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

2015-11-03 23:15田秀珍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段天安门角落

田秀珍

转眼间,国庆节又到了。这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凝聚了无限的爱国热情。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也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种纽带,将亿万民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底。

每逢国庆临近,对天安门向往的频率就会高一些。

六十五年前的十月一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震撼乾坤激荡宇宙的声音伴着一个民族的自信、自尊和自豪,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儿时的我们曾天真地想象,毛主席一定是住在天安门里,他老人家天天在里面看书、学习、写诗。有大活动,毛主席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广场的人们挥手。那是毛主席住的地方,天安门就成了中国人民心中最伟大最神圣的建筑,它代表着毛主席,代表着新中国,天安门能把全中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把人民的力量汇集在一起战胜一切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记得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电影片头是放着光芒的天安门,那一幕令人激动,可每次还没看够就过去了。那年代,做梦都想看看真的天安门,可是相隔得太远了。老家在北京西郊的山里,有一百多里路,主要是当时的交通条件差,村里到县城还是大段大段的“搓板路”。看天安门成了儿童时的一种奢望。记得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已经到了一九七四年,那年,我都十七岁了。那时,村里盛产香果,每年果子成熟的时候,生产队的大马车往北京城里送香果,除了车把式,车上需要一位压车的人,我就是以压车的身份去的京城。头天下午出发,走了整整一宿才到了德胜门,当时那心情急得恨不得立即来到长安街看到日思夜想的天安门。第二天上午,马车终于上了长安街,真的天安门越来越近了,但路过天安门时马车不能停,且跑着经过,坐在车上脖子都拧酸了,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这就是第一次看天安门的情景。尽管时间很短,但看到了。也许现在的人不理解,那时的人怎么会是那样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天安门已成为一种象征,深深地镶嵌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曾有多少作家和艺术家以不同的文学和艺术形式歌颂天安门,赞美天安门。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写过一篇题为《天安门的礼炮》的散文,充满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热爱。作品里热烈而经典的词句至今读起来都让人震撼,给人以力量。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天安门的礼炮声庄严地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五周年。天安门的礼炮也回响着六万万人民的同心同声的欢呼。无线电波把天安门的礼炮声带到祖国的广大疆土的每一个角落;带到了五年来扩建和新建的规模宏大、拥有最新装备的各种类工厂;带到了密布在平原上的和平伏在丘陵地区的上千上万的农村,在那里,先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以它的稳健而坚定的步伐带领着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带到了祖国的辽阔的边疆、沿海的岛屿和高山峻岭;带到了全国各地的学校;带到每一个家庭;天安门前庄严的礼炮声,也将通过无线电波而激动着台湾的同胞,送到世界的每一角落,千万的海外华侨想象着天安门前壮丽和热烈的历史性的场面……”在茅盾先生的笔下,天安门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是一个时代的潮声。

如今的天安门,经过战火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显得更加庄严而神圣,雄伟而气派。天安门已成为伟大中国的形象与尊严。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4年9月26日,有改动)

猜你喜欢
大段天安门角落
荣梓杉 穿越隐秘角落 走向浩瀚太空
被遗忘的角落
夜,想要告诉我些什么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角落
爱体育更爱艺术的段爷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墓地上的雏菊
书·嗨!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