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永定为例

2015-11-03 11:58吴冬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土楼全域旅游

吴冬梅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委党校,福建 龙岩 364100)

永定旅游产业发韧于土楼,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永定区人民政府、区委提出了《永定区发展实施全域旅游2014—2016年发展提升计划》,是“促稳定、惠民生、调结构、转方式”的壮大举措,是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推动永定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三农工作,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永定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优势固然存在,但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问题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融资渠道较单一、发展合力尚未形成、管理人才素质低、旅游市场营销水平不高、世界性客源较少等方面。这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路径不明有很大关系。为更好发挥永定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进程,推动永定区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对全域旅游做以下分析。

一、关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界定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强调居民与游客的融合,目标是让旅游目的地真正成为居民的家园、游客的“家园”,而不是成为游客的“主题公园”,居民更不是“主题公园”中的演员。在全域旅游目的地空间中,各个产业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使旅游业成为该区域空间内的产业融合的“触媒”和“融头”。

全域旅游目的地指的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二、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是永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永定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性

1.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永定紧靠厦漳泉榕、梅潮汕和珠三角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人口密度很大,是广阔的客源市场。随着交通设施不断改善,信息网络日益健全,我区旅游可进入性不断提高,旅游前景十分广阔。二是旅游资源优势。永定历史悠久,人文特征显著。永定客家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分布广泛、组合完好,而且品位高、可欣赏性极强,其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文物古迹甚多,全区有振成楼、承启楼、集庆楼和西陂天后宫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永定客家人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高陂迎春牛、坎市打新婚、抚市走古事、陈东四月八、湖坑作大福等民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永定生态优美,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拥有龙湖、王寿山、东华山、茫荡洋等一大批自然旅游景观,天然温泉储量大、水质好,民间工艺各具特色,风味小吃闻名遐迩,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此外,现代工业、城市旅游、红色文化、宗教信仰等旅游资源一应俱全。永定旅游资源品种多样,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三是海外乡亲亲缘独特。永定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和港澳台乡亲50多万,是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区、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八大侨乡之一。侨乡文化深刻地影响三百年来的永定历史,广大海外和港澳台乡亲爱国爱乡,积极支持家乡建设,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巨大推动力。

2.发展全域旅游是永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永定本是以煤炭、水泥、石灰石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可耕土地减少的形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以煤富民转向以旅富民,从过去卖煤炭转向卖空气、卖生态、卖文化,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旅游业转变,向符合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全域旅游,就是将大旅游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林业和商贸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建设。二是整合提升,全域发展。目前,永定旅游处在从自然发展向自觉发展的初级阶段,景点单一、规模不大、服务不周、要素不齐,尚处在纯观光过境游阶段,无法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应紧紧围绕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在突出土楼旅游品牌化和乡村旅游主题化两条主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机制,建设旅游大景区,优化营销方式,完善旅游要素,在形成合力、做大产业和留住客人方面下功夫,促进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旅游景点向旅游经济转变,全力推进永定全域旅游建设。

3.发展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需求趋势。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依据,出台了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强化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目前,永定旅游客源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本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居民有较高的旅游需求。随着永定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必将辐射中长线游客,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前来旅游观光。另一方面,随着都市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高情感的补偿,旅游作为最好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分城市居民的一种必要的而且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乡村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精神诉求。很多人都在呼喊着:“慢下来吧,请等等我的心灵,我的灵魂。”永定客家土楼文化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二)永定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1.土楼是世界级资源禀赋。土楼是最具中国性、最具乡土性、最具原生性的一种人文乡愁的国家地标,以其古朴和神秘吸引大量的中外学者和游客。从全球字眼来看中国,永定土楼是一张能代表中国一种乡土人文的国家名片,基于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活态化的历史积淀,同时又是一种人文乡愁的家园和纽带。土楼的发展还注入了它的现代性、时尚性,比如打造的“客家土楼三部曲”,非常精彩。无论是从文化、自然山水还是整体的园林城市格局,土楼都是外国人眼中典型的中国视觉符号,在这样的资源禀赋下,永定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因此,土楼的资源禀赋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甚至是超一流的。

2.客家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客家文化历史悠久、体系绵长。五次大迁移的经历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在这上下一千多年的迁徙历史中,客家先民以其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与迁徙途经地、定居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也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精神特质,影响了整个宋代及以后中国上千年的思想和文化。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创造性的移植,是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原文化的再创造。土楼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典型、杰出的代表或标识,决定了永定在全球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犹太人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穆斯林心目中的麦加。因此,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海西旅游目的地重要资源的永定土楼和客家文化,通过宝岛台湾这个中转站,伴随着永定50多万客属早已走向世界、蜚声国际。

3.旅游产品和项目定位具备国际性。一是永定的旅游产品和项目首先定位在海峡旅游或者海西旅游。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台湾人的祖籍是在福建,他们有强烈的寻根问祖的愿望。所以,福建作为海西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海西旅游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永定旅游,它的恒久生命力就在于两岸一家亲。要把永定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就要弘扬永定客家文化和土楼旅游的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的”,让永定成为海西旅游目的地乃至海峡两岸旅游的重要吸引物,让两岸共同携起手来,“宝岛台湾”加上“福山福水福建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世界旅游舞台上发出灿烂的光辉。二是客家文化是整个华人文化圈的亚文化,也可说是整个中原文化向东南沿海和东南亚繁衍迁移的独特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跨区域的乃至是向国际化发展的文化,永定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客家文化的魅力首先在整个华人文化圈、亚洲文化圈、东方文化圈会产生独特而有力的影响。三是对于欧美、澳新这些非华人文化圈,永定客家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或者有独特类型,产生独特吸引力。其实旅游的实质在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民的跨文化体验和交流,所以,欧美、澳新游客来到中国,看过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后,必然深入到这种地域性的文化,客家文化就可能会成为显文化。这类专项性的文化,如运河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已在旅游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以某一个族群、一个历史事件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也是今后发展旅游一个重要方向。

三、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永定区域总面积2 223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79个行政村(居),人口48万。东西南北各个区域由于资源分布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

(二)融资渠道较单一

永定是靠矿产资源经济支撑的财政,由于资源匮乏和市场疲软等原因,财税收入出现了困难。2014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给项目融资带来一定影响。

(三)发展合力尚未形成

由于旅游业属于长线投资的新兴产业,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开发初期难以见效。加上思想观念陈旧,忽略了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形成发展旅游的共识,难以激发投资热情。由于对旅游业的宣传不到位,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认识不一,旅游工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旅游部门的事,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四)管理人才素质低

永定旅游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洪坑、高北两个景点粗具规模,目前全区的旅游主要依靠旅游乡镇、区里个别部门的一些力量和土楼公司的几百号员工运作以及洪坑、高北等景区部分村民的参与,加上用人导向和用人机制问题,各类旅游专业人才薄弱,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五)旅游市场营销水平不高

一是盲目降价竞争。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从长远来看,这种营销战略不仅会影响旅游业产品形象,而且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二是促销方法非常单一。较多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缺乏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传统落后的旅游促销手段,制约了永定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三是旅游产品老化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永定旅游业还处在观光旅游阶段,旅游产品中绝品、精品非常少,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很慢,缺乏新鲜感。

(六)世界性客源较少

永定要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需要一个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国人市场。单做海峡台湾,甚至是两岸四地和世界客属都还很不够。永定有50多万的世界客属,是一个专项市场。如果能够把跟永定客属有根源联系的人都招来,就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主体,所以把永定定位为“永定土楼·客家故里”是很准确的。因为要能够真正吸引外国人走进永定,就必须先把永定推向世界。

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路径

(一)更新观念,凝聚共识

永定的资源优势是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已形成了煤炭、水泥等支柱产业,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我区固有传统资源产业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随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自身也难以可持续发展。顺应这一变化,要及时理清发展思路,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念,深入挖掘永定区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经济,打造永定旅游升级版。这是打造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新永定的有效途径,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三农工作、扩大开放和提升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全区上下在思想上要达到高度统一,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加大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投入、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在全区营造发展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永定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进程。

(二)创新管理,形成合力

发展全域旅游牵涉面广、关联性大、带动力强,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融入、参与、支持和配合,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拓展、提升各部门的价值。因此,需要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一是创新决策管理机制。成立区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定期议事制度,冲破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旅游、文化、环保、农业、林业、国土、住建、公安、交通等等涉旅部门和乡(镇)村的职责。提高全区旅游管理规格,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区政府的常设职能机构,行使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职能,从体制上保障形成发展旅游的合力。建立旅游专家决策机构,确保旅游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开发经营机制。进一步做好当地民间资本的政策性引导,探索以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发展全域旅游,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发展旅游业。改革现有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组建综合服务的股份制旅游集团企业,实现旅行社、饭店、景区、交通、商店等优化组合,打造实力雄厚的旅游规模实体,提升我区旅游产业竞争力。三是创新责任考核机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乡(镇)村和各行业每年的工作事项。通过宣传教育和利益结合形成发展合力。以目标考核为重点,推动旅游工作责任的落实。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包括旅游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物保护、综合管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等指标,由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对目标任务进行严格考核。突破传统的责任考核机制,为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拓展景区,放大特色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旅游景区要拓展,特色要放大。旅游吸引物的类型要从自然的、人文的类型再进一步扩张到社会的旅游吸引物,要将吸引物自身与吸引物所处环境结合在一起,否则孤立的吸引物就如同博物馆的展品,很容易丧失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永定要准确把握“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定位,以全域旅游为抓手,遵循“一个景点一个特色、一个景点一个主题、一个景点一个形象”的原则,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打造,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一是统筹旅游规划。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提升《永定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发展规划》以及各景区详规和“生态新城·养生福地”旅游黄金走廊等控制性规划,严格执行“一核两翼三廊”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构建以城区为中心,建设土楼旅游区、龙湖风景区、西陂天后宫宗教朝圣区和全区特色乡村旅游为延伸的全域旅游大景区。同时,严格做好颜色控制、风貌控制、绿地控制和交通路网等专项规划,实现专项规划与整体规划有机融合。二是打造旅游城区。实施“景区游、城内留”的旅游过夜游战略,坚持大项目带动不动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做多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加快天子温泉(二期)、客家古镇、客家博览园、梦幻土楼、国际影视城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城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功能,建设独具永定地方风情的旅游城区,形成“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市旅游景观,使城市价值和功能朝全域旅游转化,把城区打造成为宜游、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式文化旅游城市和全区旅游总集散中心。三是提升土楼景区。根据各个景区(点)的特点进行开发。客家民俗文化村和福建土楼王景区整合为一个景区,通过区间的丰下、梅花石、大坪顶搞农业和林业景观等将两个景区连接起来,把现有景区拓展做大,成为永定旅游核心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南靖拉开明显距离。客家民俗文化村景区以土楼客家特有的民俗文化为开发的核心内容,将千百年来客家土楼人传统的民情风俗用各种表现形式展示给旅游者;通过新村建设进行土楼产权置换,有计划地搬迁村民,减轻景区压力;景区内的商业往福建土楼风情街转移,景区内的村民保留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福建土楼王景区以居住文化、土楼建筑文化为主进行包装打造。初溪景区则利用村后大片梯田搞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修复土纸加工作坊,恢复传统的土纸加工业,建成田园风光式的生态型景区。南溪土楼沟重点建设空中俯瞰观景项目,十里长廊的村庄楼院大力开发“土楼客栈”等乡村旅游项目。中川古村落以展示土楼客家人漂洋过海拓展海外的奋斗历史为主。四是整合重点资源。加快龙湖、西陂天后宫、上洋遗经楼等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将龙湖旅游开发列入我区这一时期的重点,采用切块招商、多元投资和分期建设模式,集中力量开发龙湖风景区,把龙湖打造为福建“千岛湖”,与土楼旅游遥相呼应,构建“东楼西湖”旅游大格局。高陂西陂天后宫,是永定区北部的重要旅游资源,距龙岩中心城区20分钟车程,现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土木结构大型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妈祖信仰在闽粤赣边山区兴盛历史,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应尽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旅游圣地,与新兴工业旅游融合开发,成为永定重要旅游板块。五是延伸乡村旅游。以土楼旅游为最佳吸引物,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朝精致化、个性化和主题化发展。首先对全区有开发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规划,然后将近期开发任务下达相关部门和乡镇。采用企业和个人集资入股、联营、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作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多元化投资,引进有实力、有市场的投资商参与开发,发展乡村土楼特色酒店、特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以“农”为本,体现“农”的特点,不轻易搞人造景观。

(四)融合产业,共生共荣

从传统单一的“小旅游”向多元化的“大旅游”转变是旅游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把旅游业放在永定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大与农业、工业、文化、交通和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度,做到统筹兼顾、产业联动、做多业态,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深化与三农的融合。因地制宜,依托各乡(镇)差异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建设,全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把农民的生产生活过程变成旅游体验过程,把农副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把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推进一批风格迥异的生态农业庄园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餐饮、特色客栈、乡村度假、乡村购物、乡村游乐为内涵的旅游产品,建成一批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打造“客家好客、好客农家”乡村旅游品牌度假区。二是加快与工业的融合。永定区工业体系发达,但是工业旅游发展却十分滞后。应该鼓励企业主动与旅游业共融,参与投资旅游业,提高工业企业的附加值,精心打造工业旅游品牌。依托永丰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平台,以研发、生产、工厂风貌、工人生活以及工业发展成就、企业文化等为吸引物,发展体验性强、互动性好的工业旅游新业态。积极培育以休闲度假、山地户外、露营、漂流、探险、宾馆饭店专用品等旅游用品生产加工为重点的旅游装备制造业,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为地方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旅游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个产业的自身优势,增强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永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文化舞动旅游”战略,充分挖掘土楼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侨乡文化,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和特色旅游相契合的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独有的旅游文化品牌符号。整合永定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按季节变化,策划系列旅游节事活动,增强旅游参与性。努力突破演艺旅游,加快推进《梦幻土楼》演艺剧本创作和剧场建设,改造提升《土楼回响》《土楼神韵》和歌剧《土楼》等客家土楼“三部曲”,打响客家文化牌。加快全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特色食品、中草药保健品、黄酒等旅游商品开发,打造具有永定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推出土楼之旅、文化之旅、美食之旅、红色之旅、寻根之旅、体验之旅等特色线路,形成“览胜景、沐文化、品美食、泡温泉、逛古镇”系列差异化文化旅游产品,构建文化旅游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局面。

(五)拓展市场,吸引客源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市场营销方法,激活市场需求,引来源源不断的游客。一是树立全新市场观。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游客与居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其市场主体也不局限于外来的基于旅游目的的游客,也包括内在的基于休闲需求的居民。因此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也要充分考虑“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居民的利益。同时,客源市场不能舍近求远,要以就近又便为原则,立足福建省经济发达地区、梅潮汕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必争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客家聚集地区,力求欧美境外市场实现新突破。二是加大市场营销。发展全域旅游,要在市场营销方面下足功夫。尤其要突出建筑文化、居住文化、原生态乡村游等与众不同的内容开展市场营销,让神奇的土楼建筑形态和永定人独特的居住方式吸引人。加强与旅行社、渠道商沟通协调,争取更多合作商。通过扶持旅行社“走出去、引进来”,开展渠道促销奖励等多种促销方式,吸纳和巩固核心渠道商。在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同时,加强与品牌网商合作,使网络媒体成为永定旅游的重要营销平台。同时,随着旅游者出游结构和方式明显变化,务必调整营销策略,加大散客市场的开发力度,实施营销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开拓潜在游客市场。三是加强旅游宣传。不断制造永定旅游新闻亮点,享受廉价高效的新闻宣传报道,从不同角度聚焦游客的吸引力。叫响一句旅游宣传口号、唱响一首旅游主题歌曲作为旅游形象宣传的重点工作。借助电影《一步之遥》全球上映契机,开展强势旅游宣传攻势。实施旅游宣传纳入市政、路政建设规划,在城区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人群集聚地设置一定数量的户外旅游公益广告。策划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提升媒体关注度,进一步扩大永定旅游影响力。

(六)提升服务,树立形象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以人为本,加强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优美旅游环境,树立良好旅游形象。一是提升服务管理质量。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引进各类旅游人才,提升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行“诚信旅游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全区旅游服务水平整体提升。鼓励旅行社深化改革,求新求变,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和接待能力。加强导游队伍管理和建设,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开展景区群众和商家文明经营教育,规范导游管理,强化执法部门文明执法监督,营造稳定的治安环境和友好的人文环境。二是提升景区游览质量。加快全区旅游交通网络构筑,提高景区可进入性。通过旅游公路进行历史文化元素打造,进一步提升永定旅游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争取资金支持,全面改善乡村旅游软硬设施条件,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点规范经营,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加大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体质量,确保空气清新、水源清澈,保持原有风貌,使真山真水真城成为永定旅游的最大卖点。三是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建设,建立智能化信息发布、门票预订、咨询服务和景区管理一体化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加强永定旅游网站建设,支持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旅行社及星级宾馆酒店开通免费无线网络、微博、微信,推动永定旅游数字化,实现全区旅游信息无障碍交流互动。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要求,增建一批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公共信息图形标识、旅游标识、旅游公厕、公共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乡景区综合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土楼全域旅游
“美味”的土楼
神话般的南靖土楼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永定客家土楼
旅游
走进福建土楼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