅,还可以观看我们的文化产业园。”朱小琼说。

但是,朱小琼心里还是很担心。

因为“拨改投”试点对象的确定,要经过专家严格的考察和评审。

“很有前景才能脱颖而出。”朱小琼说。

而这一次,有200多个项目和朱小琼的杨梅文化产业园项目竞争。

下午3点,结果公布,朱小琼申请的项目位列其中。

“太好了!”朱小琼高兴得一挥拳。

上榜的23个项目都是有潜力的特色效益农业——大盛镇菊花坝石斛种植项目年亩产值超过30万元,兴隆镇龙平村百合种植项目每亩年利润近1万元……

以前,渝北区的财政助农资金补助不少,但零星分散。

“补助没有针对性,补助对象广,资金少。”陈朝晖说。

而现在,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评审,助农资金开始向一些有发展潜力、效益好的企业投放,使一批特色高效农业项目脱颖而出。

“‘拨改投发挥了很好的孵化作用。”陈朝晖说。

合作共赢

2015年的一天,渝北区大湾镇空塘村。

时隔一年,彭胤素的心理却有了很大的转变。

如今,她已经是博竣农业公司的股东了。

去年年底,渝北区农委试点“拨改投”,投入财政助农资金100万元给博竣农业公司,并明确了各自的股份:农户210股,占总股份的12.25%,占财政投入资金的49%;企业1504股,占总股份的87.75%,占财政投入资金的51%。

就这样,农民的利益和企业的收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博竣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210亩土地的流转。

为保障农民利益,渝北区“拨改投”改革试点方案明确:若试点企业经营无利润的,按当年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农民保底收益。

“现在我是股东了,干自己的事,肯定要积极点了嘛。”彭胤素笑呵呵地说。

今年入围试点的23个项目共涉及3900多户农户,他们将根据流转土地的多少获得相应的股份。今后,他们除了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等收入外,还多了一份股份分红收入。

“拨改投”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拓宽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新渠道。

对于博竣等业主来说,财政助农资金“拨改投”扩宽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使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形成规模。

“何乐而不为呢!”博竣负责人说。

而对于政府来讲,财政助农资金“拨改投”更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应。

“真正实现了农民、企业和政府的‘三赢!”陈朝晖笑着说。

猜你喜欢
渝北区加工厂杨梅
清欢杨梅酸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未雨绸缪快响应 多措并举固防控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全方位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渝北区中医院参加第二届心肺复苏急救全国技能大赛获佳绩
参观奶酪加工厂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
腊月杨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