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潘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1)
生态修复技术在滨水景观带中的应用研究
杨潘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滨水景观带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种生态交错带,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重要中间带。我国在生态规划意识方面比较落后,大部分的滨水带都被人建设成为人工护岸的形式,并且会时常受到自然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滨水岸线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丧失生态群落,最终退化。通过分析滨水带生态景观的功能,对退化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修复技术,对生物恢复、景观格局美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阐述如何使其更好的在滨水景观带中应用。
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滨水景观带
滨水区属于水路生态交错地带,边缘效应十分明显,并且在水土保持和废弃物降解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属于十分理想的生态走廊。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干预也日渐明显,导致滨水带被超负荷使用,大部分滨水区生态环境都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渐退化,生态系统也被破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水岸生态系统结构以及水岸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入手,阐述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重建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
1.1滨水带的生态环境功能
滨水带属于水生态系统当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陆地系统和水生态系统相过度的区域之一。滨水带同时也是地球生物圈当中比较关键的一种过渡带,囊括了边界与梯度这两种特点。滨水带环境功能包含了微调节气候、过滤、防洪、水土保持、抗旱、提升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避难场所、稳定护岸等。
1.2生态系统产生退化的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的退化本质上就是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偏移,这种偏移的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精妙的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情况严重时甚至会丧失掉所有的功能,在稳定性和生产力方面都会下降。水岸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滨水带生态特征变化方面,不论滨水带生态功能削弱或是失衡,其本质都是退化。通过分析得出,滨水带空间水岸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的基本影响因素集中在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植被减少以及各种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情况。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对滨水带产生了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让滨水带走进大部分人的视线,而这部分人不懂得应当如何正确的去观赏滨水带的风光,所以经常会破坏滨水带的生态环境,甚至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2.1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技术是比较关键的一项技术,受到水陆生态系统的不断影响,滨水带位置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生境类型。如果该滨水区的结构比较好,则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和水边的平行的。当滨水空间产生退化以后,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随之破碎,不仅会影响到滨水生境的面积减少,而且还会形成距离隔离。滨水带生境的消失,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人为破坏模式,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让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属于短暂性因素,则被这种因素破坏掉的生态系统还是可能恢复如初的,所以滨水带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的应用,需要伴随良好的环境才能实现。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完善了防洪防汛工程建设技术,也给滨水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地区滨水带都被人为的建设成人工护岸或者是农田,这种建设方式会对滨水带基底结构产生本质性影响。当水冲击到护岸岩壁反弹时,浪高会提升到来时的两倍左右,在这种浪的拍打下,植物是很难生长的,所以植物也难以对基地产生作用,恶化会越加严重。只有良好的基底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如果地质特征为淤泥,或者有机物。营养盐的含量比较大,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水岸带基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水分比较多,土壤肥力优良,空气湿度适中。
2.2深槽浅滩序列施工技术
天然滨水水系统的纵断面可以表现成深浅交互的凹岸或者深浅交替的凸岸,同时也是河道以及湖泊内深槽、浅滩。增加浅滩絮动不仅可以增加水流中的氧气成分,同时还可以成为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场所,可以为鱼类听食物和栖息场所。同时深槽位置也是鱼类保护区,可以为有机物释放到水体中提供基础。因为深槽与浅滩都可以孕育激流这是缓流,所以可以生成许多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构建多样化的生物群落,所以要改良基底,必须要通过创建交替深槽、浅滩的形式,为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槽-浅滩序列修复和重建在滨水空间生态修复上的运用和研究仍较少。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有吹填造滩技术、生态袋技术、生物砖技术等。吹填造滩技术可有效营造不同水深、流场,不仅施工设备数量较少,施工技术也比较简单,工作效率高,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图1为某工程施工实例图。生态袋具有良好的固土作用,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生态袋自由生长,进而进一步稳定生境基底,同时又提升滨水绿化品味。
2.3驳岸改造技术
图1 深槽浅滩序列施工示意图
驳岸设计质量对滨水带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因为生态规划意识的淡薄,多数城乡滨水带都使用混凝土直立式的人工驳岸模式,这种建设方式不仅会隔断水路生态交错带,而且一些地面上的脏污通过雨水的冲刷也会进入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继续污染。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驳岸改造的方式对退化的水岸进行生态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部分国家在多年前就已经将多自然型河道治理技术融入到生态型护坡结构设计中,有效的提升了岸坡稳定性、岸坡防水性,施工成本比较少,工程量也较小,适应性强。驳岸改造又可以分为插杆抛石联合技术、固化技术护岸以及直立式的生态护岸等,这些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我国常见的技术是植被护岸结合施工技术,秉承规模最小化以及内外透水化等因素来控制工程结构会对护岸产生的冲击,进而营造出适合动物和植物生存的空间。生态型护岸技术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可以从不同的出发点来构建不同的生态型护岸,起到美化环境、改善当地水质的作用。
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影响对未来发展弊大于益。上文从当前生态修复技术在滨水景观带中的应用的实际情况入手,提出生态系统产生退化的影响因素、滨水带的生态环境功能两点常见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归纳出深槽浅滩序列施工技术、生态恢复两种相应的解决方式。旨在通过该方式提升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在滨水景观带中的实际使用效率,促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1]杨悦舒,夏振尧,肖海,陈毅,张伦,姚小月.恢复生态学理论在水电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07:52~57.
[2]张饮江,金晶,董悦,方淑波,段婷,翟斯凡,陈立婧,张曼曼.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07:1366~1374.
[3]高琼,马文林,杜桂森,王雪莲,段瑞文,李荣旗,秦泽荣.景观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03:508~ 512.
[4]叶郁.景观生态设计的低技术方法研究与实践——以大目湾植物群落修复设计为例[J].生态经济,2014,12:190~193.
[5]石润,吴晓芙,李芸,冯冲凌,李韵诗.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04:139~146.
TU984.18
A
1673-0038(2015)40-0096-02
201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