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经管类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5-11-03 11:58何景梅王海燕马云俊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人才

何景梅,王海燕,马云俊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 110136)

“卓越计划”,又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学校参与到“卓越计划”中,但在经管类专业中将卓越计划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尝试较少。经管类专业虽不同于工科专业,但其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人才培养中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行业企业需求,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这与卓越计划的思想切合。因而将“卓越计划”应用于经管类专业,利用校企融合来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好对接,有利于建立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有利于建立行业、企业、高校三方共识的人才评价标准。

一、人才培养思路

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的显著特点是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需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方案制定和论证。确保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注重实践教学,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通用性和专业性。结合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深化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使培养的学生能胜任工作岗位,有效避免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不吻合的供需矛盾。

2.设置综合应用型教学模块,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卓越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经管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基本理论融入专业实践中;专业课学习采用任务导向设置模块课程,每个模块完成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应用能力;实训课注重综合性,按照工作任务安排实训,每个实训完成一个工作岗位的内容,充分考虑实训任务的完整性和目的性。课程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卓越计划”实施的着力点。讲授方法上要突出任务性,通过一个模块的学习能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设置不同的任务由学生来完成工作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参与专业教学。融理论知识学习于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践教育中心

卓越计划的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就应与企业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企业短期的阶段性实习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但不可能在短期内把各个工作环节都系统地学习到,受时间限制较大。学校与企业在校内共建实践教育中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专业需要建立校内实践教育中心,按照企业标准设置岗位,营造职业环境,按照工作项目和业务流程进行任务式教学。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与课程紧密结合,并完成课程模块的讲授和考核。校内实践教育中心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真正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校内实践在时间安排上机动灵活,可以与课程同步,把实际工作的各环节精炼到一起,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这也是学生真正走入工作现场的重要基础。校企共建可解决实训基地投资大的问题,也为企业带来利益,教师可利用实训设备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4.学生在企业接受创新实践教育培养

“卓越计划”按行业企业标准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但最有效的锻炼过程还是在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培养,沟通、协调、合作意识培养,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完成课内基础理论学习后便需要深入企业,真正开始岗位教育。从认岗实习开始,熟悉实习单位,了解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及各部门的基础概况;之后是实习单位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培训,使学生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接着开始轮岗实习,到专业所涉及的各个工作岗位锻炼学习,熟悉日常工作,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最后是综合实习,使学生把整个知识融会贯通,并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岗位进行最后的定岗学习。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学生会以全新的视角认识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需要去解决。这就要求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能力,以适应各种环境,解决各种问题。

二、人才评价方法

高校人才培养是否能为社会所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评价标准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专业人才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现有评价方式只能证明某一时点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而行业在发展,企业需求在变化,高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改变,人才评价标准需不断调整。“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特点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基础,符合高校和行业企业双重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由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对学生分阶段进行评价,确保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完善、具有较强职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才能。

1.基本素质评价

基本素质评价与高校通用人才评价标准一致,包括基本素养,即学生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基础文化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专业素质,即必要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即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主要以学校为主体进行评价,通过课程考核和课程实践考核来综合评定。

2.职业核心能力评价

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主要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校内综合实训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评价。检验学生各模块的学习成果,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考查学生对工作任务所需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此环节评价主要由实践教育培训中心为主来完成,由企业和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评价。二是企业的阶段实习和综合实习评价,这一过程以企业为主体,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为辅来完成,按照企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企业创新实践能力评价

创新实践能力评价以企业为主,考核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由企业安排考核内容,可以是企业的具体工作项目,也可以是模拟任务,校内派指导教师全程参与。评价学生对某一具体工作项目的接受和执行能力,考查学生的工作环境适应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维创新性、工作安排能力、工作责任感等,对学生完成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

4.行业标准评价

行业标准评价以行业资格认证为主要评价手段。经管类专业虽不同于工程类专业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但对专业知识也有相应的职业标准要求,也需进行上岗考核和岗位资格认证。职业标准是由行业专家依据职业分析所得出的从事某职业活动或完成某岗位工作任务时的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熟悉法规制度,有实践能力,并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合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围绕行业要求,专业教学将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人才评价上也需与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使课程考核与职业评价合并进行,培养的学生符合职业标准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

三、结语

“卓越计划”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对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经管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彭富昌.卓越计划下教学组织及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5,(3).

[2]边晶梅,孙集僮,周超.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

[3]程宇.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人才
人才云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