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研
中秋和国庆长假,各地城市的景点迎来旅游高峰。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达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人均年出游近3次,为近年来最高值。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投诉与纠纷的日益攀升。
前不久,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收到辽宁林女士给我们发来的一封投诉,讲述了她在长白山的遭遇。
今年8月17日,辽宁林女士一行10人到达吉林长白山景区的北坡,并于18日乘车上山,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林女士一行人在到达长白山蓝景温泉度假酒店后了解到,这个季节山上的游客非常多,买票坐环保车及周转车都要排大队,排队的时间比看风景的时间都多。
据林女士介绍,同行的人有6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刚刚6岁的儿童,考虑到这样的年龄及身体情况,就联系了酒店前台标牌上的包车服务电话。最终联系到的包车服务告诉林女士:9个大人加一个小孩一共需要7500元,景点门票自理。
听到这个价格,林女士一下感觉价格太贵了,可是已经大老远地来到长白山脚下了,不能不上啊。同行的人只能一边议论,一边相互安慰。毕竟这是景区,而且是特殊包车服务当然会贵些。
林女士说:“当时真是咬着牙决定花7500包车,可刚刚费尽心思地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价格之后,接到景区的反馈的信息说现在7500的车没有了,只有一万块的车。
转瞬之间又涨了2500块,包车时间具体是6小时,不过总共坐在车上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全程几十公里,要一万块。林女士一行人以为遇到了黑旅行团,漫天要价。她就去景点里咨询同样的业务,结果是一样的价格一万块,原来这是景区的价格标准。林女士心想,这价格也太贵了,而且这个价格在景区里并没有相关的明示。
为了不让香港和广州赶来看天池的朋友白跑一趟,省去排长队的时间,林女士也只能硬着头皮坐上了这辆6小时一万块的中巴车。
林女士后来回忆,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包车,但是景区包车价格贵得离奇,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林女士和朋友们的旅游心情。
想必很多人有同林女士的一样的遭遇,“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这一万块的收费参考的是什么标准,有什么样的成本支持却不禁让人质疑?
林女士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对这样的收费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此外对于收费不合理的项目,应该退还给消费者。”
据了解,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3年一调整的“解禁年”,在十一黄金周到来前不少景区都纷纷宣布将上调门票价格。与此同时,不久前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号召5A、4A级景区带头不涨价;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也宣布出重拳整治景区票价问题。
看到景区又在酝酿涨价的新闻,让消费者难免又得“呵呵”一声。平时,都市白领们工作压力大,难得在假期闲暇之余可以出去走走,风光旖旎的旅游景区成为不少人的不二之选。可是,近年来旅游景区涨价以及不合理收费的消息时有发生,令游客倍感无奈。
据悉,旅游景区涨价,给出的原因解释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为抑制增长过快的客流量,另一种就是所谓的为缓解运营成本增加的压力,这是不少景区涨价给出的说辞。可是,景区拿运营成本来说事,光靠嘴说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拿出令游客心服口服的证据,那就是景区的运营账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内景区提供的旅游服务,因其特殊性质,可以将其视为“准公共物品”,毕竟它与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景区口口声声说运营成本增加,那就得公开晒出景区的账单,景区的收入是多少,景区的支出是多少,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花这笔钱?当景区把每笔钱的来龙去脉都让社会让公众搞清楚弄明白之后再涨价也不迟。确实是运营成本增加造成景区后续维护难以为继,恐怕游客也不会袖手旁观和不近人情;如果是景区以“运营成本增加”之名行“恶意涨价大肆敛财”之实,恐怕也算是给景区的涨价冲动泼上一瓢凉水。
景区正大光明地晒出账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倒逼景区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把每一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杜绝资源的无故浪费。
所以说,当旅游景区在酝酿涨价的同时晒出自己的账单,接受公众的问询和监督,涨与不涨让游客真正地参与其中,或许游客对于景区涨价的怨言和反感也就涣然冰释了。涨要涨的有理有据,不能光耍嘴皮子,更要拿出明明白白的账单,这应该是游客对国内旅游景区涨价的集体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