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象牙塔内的腐败

2015-11-03 06:04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产权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方正国有资产高管

◎ 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市 场MARKET

揭开象牙塔内的腐败

◎ 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北京大学校办企业北大方正,以CEO李友为首的管理层,通过股份代持、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形式,制造国有资产流失,导致企业性质改变。北大方正做出的对外担保等问题也为北京大学埋下陷阱。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混合所有制体制被人利用,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新漏洞。政泉控股和北大方正之间因代持问题而引爆的争议,揭开了象牙塔内的腐败。

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隐藏在高校合法外衣下的腐败行为暴露出冰山一角,北大方正集团是其中的代表。

2015年1月5日晚间,北大方正集团、北大医药、方正证券等部门相继发出公告证实,北大方正集团的董事长魏新、首席执行官李友、首席财务官余丽、副总裁李国军(李友的胞弟),皆于5日同一天被以协助调查名义带走。随后,方正集团也于当天下午召开记者会,宣布集团管理层变动。这一事件被曝出的同时也将高校办企业的资产监管问题突出地摆在了社会面前。

据估计,目前中国高校企业资产总规模已接近5000亿元。长期以来,资产庞大的高校企业的体制改革工作远远滞后于国企改革整体布局,巨额资产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鲸吞国有资产的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仅2014年一年的时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39名高校领导被立案调查,其中不少都是因为对校办企业监管乏力而惹祸上身,被世人尊崇的象牙塔如今成了腐败重灾区。

高校腐败现象可谓触目惊心,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4年7月,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在向复旦大学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指出,存在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校办企业的监管不力。

时至今日,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最后一块“自留地”,高校企业仍未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而实际上,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近年来,多数高校企业在形式上确实也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设立了名目不一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但是,因为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监管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北大成立的校属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北大方正与政泉控股从共谋到恶斗再到“内幕”的丑闻不时出现,一些方正集团的高管也将校办企业的资产当成了私人金库,宣告了这一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监管漏洞及管理弊端。

方正集团的总部大厦位于北京大学东门对面,隔着玻璃窗,高管们在办公室里就能欣赏到整个北大校园的风景。而挥之不去的北大情怀也在时刻提醒着方正集团的高管们,方正一直是在北大的金字招牌下生存和辉煌着。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虽说方正改制已有十多个年头,但始终被笼罩在北大的光环之下。成立迄今已近30年的方正集团,最初是以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起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方正在激光照排上至少赚了一二十亿元,曾一度光彩照人。

在度过一段红火的日子后,以1998年为分水岭,方正结束了好时光,企业经营日渐式微。根据中保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03年3月31日,拥有百亿资产的方正集团评估后的净资产仅为1.5亿元。账面应收款项居高不下,财务管理异常松散混乱,盲目实行多元化,由此造成的烂账侵蚀了这家校企大部分净资产。加之方正集团下属企业诸侯割据而内讧不断,总部每隔两三年就会发生一次高层人事动荡。

彼时的动荡,为一个叫李友的人入主方正提供了契机。其后近十年时间,他利用北大方正的平台展现了在资本操作方面纵横捭阖的能力。

2003年,方正集团改制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年的12月,教育部批复了北大方正改制方案。到了2004年6月,方正最终确立下来的股权结构是:北京大学的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方正集团70%股份,代表管理层的北京招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0%。

改制十年后,方正集团实现总资产960亿元、净资产339亿元、总收入680亿元,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在全国80%的校企陷于倒闭或亏损状态的时候,方正集团一骑绝尘,曾一度占全国校企总资产的50%、占全国校企总利润的70%。目前,作为“中国第一校企”,方正集团拥有五大产业集团、6家上市公司,员工35000多人。

据报道,改制十年来方正为北大贡献了20亿元真金白银。但是很难想象,没有北大光环笼罩着的方正能有今天,北大这块无比光鲜的招牌带给方正的无形资产何止数倍于20亿元。方正凭借北大的金字招牌,不仅让烂摊子焕发生机,为重建产业架构造势,还从银行那里得到授信,使后者成了方正的提款机。

表面上看,方正改制后以李友为首的一帮核心高管粉墨登场,这似乎是一个市场精英与校办企业联姻的绝配。但这些在高校光鲜外衣笼罩下的企业,外人根本无法看清其资本腾挪的本来面目。一方面,方正凭借高校企业的身份获得了更多的融资和项目机会;另一方面,却是打着改制的旗号而实际上进行着“私有化”。

原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曾对媒体说过,“改制和不改制对方正都已经没有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方正集团虽然一直由北大100%控股,但北大无疑是个开明的管理者,一直以来方正都有着民营企业的作风,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管魏新之言是否属实,但其言语中似乎也透露出,在资本及内部人控制面前,北大在资产监管方面的力不从心。

如果说方正集团改制是一波三折,充满诡异色彩,那么,由江西省国资委直接掌管的江中集团,其改制过程则相对平静得多,一切都在江西省国资委的掌控之下。

由于江西省国资委这个开明的“婆婆”给江中集团管理层配股,给其戴上“金脚镣”使其不存贰心,全心全意地为公司服务。而脱胎于北大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只是名义上的监管,或者说监管被方正的管理层架空。北大从方正得到的远不如被方正一伙蛀虫所暗中侵吞的。

一样的改制口号,不一样的改制手术,当方正集团的几个高管进入协助调查程序,方正的改制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此时,人们对江中集团的改制格外眷顾。一个简单而富有哲学韵味的道理是:坏的机制让好人变坏,让坏人更坏。而好的机制让好人更好,让坏人难以钻空子。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校办企业一直都是由高校自身来充当监管主体的,这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大问题。但问题在于,我国校办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仅从现在全国有近80%的校办企业都存在着亏损就可见一斑。而经营效益好的校企,比如方正集团,目前也因种种问题而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教育部十多年前就作出学校企业各自独立,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设立“防火墙”,理顺学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的要求,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并不尽如人意。“校企不分”仍是我国大部分校办企业的实际状态。

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高校企业来说,改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国家放松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国有经济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应在保证控制力的基础上增强企业活力。回顾全国高校企业的通病,“国有资产流失”无不是因为脱离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而导致的。只有把高校企业纳入国资监管体系,才能让高校企业摆脱乱象丛生的腐败阴霾,避免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

猜你喜欢
方正国有资产高管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方正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