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瑶+赵亚南
摘 要: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辽宁省对外开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外经贸逆势前行,但也存在结构性、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顺差、高依赖现象始终存在。本文拟就新常态下辽宁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对外开放;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首先表现在减缓的增长速度即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其次表现在略有改变的经济发展方式即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再次不断转变的经济结构即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最后势头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即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兴增长点。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辽宁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辽宁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1.进出口比例不够合理
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以来,整体增长虽有所减缓,当仍保持着上升的发展趋势。2013年,辽宁省一般贸易出口达365.1亿美元,增长23.5%;加工贸易出口227.8亿美元,下降1.3%,但相比2010年,增长了10.05%。自2008年至2012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只有2009年略有下滑;出口总额明显高于同年进口总额,进出口差额呈下降趋势,2012年略有回升。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势态下,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顺差状态,然而常年的顺差导致进口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出口,致使进出口所占比例不是十分合理。
2.外贸出口结构性问题凸现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仍然不够完善,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商品比重较高。当前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已发生变化,但辽宁省的主要出口商品仍然是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鞋、服装、大豆、水产等出口产品占据了出口总额的70%以上。总体来看,辽宁省仍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仍比较低。二是加工贸易进出口呈现负增长,这是影响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贸易仍然占据对外贸易较大比重,近几年来,辽宁省的加工贸易显现出一定的弊端,比如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由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导致抗波动能力较弱。
3.利用外资的产业、国别和分布不够协调
一是外资结构需进一步调整。辽宁利用外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而一、三产业利用外资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对外贸易的伙伴国比较集中,贸易往来分布不够合理,发达国家占据较大比重,而发展中国家占据较小比重。辽宁省对日、韩进出口额均有小幅度下降。总体来看,进口国和出口国比较相近,抗风险能力较低。三是利用外资区域分布不够均衡。从实际利用外资情况看,辽宁各市利用外资规模差异较大,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
二、新常态下优化辽宁对外开放战略的对策建议
1.适当调整进出口比例
长期以来,辽宁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状态,进口贸易的发展相对落后,有必要加大进口的贸易往来。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省的进口加工贸易已经非常成熟,对各种初级制成品的加工已经趋向于完美,同时意味着有些初级产品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初级产品的进口数量,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核心技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加大政府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通过财税、金融等多方面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实现对外贸易长期可持续发展。
2.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注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进一步拓宽服务贸易领域,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扶持一批外向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此外,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来开发潜在的国际市场,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增加贸易伙伴;从辽宁省的行业特点和出口产品的特色等方面来分析研究国际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方向,巩固日本、韩国、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贸易出口市场,并且从长远来看,不断指引进出口企业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力图在东盟、非洲、拉美等地区开展一片新的有前景的贸易市场。
3.协调发展利用外资的产业及区域
不断推进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区域合作不断加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必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尤其是参与环渤海地区及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高质量、高技术取胜,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地区分工,发展县域经济,完善分级管理的纵向体系,平衡辽宁省东西部对外贸易领域,引导全省各地区经济及对外贸易协调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天,陈锴辉,运鑫.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战略性考虑[J].对外经贸,2012(10):20-22.
[2]李汉君,于洋.辽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和路径选择[J].辽宁经济,2013(8):23-27.
作者简介:吕瑶,辽宁大学博士,沈阳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