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这次革命中中国处于落后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和电力方面的发展也基本和中国无关;到了信息时代也和中国牵连不大,中国的芯片大部分用的是高通的,操作系统用的是Windows,路由器大多用的是华为、思科的,但数据库都是oracle的。前20年的科技、经济发展与中国关系似乎不大,但现在随着中国电商的兴起,我们不难发现:第一,阿里巴巴的市值将来会是美国卓越亚马逊的2倍;第二,中国的微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运营商。如何抓住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中没有抓住的机遇,如何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的强国,时代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机会,政府看得非常清楚,在信息社会中国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
总理提出一个“互联网+”,但是“互联网+”跟信息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继续说信息化?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互联网+”的理解。
我理解的“互联网+”应该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在线化。用户不在线,实现不了“加”。在线化是引发变革的基础,比如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有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但是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两部手机甚至三部,一个用于打电话、一个用于快的、一个用滴滴,可能做农业信息的专家都没他使用得熟练,可见互联网技术可以让初中生变成信息专家。再比如一般的农民,不管会不会扫二维码,我们只管提供模拟场景就会有扫的可能,所以引导和创新很重要。
第二句话是数据化。马云一直在做互联网金融,如果仅做支付宝、余额宝那只能叫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操作好就可以通过股权众筹实现一分钟贷款一百万,有需求还可以增加,同时可以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目前通过新农邦平台有庞大的农业、畜牧生产资料及产品交易量,我们现在就需要与金融机构合作,互联网最终要转向大数据和金融。
第三句话是一定要跟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农业”如何与养猪融合?如何与农产品交易融合?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再说“互联网+”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用什么加。总理提出“互联网+”,但是我感觉加号前面是什么得搞清楚。我的理解就是七项技术,两个机制,三个模式。七项技术第一个肯定是互联网;互联网将来就是APP时代,三年之内我们可以一秒钟下载一个东京大学的图书馆,5G时代可以两秒下载一部电影,所以“互联网+”还要用移动互联网这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一项技术;加号前面还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通信这几项技术,统称为互联网。加号前面还要有三项模式,包括电商、众筹和O2O;需要有两个机制,一个就是互联网思维:极致、专注、迭代、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三四天举办一个会议,还可以从中原“互联网+”论坛弥补不足,迅速迭代出华中地区的“互联网+”论坛。另一个就是新机制与新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机制和平常的机制一定不一样,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和其他的也不一样。
第二方面我们要明白加什么。就是加号后面要加什么,从产业链划分就是加产前、加产中、加产后分别怎么解决;另一个从对象划分,比如说加政府部门像河南省畜牧局,加企业像大用集团、中鹤集团等怎么加,加农户:我们怎么通过益农社解决散户不出村、大户不出户的问题,怎么解决加农村、加园区的问题;通过业态来划分,比如说从行业:加农业、加畜牧、加农机、加气象、加水产,加林业,加畜禽等。
第三方面,我们讲“怎么加”。试想一下,互联网加农产品是什么概念。如果是加信息化,就是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中间在哪买农资最优惠,就是农田怎么管理……这叫信息化,但这依然会导致菜卖不出去,依然导致土地流转90%赔钱。但是没有信息化的基础去做“互联网+”就不可持续,在中关村我曾看到有3万多家企业倒闭,目睹了他们“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过程,所以企业需要可持续,得有信息化基础。
“互联网+农产品”,我的理解就是一定要不断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关键还得打造价值。中国第一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是我们建设的,位于河南浚县的蒋村,编号为河南0001,京东、淘宝当时都还没有开始做农村电商,所以农信通是一直在研究怎么为老百姓服务。在互联网短彩信服务领域受众最多达一亿用户,之前的一个诺基亚产品在亚洲就拥有1700万用户,起初我对马云的“拿一百个亿开展农村电商”的策略也恐惧了好久,尤其这次全国畜牧大会又亮相了六家农业电商公司,但后来我感觉他们并不可怕。我分析了城市电商和农村电商的区别,两者的金融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服务系统都不太一样。城市电商,比如在京东、淘宝上买手机,符合两点就可以:第一是便宜,第二是购物体验好;但农村电商不是这样,比如买种子、化肥,老百姓最终买的是价值,便宜、体验好对种子增收、赚钱来讲是关系不大的。另外城市电商并不叠加服务,比如苹果手机是没有说明书的,但是种子买到家,还要包括购买的服务。想明白了这件事,再细想飞机场模式,我们可以和阿里、京东兼容并包,集成服务,共同促进文明。“互联网+农产品”,首先就需要把农产品融合信息化,我举茶叶这个例子,“互联网+”怎么加?之前我在安徽石台县和阿里“聚土地”的发起者一起想做茶山的活动,不过后来他没坚持下去,我在茶山里提前投资部署了物联网设备和系统以及追溯系统,可以提升茶叶品牌说服力。西黄山茶非常好,但是没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名气大,用追溯、物联网等打造品牌、鉴定价值之后,需要一个好的模式去推广。比如黄河稻夫“稻鳅共养”的模式就非常好,经过琢磨我们为茶山也找到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众筹认购,也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的一些麻烦。我用699元认购一亩茶园或者说是一分地,可以收取四次茶、免费旅游享受一次农家乐……这样就把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也带动起来了,挖掘了更多价值。如果说大规模收茶叫信息化,那么“互联网+”就是对产业、对地域的深度融合。所以我在那个地方受到了启发,想明白了就迅速整合几个部门,成立了聚农宝事业部,这就是“互联网+”的一个具体体现。我把公司的休闲农业“魅力城乡”版块、神州农宝电商平台版块、物联网实施版块等整合到了一起去开拓新版块。我相信,未来三年一定有“我的茶园、我的牧场、我的果园、我的鱼塘、我的农场……”,这也是“互联网+”的一个典型应用,所以我们得知道加下去是一个什么样子,能不能有一个产业的提升。
举一个畜牧的例子,我们曾给河南省开发了一个电子出证系统,河南省从这个平台上去年流通了4200万头猪,从我原来动检工作的经验来看,每开一张证就节省了1.67分钟,县里收益平均增长30%,这叫高度信息化,那我们怎么让它加养猪?通过大数据我可以推算,这个产业链里面包括2000个左右的经纪人、包括众品和双汇这些企业、还有养殖场,怎么让他们深度融合。现在在众品卖头猪需要有十几天的结算时间,双汇也有一部分时间,我们经过融合就可以提高这个体系的工作效率。“互联网+”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还可以盘活农用飞机、农机等更多资源,如果是信息化让我们吃饺子,给我们配了醋蒜让我们吃得更好,“互联网+”就是把饺子给我们变成山珍海味了,让我们吃得更多,这是我对互联网+的认识。
“怎么加”?除了产业融合,还要解决数据化、在线化,一定要有数据资源系统,包括一个庞大的数据超算中心、综合支撑平台、基础支撑服务平台等,还得有评价系统、保障系统,所以我们在研究“互联网+”的时候,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必须明白“互联网+”和传统信息化有什么不同,必须理解用什么加、加什么、怎么加。
再比如说“互联网+养猪”。能不能养? 我们这里拥有中国乃至全球最庞大的畜牧大数据,经过分析,中国的能繁母猪是多少?进口多少?目前价格是多少?什么品种最好……各种数据都有了。不超过两年这里也一定会是中国最大的种植业数据库,因为我们开发的很多互联网系统包括土地流转、农机调度、农业综合执法、农业舆情、12316服务等都是大数据基础,我们还有遍布全国的益农社农村大数据终端。马上又一个问题来了,养殖规模如何判断?经过大数据分析,根据目前的情况最经济的养殖标准是母猪100头到300头。如果养200头母猪,猪场怎么设计?我们的神州牧易有规划设计研究院。种猪从哪里买?直接到神州牧易预订,之后可以购买饲料兽药。如果养殖户只有50万元固定资产,有100万流资,那么大数据系统就可进行信誉评估,后边互联网金融贷款就会跟进。如果养殖户遇到猪死怎么办?后边还有保险公司会跟进。怎么更好地卖猪?卖不了也不怕,我们跟三家大型屠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因为养殖事故他们的损失也比较大,所以他们没有定价权,通过我们的电商平台可以高价将猪卖出去,也不用担心经纪人卖完猪卷款潜逃,因为卖猪首先得有检疫证,我们监测了经纪人的信用,这就形成了闭环。所以通过“互联网+”把平台统一连接,提升养殖效率,规避市场风险,打破饲料厂营销成本过高、中间商赊欠严重、养殖户赔钱、食品安全无保障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对流程重新再造、对价值链重新梳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互联网+”对产业深度的融合。
农信通公司在中关村十几年做的事情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之前提出打造国民企业,国民企业是什么概念?一定不是最大的,甚至不是挣钱最多的,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服务中国最多的弱势群体,在最贫瘠的土壤上进行信息化耕耘,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改变,一定是最负责任的,一定是可持续运营的公司,会进行及时纠正和不断提升的公司。
一说起电商就会想到马云怎么搞的,其实马云不是搞电商的,是给电商搭建生态系统的。现在一说“互联网+”就说腾讯怎么说,马化腾怎么说,马化腾把“互联网+”做成了“微信+”。我们还有一个手机App平台叫农信,我们将把农信做成“农业+”,也就是我们理解的“互联网+农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