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节能昌马风电场的“柔性”运维管理之路

2015-11-04 07:35本刊夏云峰赵靓
风能 2015年12期
关键词:风电场风电柔性

本刊 | 夏云峰 赵靓

中节能昌马风电场的“柔性”运维管理之路

本刊 | 夏云峰 赵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这句诗让西北地区的无尽荒凉跃然纸上。今天,这里却成为一方开发热土,众多风电企业在此开疆辟土,并扎根生存下来。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沙漠大风,如今却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清洁能源。本刊与壳牌共同组织的“最美风电场”活动探访了位于甘肃玉门市的中节能昌马风电场,一睹“陆上三峡”的雄姿。

中节能昌马风电场是国家第五批风电特许权项目,也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采用了134台东汽FD77A/1500kW风电机组,每年可为西北电网输送绿电4.8亿千瓦时。从2009年4月20日首台机组吊装,到同年11月19日送出第一度电,这样的速度被媒体誉为“风一样的中节能速度”。

虽然建设速度很快,但建设质量并没有“缩水”。昌马风电场在创造“速度奇迹”的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对质量的要求。为了缩短工期,吊装过程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即两辆吊车同步施工,分别吊装机组的不同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中节能的工作人员24小时都在现场负责质量监督。投产后,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以及综合经济效益都在同区域的风电场中名列前茅。有这样的表现,除了得益于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外,它的更多奥秘则隐藏在后期运维管理环节中。

运行维护篇:精准操作+未雨绸缪尽显精细化之美

驱车驶向昌马风电场的途中,若隐若现的绿植、成群出没的骆驼以及呼呼作响的大风,都在昭示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漠之地。就在这个背景略显单调的环境下,一排排高大的风电机组逐渐映入眼帘。但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他们中有一些处于停转状态。走近其中一台才发现,这台机组正通过4根管线,与一辆印有“壳牌”标志的换油车相连,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不仔细看还真注意不到。

据了解,机组的轴承、齿轮等部件长期处于频繁启停、高负荷连续运转的工况条件下,很容易出现损伤,最严重的情况则是烧毁,会给业主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润滑工作看似事小,却是风电场运维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昌马风电场,每年会对机组进行两次保养,主要是给所有润滑点加润滑剂。而齿轮箱油则在三到五年更换一次。

当然,对于庞大的风电机组集群而言,润滑工作只是保障其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一。如何让机组间协同运转,并将各项运维工作流程化,则是提高风电场整体效益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为此,中节能甘肃风电公司运用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了风电场生产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据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集成了设备台账管理、缺陷管理、运行管理、数据报表、物资管理、员工考核以及查询统计等功能,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对所有设备进行监视、短信报警、数据分析、报表制作等。其中,它还实现了报表系统间的自动报送,无需人为干预。如果机组出现故障,该系统会自动进行捕捉,触发故障处理单。并将处理过的故障集合成案例库,在再次发生故障时给出历史处理方法和建议。同时,它还将故障处理单、备件消耗、设备台账、人员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的生产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

“以前,我们做检修就像消防队灭火,整个过程显得非常被动,也浪费人力、物力。”一名负责运管的工作人员表示,“借助这个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风机真实的运行状态。我们现在提倡做预防性检修,在故障还没发生之前就把检修工作做好。比如对于发电机轴承,从运行数据中如果发现了异常,就可以提前准备备品备件。如果感觉震动幅度比较大,而且劣化速度很快,就可以直接更换了。”

在依靠软件实现精准运维的同时,昌马风电场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一套细致的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并确立了相应的协调机制。比如,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责任层层落实制度。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让昌马风电场每次在紧急时刻都能化险为夷。

“2012年6月5日,玉门市遭遇60年不遇的强降雨天气。昌马风电场也出现了较深的积水,直接威胁到机组、箱变基础的安全。”风电场负责人回忆起往事时说道,工程管理部、机组检修部等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加强巡视的同时,通过在机组周围建立防洪坝进行引流等措施,及时将险情全部排除,把电量损失降到了最低,仅有4台机组因洪水而停机。

此外,出质保机组的运维也是一些风电场十分头疼的事情。前期准备不足,往往会拉长质保期。在这一方面,昌马风电场在投运之初就做长远规划,以出质保为目的来配备人员。这些人员前期以学习为主,从设备进场开始就介入运维,了解各项性能表现并加以记录、存档。长期积累后,昌马风电场组建起一个十几人的检修队伍,实现了对出保机组的自主运维。这不仅大大提高运维效率,也降低了运维费用。

员工管理篇:着眼大局+紧盯细节彰显人性化之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影响风电场生产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一直都在探索各种可能的员工管理方式,这也是我们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上述负责人说道。

员工管理,最传统的方式莫过于通过完善晋升和培养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昌马风电场也早就建立了相关体系。

“我们目前的所有中层都是在职职工培养起来的,应该说都是老‘资历’了。”有运管人员向记者举例说,“但即使是这些人,也要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规则。我们考核时不看资历,只看能力,包括消缺完好率、参与率等。如果被提拔上去后,就自以为是,不学习,工作也不好好干,那么,考核后也会被降下来。这么做,意在迫使大家不断学习,提升大家的综合素质。”

为了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节能甘肃风电公司定期开展班组竞赛、业务培训、对标学习等活动。并从各班组抽调技术骨干,专门成立变频器、轮毂、机械部件兴趣小组和数据分析小组。

这些机制无疑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但昌马风电场的管理层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对“软环境”的理解要远比一些同行更加深刻,这反映到员工管理上,就是诸多环节“人情味”的显露。

走访过程中,一栋建设在戈壁之上的玻璃楼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推门而入时,郁郁葱葱的翠绿色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南方。

“这就是我们近60名员工的办公大楼。由于戈壁上缺少绿色,员工的生活比较枯燥。领导通过集思广益,想出来设置一个小花园,栽种一些绿色植物的创意。”一位运管人员介绍,楼的建设还融入了节能环保理念,利用水的能量把楼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墙体玻璃也是中空的,可以隔热。

除了办公楼环境的营造上大有文章外,员工的住宿和排班也没少让管理层花费心思。

据了解,中节能甘肃风电公司在昌马风电场和玉门镇都建有员工宿舍。“宿舍管理相对比较自由,我们只管卫生,其他不管。比如说,想在床头摆个小娃娃或者贴张画,我们都不管,由员工自己设计,让员工有家的感觉。”上述运管人员表示。同时,为了方便员工,风电场还配有班车,半个小时即可到玉门镇。

排班方面,不同于部分风电场上十天休十天或者上十五休十天的制度,昌马风电场则以检修人员上五天休两天以及运行人员上七天休三天为主,让员工既不会因为上班时间过长而使身心感到疲劳,也不会因为休息时间太久而对工作感到陌生。对于家离得比较远的情况,则灵活处理,可以倒休——上十天休四天。

细节最容易打动人,昌马风电场的管理层深知这个道理。夏天的高温和冬天的严寒,是运维人员户外作业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印象中最深刻的是2009年调试的时候,带了一瓶饮料上塔筒,忙完工作想喝水,才发现水已经冻住了。”一名一线员工回忆道。为了帮助员工防暑御寒,风电场会为员工配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避暑药品,以及西瓜、绿豆汤等解暑食品。冬天则会提供一些连体工服、棉靴等保暖物品。

此外,逢年过节时,中节能甘肃风电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会走访部分员工的家庭,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这些举措已经在悄然改变着员工的心态。“刚来的时候,也心存疑虑。因为这个风电场是在戈壁中,环境比较艰苦,担心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一名老员工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但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场里的自然条件差些,但人文环境却很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领导都会站在员工的角度进行周全的考虑。说实话,我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有人说,沙漠是粗犷的,因为夏热冬冷,常年飞沙走砾,狂风迷眼,但昌马风电场却为这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绿色,让沙漠处处散发着“柔性美”。

猜你喜欢
风电场风电柔性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重齿风电
含大型风电场的弱同步电网协调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