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禄
(广州筑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0623)
浅谈住宅区水的规划与设计
安陆禄
(广州筑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510623)
在倡导生态住宅区的当下,如何实现住宅区水的生态化规划与设计,需要从水处理、水景观和水管理综合考虑。本文通过对现状的反思和案例的浅析进行关于住宅区水的规划与设计探讨。
水生态处理;水景观;水系统的规划;水管理
在当下国内许多住宅区,水景本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和住宅环境品质,却因为其景观风险成为开发商和物业的担忧。不合理的水系规划设计,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破坏了场地的生态平衡,更是对居住社区本身带来诸多隐患。此外,高额的维护费用导致水景无水可看,水池变为水坑,成为安全隐患,水景观成为“短命”景观。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水只不过是建筑间的“点缀”。
住宅区规划阶段,注重地块功能开发与利用,强调土地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水系的规划与控制往往不是基于场地的地理现状上,而是满足于建筑组团重要节点布局需要,是为了使平面图好看的“点缀”。水景的功能,仅限于为人带来场所空间的舒适感和愉悦感,而缺乏更深层次的环境改造责任和作用。
(2)阴阳水失合,水平衡被破坏。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影响世间万物自身发展的关键就是阴阳调和。中国传统风水中将地表径流视为阳水,地下径流视为阴水。在自然界中,自然水在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之间通过蒸发、降雨、渗透完成水的时空转换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互为调节补给达到平衡,这就是阴阳调和的过程。
现大多数的住宅区的水系规划是切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阻隔雨水作为自然水源的补给,使得阴阳水失合,区域水平衡被破坏。
(3)水处理与水景观分离,水景观与水管理不同步。
在早期的规划中,居住区的雨水排放主要“利用管道、渠道系统在居住区收集雨水,并尽快的输送到江湖中”[1],这样传统的雨水传输方式需要“与昂贵的净化处理系统相配套”[1],同时伴随各种住宅区的密集建设,原有的水处理厂已经超负荷运作。水景观作为规划图纸的点缀装饰,很少参与到居住区水处理的系统中,因为“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一般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治理的问题,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2]。
(4)住宅区水的规划缺乏规范依据和监督管理。
住宅区,是城市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住宅区内的水也是应成为城市水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住宅的水景规划设计应在城市水系统规范法规的控制之下。目前为止,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城市内宏观的景观规划”,对于住宅区内的水景规划并没有相关的职能与规范要求;环保部门是对城市水体等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但是主要管理河流、湖泊等大的水系污染问题。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于居住区水规划并无明确设计规范要求;而房产部门对于住宅区水景的管理也未有相关规定和监督。可以说,住宅区的水景规划在法制、监督和管理都是一片真空地带。
虽然住宅区的水系统相比整个城市的水系统架构要简单,但是伴随城市的扩张和住宅区大面积的开发建设,不合理的住宅区水景规划设计,对整个社区乃至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在倡导居住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要求我们必须合理的调整对水的处理方式。
(1)水系统的规划与住宅区建设的有机融合
在中国古村落的发展中,非常注重视场地环境与居住空间的结合,尤其是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对我们有很多启示。如安徽省宏村古村落发展与水系的规划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宏村水系的开凿源于“引水抑火”,结合宏村原北高南低、北山西水的地形地貌,“筑渠开圳,引水入村,丁户沿渠立栋”[3],在此基础上经数百年扩大修建,逐步完成“道佛镇东西,水土控南北”的理想风水格局[3]。宏村水系分为外水系和内水系:以西北学堂山南麓的邕溪为水源,筑碣坝,结合村子的地势差,形成700m的西溪,并与羊栈溪在宏际桥汇合于中洲,向南留入奇墅湖,构成天然的宏村外水系。宏村的内水系为人工水系,通过“村落拦河筑坝,穿圳引流,凿湖储水”完成,内水系以邕溪为水源,辅以雷岗山的地下水作为补给,村中心的月沼和村南界的南湖作为全村天然调节水库,连接多条村中的渠沟。这些渠沟平时是村民的生活用水水源,洪涝时期是成为分洪沟将山洪引至南湖。同时村中开凿8口古井(“现存为3口”[3]),作为洪水时期的清洁用水。村西侧和南侧通过出水口与外水系联通,以便排水泄洪。在水系清淤和维护方面,只需要“关闭拦河坝的水闸并打开南湖地底部的出水口,村内的沟渠和池塘可以全部排空”。[3]
图1 宏村现状水系图(图片来源:宏村水系的规划与规划控制机制)
通过精妙规划,将水同村落的发展有机结合,不仅让宏村村民世代免于山洪火灾的侵犯,并且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起居。不仅如此,月沼与南湖的美景也为村民带来景观的愉悦与舒适,现今宏村的水景之美也成为宏村的名片。
(2)水处理与水景观的艺术性结合
相对城市公共区域景观以成本较低的中水作为补给水源,住宅区的水景多为高额的自来水补给。雨水作为一个“免费”的水资源,它的潜能应该能在许多城市住宅区的开发与设计中得到很好的利用。以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小区的生态水处理项目为例。项目中“‘贴近自然’的雨水处理系统”(the semi-nature rainwater management,来源Kronsberg Hannover Handbook)和水处理的艺术性具有很好的启发。
康斯伯格是德国重要的地下水储存地,采用“‘贴近自然’的雨水处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是建设之后的康斯伯格的有效降水径流尽可能接近未开发时的自然状况”[1]。通过“地表明沟与地下管道共同协作的传输系统”、“蓄水区域”、“雨水收集池”、“排水壕沟”等几种有效的技术措施相结合,让雨水能够有效通过地表明沟收集渗入到地下管沟中,经过管沟中的砾石层过滤进入地下水,而多余的雨水则流入雨水收集池和蓄水湖成为景观和周边植被的灌溉用水。在山坡地区,雨水收集过程被赋予更多的景观化处理,并形成完整的“水”主题。在这里地表明沟被替换为地表小溪或涌道,并结合乔木、灌木和园路形成舒适的滨水空间,大面积蓄水区如池塘、湖泊被设计成为亲水活动的场所,“由水所构成的种种游戏”[1]都与积聚雨水的动机紧密结合。在康斯伯格,水处理的艺术性通过区域中水景观的设计充分展现出来,并被公众所喜爱。在私家庭院中,各种建筑结合庭院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也极具艺术气息并且个性鲜明。
(3)水规划与管理的软硬兼施
住宅区的水规划与设计是属于私人领域范畴,但是其水处理与公共区域的管道是接驳的。尤其是雨洪管理和景观水系的给排水,需要上层城市规划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则规范,如制定相应的排放规则严格控制排水道公共排水区域、控制区域的雨水渗透量确保地下水源的补给,对住宅区采取生态雨水处理采取鼓励和优惠。同时,中国许多住宅区开发都附带地块公共流域景观的项目,在整治和美化公共水域景观的同时,需要明确对于公共水域的水治理和后期维护协同景观改造同步规划和设计,并有相应的要求。如康斯伯格小区规划中对于私人区域的开发被要求遵循最小量化测量法,对于开发中采用的硬质铺装的可渗透和绿化屋顶的坡度都有相应要求。
有相应完善的系统建设及规划法规的硬件支持,也需要提高居住者对于住宅区节水用水的自我管理和环保意识。在以宗族血缘为主的传统村落中,村民对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有着成文或不成文的族约乡规,如村头的“风水林”不得破坏,如饮用水的取水点严禁其他用途等等,在古代宏村,对于“居民的取水、用水和排污都有相应的限制和规范,防止污染水源和破坏村落环境”[3]。虽然,现在住宅区人员构成不同于古代村落,但是对于住区水环境的维护不只是交了物管费所能解决的,也是需要有规章条文的制约。同时,通过案例示范和教育能够让人们亲身体会良性的水规划设计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和改善。如康斯伯格就曾把“在小学中开展雨水生态化处理计划的教学”纳入其水处理计划在建筑和街区设计中的一部分。
[1]德国汉诺威市政府的排水管理公司,著.汉诺威康斯伯格小区的水资源规划及实施——世界博览会项目生态优化的康斯伯格.百度文库,2000.
[2]金元欢,等著.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与综合治理——nars:营造清澈秀美的原生态水景系统.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王浩锋.宏村水系的规划与规划控制机制.华中建筑,2008,26(12).
TU984.12
A
1673-0038(2015)27-0040-02
20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