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公园改造的增城儿童公园设计策略

2015-10-31 06:11王洲林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公园公园景观

王洲林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

基于老公园改造的增城儿童公园设计策略

王洲林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

我国城市儿童公园发展较为落后,将现有市区老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成符合城市家庭亲子活动特点的儿童公园是行之有效的惠民工程。以增城市儿童公园为例,在分析老公园现状基础上,从资源优化利用、低成本改造设计、提升场所文化内涵、植物景观规划四方面提出设计策略。

儿童公园;公园改造;设计策略

儿童公园是城市中专门为儿童特殊人群提供亲近自然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前我国城市儿童公园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不适应现代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广州市率先发起全市范围儿童公园升级改造的惠民工程,增城儿童公园属于其中区级公园之一。本文将以增城儿童公园改造设计项目为例,探讨如何在高度城市化环境中营造回归自然天性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

1 项目背景

针对广州市仅有一处儿童公园的儿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现况,广州市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2+12”的儿童公园建设规划,达到“区区有儿童公园”的目标。2013年3月25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区两级新儿童公园‘2+12’选址方案”[1];用地面积共约157.4hm2,在数量上和总规模上都领先全国。

增城儿童公园属于12个区级儿童公园之一,选址于增城市中心的原增城公园地块,地理环境优越,东接热闹繁荣的居住区,西临优美的荔枝文化公园,南向大型综合商业区,北望高层商住楼,三面临路,一面临河,交通便捷,人流量较大。

2 公园现状分析

该公园占地面积约15.6hm2,场地内部以山地为主,最大相对高差23.00m,保留了大量长势良好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主入口是全园最大的硬质平地,其余小型硬质场地散布于各区林中,总体面积较小,并有一些利用率较低的游乐设施,道路系统分级明确,整体基本完善。

增城儿童公园作为综合性公园基础上改造为专类公园,既要延续过去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交流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更要为全市儿童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游憩、科普、娱乐活动的特定场所。因此,改造方案需要在充分分析基地现状特点,结合儿童活动特点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现状分析主要从景观资源、功能结构、基础设施、场地特色四方面着手。

2.1景观资源

公园内景观植被资源较丰富,内部绿化率高,绿化面积达8000m2,原有山林、树林、草地保存良好,原生植物翠绿挺拔,乔灌草及地被植物长势良好,成为市区重要的公共绿地空间,服务附近社区乃至全区。因此,该园区的植被资源是最大优势,应加以保留利用;作为未来儿童公园,园区植物配置局部有待提升,增加艺术性,发挥更大的科普性和趣味性功能。

2.2功能结构

作为增城中心城区综合性公园,2002年经过重新规划建设,设置了一定量的休闲活动空间以提供市民娱乐需求,主要有康体中心、健身场、人工湖景、四季花园、雕塑园、晨练广场、休息广场等,是区域内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公园整体功能较单一,结构松散,场地利用率低,高密度人流多集中于出入口和游乐场,其余园路和广场相对人流稀少,尤其山林地带最为稀疏。

2.3基础设施

公园内道路系统简单,保持较良好,利于后期完善丰富。公园场地内主广场面积为1.1万m2,路网面积为1万m2;主要场地设施较为简单,主要为满足市民基本休憩、活动需求,包括曲廊、服务建筑、游泳池、景观亭、石桥、灯光喷泉等,园内服务性基础设施陈旧,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且缺少特色,景观性差,公厕较少,服务功能明显滞后,有待完善。

2.4场地特色

公园整体规划设计缺少文化特色和内涵,仅简单提供活动场地,园区内特色景观小品不足,各设施缺少整体系统设计,硬质空间色彩偏暗淡,现有活动设施不能满足儿童游乐活动的需求,对儿童缺少足够吸引力。

3 儿童公园改造设计原则与策略

3.1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尽量尊重场地现有地形和植被情况,充分利用原有景观资源,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予以改造。

(2)安全性原则:儿童是较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在活动场地的设计中应注意儿童奔跑、追逐、攀爬等动态活动时的视线范围和空间尺度,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3)儿童为本原则:以服务儿童为宗旨,各类公园的交通、游憩场地设施和滨水景观设施的布置要符合儿童群体的身体特征、活动尺度[2]。

(4)多样性原则:考虑儿童活动的多样性需求特点,将趣味性、科普性、文化性、寓教于乐融入公园,为儿童创造自然、轻松、丰富的活动场地,并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使儿童能在游戏中体会和学习。

(5)适地性原则:设计符合地域特征,植物栽植注重适地适树原则,多采用乡土树种。

3.2设计策略

3.2.1资源优化利用

公园改造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尊重场地内现有环境,如何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规划设计的首要策略。通过前期分析,场地内自然地形丰富,植被茂密,并有着较明显的道路等级和部分硬质空间及基础设施。方案设计基本保留现状优质的绿化景观,并提高绿化利用率,根据不同植被空间特点增设不同林下活动空间,丰富公园活动内容,打造城市森林中的儿童公园;新公园交通流线规划控制在原主干道基础上适量调整;公园场地设计时充分考虑已有硬质空间,加以改造利用,形成更具儿童公园特色的活动空间体系。

3.2.2低成本改造设计

结合现状道路,在各个板块活动区域形成各自的环形步行游线,突出儿童性活动。在道路设计时,特别注意儿童活动路线和场地内的道路的安全性和引导性,采用彩色混凝土铺装,色彩艳丽丰富,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另一方面,彩色混凝土表面较平整光滑,恶劣天气和儿童嬉戏奔跑时不易发生危险。其次,在公园中的活动广场设计中,合理利用空间和设施,尽量利用原有节点形式加以完善,杜绝大拆大建改造方式。

铺装材料以当地石材为主,以低碳、环保、生态为原则,减少复杂的切割工程。在重要的位置采用石材(如广场、开放式空间等),其余区域可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通过合理的色彩样式的搭配,营造舒适的空间。

图1 

3.3提升场所文化内涵

充分分析项目地缘文化特色和儿童科普教育需求,将二者充分融合在场所中,提升公园整体文化内涵。

增城是举世闻名的荔枝之乡,而千年荔枝树是增城人最熟悉的形象,方案中引入“大树”这一意象,以“大树上的精灵王国”作为设计概念。由于场地受到西侧生态公园和东侧居住区的影响,自然形成了东西两个“动”、“静”区域,并根据儿童的四种天性布置了四个主题分区:“艺术天地”、“缤纷王国”、“丛林探秘”、“科普乐园”,中部区域也就形象地成为大树的“主干”,从主入口区域“生根发芽”,长出的“枝条”遍布全园,连系着各个区域的“树叶”和“果实”。茂盛的“大树”吸引了周围的“精灵”,让儿童们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天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乐土,成为一处充满欢声笑语的欢乐“王国”。以此凸显增城文化内涵明显且充满活力的特色综合性儿童公园。

3.4植物景观规划

结合公园现状良好的绿化基地,进行整体修饰完善,以符合儿童公园生态性和活动性需求。丰富现有植物色彩表现的多彩性,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和适用功能,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公园美景;适地适树,以本地特色树种为主,采用自然种植的手法,营造出优雅、质朴、自然、色彩丰富的绿化风格;健身器具设置在场地的绿地之中,考虑通过植物的高度和郁闭度来控制声音和视线营造空间的私密性和区域性;选择植物时应先确定植物的玩耍价值,首选色彩鲜艳、再生力强的植物;避免选用有毒、有刺、有黏液等污染性植物。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公众对环境认识的提高,公园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3],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追求深度体验和富有内涵的场所,类似儿童公园的专类公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中心区往往是市民使用最频繁和最便捷的休闲区域,对中心城区的部分综合性公园改造提升为满足儿童群体休闲活动场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这类公园改造设计,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取低成本、低干扰度的改造手法,深入儿童心理和活动特点,满足儿童主体同时,兼顾其他陪伴的成人活动需求,营造出具有地域生态及文化特色、富有空间趣味性和科普教育性的城市儿童公园,真正提供给城市儿童自由愉快游玩的空间。

[1]陶晓辉.自由玩乐的时代——广州市“2+12”儿童公园建设方案浅析[J].广东园林,2013(4):40~43.

[2]邵花.浅谈儿童公园的改造设计与构思[J].广西城镇建设,2008(5):116~117.

[3]洪丽,庞松龄,张璐.儿童绿色活动空间的营造——以哈尔滨市儿童公园景观改造为例[J].现代园林,2010(12):30~33.

TU986.5+6

A

1673-0038(2015)16-0001-02

2015-3-26

猜你喜欢
儿童公园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游儿童公园
游儿童公园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去儿童公园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