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2015-11-03 17:56孟璇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贬谪柳宗元游记

曾国藩说:“非高声诵读则不能得起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祗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做外行业。”文学是感性的,阅读让学生感动,用心诵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正如鲁迅先生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的情形:“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由许嘉璐任总主编的《高中语文学习词典》中则把默读、朗读、吟读、诵读分开、并列着解释。他认为,“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就跟牛反刍一样,留待日后慢慢消化,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阅历的不断增加,体验的不断加深,这些东西就会慢慢被理解、接受。

诵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在诵读中读者能自发生成对作品的理解,在诵读中读者可以和作者情感再交流,而诵读可以让读者对作品再加工,再创造。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希望学生在阅读时一遍比一遍有感情,一遍比一遍走近文本,从而一步步由文字过渡到思想。诵读法适用于一切体例的文章,笔者以游记类文章为例来看。文言文中游记类文章以山水描写为主、展现山水风景;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可以是游玩心得,可以是人生感怀,可以是哲理顿悟。在书声琅琅中,让学生领略山川风景的壮美,感悟文人穿越时空的思想,笔者以为益莫大也!以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游记类文章来看,选文为《钴鉧潭西小丘记》《游褒禅山记》《后赤壁赋》。柳宗元对山水游记有着开创之功,他贬谪生涯里的山水游记标志着唐代山水游记的独立成型,“永州八记”为重要代表作。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永州八记”之《小石潭记》,所以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品主题情感笔者以为可以点到为止,无需赘言,唤醒学生曾经的知识记忆即可。而且像这样的山水美文学生重要的是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自然之美,从而进一步明白自然之美对人心灵的洗涤之功效。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取诵读法。首先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读音,字义的障碍,为下面的诵读打下基础。笔者以为这时候的阅读是谈不上美感的,但是能锻炼语感。其次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获得“丘”之状。没有了阅读障碍,而且是比较浅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在心理上让学生减轻畏难情绪。学生首先比较容易获得的是这个丘原来在一个“堰”上,其上有竹、有石、且石头是“奇状者,不可数”,不管是像喝水的牛马,还是像登山的熊罴,都已经历历在目了。这时候的丘还没经作者装扮,呈现原生态。等作者“怜之而售之”后,一番铲除、砍伐、烈火焚烧,仙境就这样呼之欲出了,挺拔的树木,秀美的竹子,奇特的石头,飘荡的云,潺潺溪流,高耸的山,鸟兽嬉戏其中……试问,这样的美景哪个不渴求!当这样的美景从纸端流到学生口中,眼中,心中,再辅助一定的音乐来展开诵读,学生还会感觉到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吗?最后要求学生深度阅读,领悟“丘”之韵。诵读使读者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碰撞。当学生读到“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定是希望自己可以化身作者,沉浸到这一份美景中。作者贬谪至此的苦闷因意外之境荡然无存,我们因阅读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身心舒畅。小丘多少年被隔绝,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奇特的石,那么灵动的泉。柳宗元多次被贬谪,但谁能否认这些贬谪对柳宗元成长的捶打之功。丘之遭遇恰好是作者的写照。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喜欢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形态描写,寄寓自己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愤激,透露出寂寞孤愤,恃才傲物的感情色彩。层层铺垫,水到渠成,自然完成从实到虚的过渡。一遍遍的诵读,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笔下的山水已经不再是那简单的山水,作者通过山水传达出很多情感。

诵读,一遍比一遍深入,不一定要全部背诵,但是一定要达到纯熟的境界。诵读是历史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

孟璇璇,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贬谪柳宗元游记
苏轼的贬谪生活
江雪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试论贬谪文学中的旅游因素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