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张 涛
高彦彬 医乃仁术 无德不立
文 本刊记者张涛
行医三十多年来,高彦彬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一个也没往外挂,所有的荣誉都压在他的箱子里。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唯有他书桌前抬眼便可看到的四个大字——厚德载物。
从医三十年,他还保持着最初的热情、温和与达观;参政十余年,他依然如初来乍到那样的勤勉、积极和执著。这个人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高彦彬。
高彦彬有很多头衔,其中既有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络病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糖尿病防治康复促进会执行会长这样对他专业技能的肯定,也有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对他社会工作的认可。
在高彦彬众多的头衔中,北京市政协委员无疑是他最为珍视的一个。从2002年算起,他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已经有三届了。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年至少都向政协提交五个以上的提案,在第十二届北京政协刚刚过半之际,他的提案数量已达67个之多。如此之多的数量,不要说对于高彦彬这样一个在教育、科研、医疗三面奋战的一线工作者,就是对一名无业者而言,也是足以令人感到震惊的。
如果有人认为高彦彬的提案只是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在高彦彬办公室的一个大书柜里,他获得优秀提案的证书竟然占据了书柜的整整一半,以至于当我问他究竟有多少个时,他竟然有些为难,必须要从书柜中取出来数一数才行。
“我每年都提,一提还就获奖,后来我想,可能因为我每年都提很多,提得多获奖概率就大吧。”高彦彬谦虚地说。
其实高彦彬的提案获奖率高,并不是因为多的缘故,而是与他平时的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了解,高彦彬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凡是新病人住院,一定第一时间去见面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病情。他的衣服兜里装着一个小本子,不同于其他大夫的是,这个本子中不仅包含了每位患者的病情、病史,还包括了每位患者的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难。每隔一段时间,高彦彬就把小本子中记录的问题归类整理,然后把患者的诉求通过提案的形式提交给政协。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作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高彦彬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因此他的归类整理工作大多都是挑灯夜战的成果。
“当政协委员,不能光占着地方不干活,要干就一定要将工作中的思考带进去,将患者的实际需求融进去。”高彦彬这样说。“政协委员”对于高彦彬而言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他联系社会,服务百姓的纽带。在担任政协委员这些年来,高彦彬始终坚持在多家医院出门诊,在诊治数以万计患者的同时,他也从患者们中间了解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他政协会议上、调研过程中、提案里反映的重要素材。
高彦彬正在给患者诊治
“我有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没等我开口,患者就主动问我‘您是政协委员吧?我有点事跟您说说,您帮我反映反映吧。’”高彦彬这样说。
就这样,高彦彬逐渐成了人民群众最信任的人,老百姓都乐意把他们遇到的困难告诉他,请他代为反映,而高彦彬更是将他们的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不仅提提案呼吁,还切实参与帮忙解决,真正把老百姓的问题当回事。
一次调研中,有群众向高彦彬反映,自己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不高,就医非常不方便。高彦彬考虑到,这大约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情况。对此,他展开了深入调研。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高彦彬行动了。他不仅将调研情况以提案形式反映给政协,还提出了“医学专家进社区”的口号,并切切实实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当时,高彦彬正兼任农工党丰台区工委主任,他利用这一工作平台,连续举办了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为2 万余名群众进行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科普讲座。并从2009年4月开始,把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定点帮扶对象,召集了多名医学专家,重点在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慢病防治与管理方面进行帮扶,帮助解决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技术难题,并协助筹建中医示范区。几年下来,共开展专家门诊180余人次,疑难病会诊600余人次,专题讲座18次,科普讲座18次,200余人次基层医护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上千名患者和居民受益。这种定点帮扶的模式,不仅稳步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还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受居民欢迎。如今,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就诊患者不断增加,日门诊量由过去的80余人次增至400余人次。而每次提起高彦彬,社区的居民无不交口称赞。高彦彬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除去市政协的提案外,在农工党北京市委,由高彦彬牵头调研的课题还有接近20个之多。2013 年,他牵头并执笔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调研,就推进北京市医改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调研报告转化为农工党北京市委党派提案,并作为政协大会发言,获得广泛好评。作为农工党北京市委教育专委会主任,他组织农工党专家开展多项调研课题。他撰写的报告《关于加快推进康复护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关于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相关建议》,就推进北京市康复护理体系建设、促进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调研成果已部分被采纳。
高彦彬不仅在委员履职方面尽职尽责,他的学术造诣也十分精湛。他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糖尿病肾脏病研究方面更是权威。他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973、“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主编出版了《中国糖尿病文献索引》《古今糖尿病医论医案选》《古今糖尿病医方选》《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学》等专著15部,参加了《十部医经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内科》等15部专著的编写工作,先后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应邀前往德国、法国、英国等二十余个国家(地区)参加国际传统医学大会及讲学。
平心而论,高彦彬并不是那种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物,在采访过程中,谈他的荣誉时,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不知说什么好,一直拿各种本子为我读,但当我问起他的老本行来,他却像变了一个人,忽然变得健谈起来。
高彦彬是中医方面的名家,对中医文化有着很多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不同意时下一些尊中医贬西医或扬西医废中医的争论。而是认为只有中西结合,才是治病救人的正道。
“中医和西医就如同两个小孩看太阳,一个看到太阳是圆的,一个看到太阳是红的,他们都从各自看到的角度对太阳进行了描述,而不能说他们谁说的就是错的。”高彦彬这样解释说。
中西医各有各的理论基础,在治病救人方面,也是各擅胜场。高彦彬以治疗糖尿病为例:在糖尿病的降糖方面,中医的方法多不奏效,而西药在这方面则颇为灵验。但在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方面,则是中医的天下,西医这方面没有药物,而中医则很好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其实我觉得,患者真正在意的并不是采用了什么医,而是在于病人是否能够更好地生活。西医的理论要求将病毒斩尽杀绝,有手术、化疗、消炎等各类方法,也的确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种将病斩尽杀绝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化疗致使人体器官逐渐衰竭而死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中医则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人体器官和谐,带病生存的概念,这种理念不是把病毒杀死,而是对病毒进行抑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带病延年。我们其实医的不是病,而是人。”高彦彬解释说。
古语云:医乃仁术,无德不立。这是我国历代医务工作者共同的信念,也是无数中医前辈们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他们仁者爱人、济世救人的高尚理想。高彦彬的存在则无疑是对这种崇高理想在当代中国最为真切和具体的阐释。他的仁爱之心广博,他的济世标准宽泛,他不仅通过行医施药治疗患者的病痛,更通过议政建言的方式解决了很多百姓肌肤之痛之外的困难。
行医三十多年来,高彦彬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一个也没往外挂,所有的荣誉都压在他的箱子里。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唯有他书桌前抬眼便可看到的四个大字——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