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与反通货膨胀绩效

2015-11-05 08:08:51关欣
时代金融 2015年30期

【摘要】本文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研究方法,选择取了26个发达国家,利用1993-2010年18年间的数据,对它们的汇率制度与反通货膨胀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浮动汇率制度的反通货膨胀绩效优于固定汇率制度的反通货膨胀绩效,最终以此为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 反通货膨胀绩效 面板模型

一、引言

汇率制度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证文献分析方面,关于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通过对理论和实证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大部分学者认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反通货膨胀绩效优于浮动汇率制度。然而对于汇率制度的反通货膨胀绩效不分国家发展阶段的研究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汇率制度的反通货膨胀绩效。本文以影响通货膨胀的理论为基础,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26个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与反通货膨胀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界定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在经济开放过程中关于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汇率决定及调整的制度安排,也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在汇率制度与反通货膨胀绩效关系的研究上,首先涉及到的就是汇率制度的分类问题,因为对汇率制度的不同分类,将会影响对汇率制度反通货膨胀绩效的不同判断。目前在汇率制度分类的方法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是根据一国中央银行公开宣布的汇率制度进行的法定分类;另一类是根据一国实际上所实施的汇率制度进行的实际分类,主要包括IMF事实分类、GGW分类、RR自然分类、DLM分类、LYS分类和CD分类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有LYS分类和RR分类法。RR自然分类中把世界各国汇率制度分为15类,本文再进一步把这15类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在内的三类汇率制度。

三、发达国家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选取

本文的实证部分主要分析发达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结合八个世界权威机构的划分依据,选取了26个发达国家的样本,其中包括二十个欧洲国家: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希腊、波兰,两个亚洲国家:日本、以色列,两个大洋洲: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两个北美洲国家:加拿大、美国。由于面板模型需要数据的完整性,根据数据时序的完整性选取了从1993年-2010年18年间的数据。

(二)面板数据模型

本文选取的9个变量INF、DGDP、GCR、GDPR、M2R、M2GDP、PCGDPR、R中,Di汇率制度为虚拟变量,用以反映汇率制度属性的一个人工变量值,其数值为0或者1。考虑到虚拟变量的数值较小,为了控制变量的数量級,使9个变量处于相同的数量级,除汇率制度虚拟变量外,其余的8个变量均为比例变量,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变量的平稳性。其中INF为各国CPI指数增长率代表通货膨胀,作为因变量计入模型。DGDP衡量居民储蓄水平;GCR为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增长率基于不变价本币计算;GDPR为一国GDP的增长率;M2R货币和准货币的年均增长率;M2GDP为货币化程度,用M2/GDP来表示;PCGDPR表示人均GDP的增长率;R为实际利率。虚拟变量Di汇率制度的数据来自与IMF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IFS),其余八个变量DGDP、GCR、GDPR、M2R、M2GDP、PCGDPR、R均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心http://data.worldbank.org.cn/。

本文建立静态面板模型的形式为:

INFit=β1DGDP+β2GCR+β3GDPR+β4M2R+β5M2GDP

+β6OPEN+β7PCGDPR+β8R+Σj=1,2,3,4λjDj+uit

其中,i=1,2……,N,N表示国家;t=1,2……,T,T代表时间序列的年数。通过静态面板模型,进行GMM矩估计,得出回归结果:INF=0.011105GDPR-00.067164DGDP-0.052228GCR+0.122281

M2R-0.022741M2GDP-0.040109OPEN-3.487834PCGDPR+

0.51014R+7.307397D1+6.365087D2+6.715056D3,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INF=0.011105GDPR-00.067164DGDP-0.052228GCR+

0.122281M2R-0.022741M2GDP-0.040109OPEN-3.487834PCGDPR+0.51014R+6.365087

统计量J-statistic等于11.91487,说明该模型的整体拟合很好,该回归方程整体上显著性非常高。固定汇率制度D1的P值等于0.0056,浮动汇率制度D2的P值等于0.0033。其中D1、D2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各虚拟变量的显著性非常高,D2的系数-1.406186表明对于发达国家,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这与现实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选择浮动汇率制度的行为一致。

四、结论

本文建立静态面板模型,研究26个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得出实证结论,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为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利于抑制通货膨胀。而我国的经济化自由程度不高,不具备汇率制度一步到自由浮动的条件,我国贸易及投资领域存在一些限制,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市场价格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在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之前,并不能实施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选择要切合本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只有扎实的经济基础,才会形成适合本国的汇率制度。正如国家外汇总局所指出的问题,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制度选择,必然会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的实际承受能力,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汇率波动。

参考文献

[1]陈三毛.汇率制度分类理论述评[J].世界经济.2007.1:89-96.

[2]李静萍.汇率制度选择与宏观经济绩效的关系——基于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的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11.2:55-61.

[3]刘万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与汇率制度选择[J].亚太经济.2008.6:24-28.

[4]戴玥.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和经济绩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5]刘刚.汇率制度选择与经济绩效研究综述[J].海南金融.2007.1:8-12.

作者简介:关欣(1990-),男,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3(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