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 硕
家庭农场在我国早已有之,但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上,可以预见,未来的10年是我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时期。家庭农场是许多国家,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农业经营主体,应该能够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伴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我国的农业也将取得一个快速的发展,农业“引进来”与农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为了少走弯路,多出成绩,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去思考家庭农场合作贸易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优势,使得家庭农场相对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更有生命力。家庭农场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一些农村土地荒芜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和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质量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家庭农场的本质是提高生产效率,特点是农场主直接面向市场,结果是提高农民收入。
狭义的经济合作指的是较长时间内的以生产领域为核心的经济协作活动。而贸易侧重指产品与服务的交换。良好的经济合作会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实现进口替代或者增加出口,最终对贸易产生影响,两者密不可分。贸易合作的本质是寻找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且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本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实现本国经济有特色的全面发展。
当前关于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结构、贸易壁垒、粮食安全等方面。研究的客体则是国家或者地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比较优势理论。另外,农业经济合作也是一个研究较多的问题,研究的客体也是主要研究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两个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寻求合适的合作模式。迄今为止,鲜有从家庭农场的角度去寻求农业国际贸易合作的模式与策略。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主体,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商品化的生产,实现盈利。而要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盈利,需要与外界进行技术、投资、营销等方面的合作,需要注入强烈的市场导向。在市场导向的理念下,考虑生产到贸易的各个环节。换句话说,在国际视野下,根据国际贸易相关情况以及家庭农场的情况,决定农场的经营战略,在进一步考虑国内外及家庭农场的情况下,经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三个步骤,确定市场定位。在这个定位下,重新审视家庭农场在整个价值链上的不足之处,通过合作贸易策略,实现这个定位,实现家庭农场的经营目标。整个研究思路如图1。由于本研究从我国家庭农场出发,不是从单个农场主体去分析,避免了某些环节可能在分析过程中的变动,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我国当前绝大部分的家庭农场具有借鉴意义的操作策略。
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必须意识到自身的基础与潜力,找到自身对于合作伙伴的价值,找出适合自己的合作贸易策略,并且发展壮大。合作伙伴才能通过合适的合作贸易模式,积极参与我国快速而有成就的家庭农场发展并分享发展红利。
1.净进口额度巨大,进口替代潜力大
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671.0亿美元,进口额为1179.1亿美元,净进口额为508.1亿美元。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625.0亿美元,进口额为1141.4亿美元,净进口额为516.4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巨大,表明了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旺盛的消费能力,为我国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人口继续缓慢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
2.劳动力数量多,劳动力素质较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小学文化程度占人口29%,初中文化程度占42%,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占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0%,文盲人口占4%。并且,低学历人口基本上集中在年龄较大的层次上。2014年全国本专科招生规模为701万人,按照这个比例,大学以上学历人数继续攀升。同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性中专免收学费。这些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能,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来源。
3.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我国的劳动力的工资处于较低水平,尽管2010年超过了印度,但是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事实上,我国仍然在享受着人口红利。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普遍勤劳节俭。
4.相对于大多数低成本劳动力国家,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较好
相比发达国家,特别是农业也非常发达的国家,我国的基础设施可能差一些。但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我国的基础设施比它们要好得多。截至2013年9月,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高速公路也有9.6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5万公里,沿海和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达3.2万个。截至2013年12月,我国铁路里程突破10万公里。特别是高速发展的高铁,截至2014年3月,我国高铁达到11028公里,是世界之最,并且这是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所没有的。
尽管有些瓶颈可能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比如论述比较多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问题等,本文就没有列入了。
1.资金瓶颈
图1 理论模型图
根据WTO协议计算口径1999~2000年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5.3%、7.4%、7.0%、8.3%,不仅低于发达国家30%~50%的支持水平,也低于印度、巴基斯坦、巴西、泰国的20%~30%。农民普遍虽说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缺乏资金对土地的投入,也无力购买先进的设备。商业银行大量从农村撤离,1999~2003年,四大国有银行从农村撤销了31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即使政府提高了涉农贷款的支持力度,有些银行愿意提供贷款,但是由于农民信用难以考证、财产担保欠缺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所需要的贷款存在很大的问题。
2.技术及设备瓶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农业领域也照样成立。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周波、于冷通过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因素后,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3.人力资源瓶颈
我国的农民大多缺乏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尽管我国的人口素质在较快的稳步提高,但是,这些新增加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城市工作,很少有回到农村的。同时,最近的调查发现,出生农村的大学生比例显著下降。当前的政策是农村户口一旦迁出,就很难再回到农村了。现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是年纪偏大的老人,农村最多的常住人口是老人和儿童,也就是常说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影响巨大,不仅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还限制了农业资本的投入,同时加剧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场主的雄心、素质、创新精神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的决策的质量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跟其农场的经营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实证研究也发现,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其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农民素质的不同是直接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1.专业区域划分与经营战略
在国家层面,我国政府可根据气候、土壤、区位、地形地貌等因素,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确定一个大概的农产品布局,并出台相应的一些支持措施。作为微观主体的家庭农场在政府划定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经营战略。从国际贸易合作的角度来说就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农场在国家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不是盲目地遵循,而是积极主动去遵循。甚至在一个专业区域,也有小环境,也能生产出有特色的农产品。
2.做好市场定位及找出关键的成功要素
在确定经营领域的情况下,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整个行业的竞争情况,在家庭农场的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家庭农场的市场定位。确定了市场定位,也就找出了家庭农场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比如在进口替代战略下,成功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个主要牵涉到设备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合作以及解决资金短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营销。在出口导向的战略下,完成这个定位需要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可能比较多,而且若是定位跟中国农产品的总体形象有冲突的话,可能存在较大的市场阻力。
3.建立家庭农场联合协会
由于单个家庭农场的规模比较小以及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这一方面阻碍了一些先进生产方式及技术的引进,另外一方面这使得单个家庭农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从前述的农业发达与成功的国家中也可以看到它们都具有类似于家庭农场联合协会的组织。
1.补偿贸易
这种方式具备很大的灵活性,是一种贸易,也是一种可能牵涉到技术、机器、融资等方面的合作方式,我国工业的发展初期也主要是靠这种方式实现快速发展的。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提高生产率的问题,而且还保证了一部分稳定的市场。这主要是针对出口导向型的家庭农场。同时,这一类家庭农场必须有较好的相对比较优势。比如我国生产园艺产品的家庭农场,生产特色农产品的家庭农场等。再比如,我国大米出口的三个主要国家是韩国、日本、越南,其中韩国跟日本,特别是日本拥有较强的农业技术水平,生产大米的家庭农场可以积极争取与日本企业进行补偿贸易,从而获得发展的良机。
2.国际租赁
这其实是一种融资手段,也包含着技术的引进。主要是针对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而购买不了主要的先进的农业机械。融资租赁对本国农机企业来说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国际租赁对于引进那种开始投入较大,但后期对生产率提高有显著作用的先进机器设备非常有利。同时,伴随着机器的引进,也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展国际租赁,国际企业主要是担心风险的问题。若租赁与保险相结合的话,可以大大降低国际企业的租赁风险,而设置较低的首付费用的话,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农场的负担。国际企业获得了较多的销量和利润,家庭农场获得了先进设备与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获得了利润。
3.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的实质是进行市场方面的合作。一些从事农业的跨国企业,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与价格风险,需要稳定的供货来源。在原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小规模经营中,由于农民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即使在订单农业的情况下,履约风险较大。卢昆、马九杰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土地种植面积、农户生产专业化程度、农户参与经历、农产品类型、定价方式和结算条款对农户订单参与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换句话说,国际企业与家庭农场进行订单农业,家庭农场违约的风险少很多。同时家庭农场生产效率也高很多,产品价格也有优势。而农场主进行商品化生产,在重复博弈的环境下,由于有稳定的订单,获得了较为丰厚的预期的利润,也敢于对农业进行投资,从而实现了一个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技术合作与贸易
前面谈到的补偿贸易以及国际租赁、订单农业里面也包含着技术的合作。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能够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技术合作与贸易模式。
技术合作与贸易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设备可以买,资金可以借,唯独技术需要自身的一个学习、掌握、消化、吸收、创新的一个过程。由于我国家庭农场的规模跟现代大型的公司比起来偏小,并且人力资源的素质不高,技术存量也不足,这导致了我国家庭农场作为技术合作与贸易的主体存在不足,比如说外语的沟通能力、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国家庭农场就不能进行国际技术合作与贸易。
家庭农场进行国际技术合作与贸易首先可能存在交流的障碍,最好以家庭农场联合协会为依托,组织专门人士进行沟通与协调。其次,要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引进技术。比如西北干旱地区,可以引进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出口园艺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家庭农场可以引进日本的农场技术以及日本发达的生物技术。我国当前的一些农产品遭遇到了绿色壁垒,若是能够解决农产品的绿色问题,我国的出口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引进欧盟的生产技术,生产出符合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能够促进出口,提升我国家庭农场的生产水平。考虑到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可行的技术合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
家庭农场参与购买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主要的领域是品牌许可、应用型技术许可或者生产模式的引进这些方面。这种方式引进的技术往往比较成熟,能够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生产。在引进时需要考虑到家庭农场的土壤、气候、市场等方面跟那些国家类似,考虑引进哪国的技术或者生产模式等。
(2)合作研发
合作研发的关键是合作方能够知晓双方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在合作时取长补短。比如说我国有较为丰富的物种,能够提供试验基地,本国的家庭农场更了解国情等优势,而外国公司可能在某个领域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等。这种合作模式往往适合实力比较好的家庭农场或者协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家庭农场的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之处是合作不当的话,可能导致合作无成果且花费巨大。在进行合作研发时,需要考虑我国家庭农场的特点与诉求。
(3)互动与交流
互动交流包含的层次最为广泛,从农场主到国家技术主管部门都可以。就家庭农场主来说去参观国外农场、与国外农场主交流,不仅可以获得国外农场的直观感受,增加直接的感性知识,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获取一些关于管理、市场方面的有关信息。而农业技术人员在交流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启发,获得一些新的灵感。
尽管家庭农场主可以作为互动交流的主体,但往往需要联合协会、相关农业生产公司或者政府主管农业方面的机关牵线搭桥。并且,由于我国农场主外语总是一个难关,更加需要各方的帮助。互动与交流的关键在于每个交流主体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知晓自己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自己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知识,双方之间可能有哪些合作潜力。
(4)直接购买
直接向国外购买适合家庭农场的生产资料,主要牵涉到大型的机械、设备等。一般说来,家庭农场往往通过国内的相应机械公司代理购买,但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直接向国外相关公司进行购买也非常可能。这种购买会牵涉到技术的转让,比如操作技术、维修与保养技术等等。在进行直接购买时,需要关注是否适合我国国情以及机器的售后服务等。在购买前及购买后,互联网在其中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家庭农场主熟练地掌握基本的互联网沟通的手段与方法,并且具备基本的操作基础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沟通水平。
5.债券投资
国际企业或者组织进行债券投资除了国际性的组织如国际开发银行提供低息贷款以外,主要的是对于利益的追求。一方面,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对我国的家庭农场进行低息贷款或者资助,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际企业的商业性债券投资。正如前面分析,我国现在仍有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农产品有较大的缺口,换句话说,我国的农产品仍有较好的市场。我国政府若能够提供某种购买合同或者意向书,就能够获得一些国际企业的债券投资。
[1]周启元.论国际经济合作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J].世界经济,2003,(12).
[2]代则光、洪名勇.对我国农业投入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9).
[3]郑永哲.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J].税务与经济,2010,(1).
[4]周波,于冷.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江西跟踪观察农户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1,(1).
[5]杨长福,张黎.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9).
[6]朱光明,刘美玲,张大方.农民素质与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基于江苏省农民素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J].生产力研究,2009,(19).
[7]卢昆,马九杰.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行为选择与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