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萍 徐寿平 钟莉芬
泛昔洛韦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44例疗效观察
沈蓉萍 徐寿平 钟莉芬
我科使用泛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4例,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疱疹吸收、结痂及局部止痛作用明显,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8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1~85岁,平均58.12±10.46岁,病程1~7天,平均3.05±1.39天;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0~84岁,平均67.88±10.53岁,病程1~7天,平均3.12±1.28天。疱疹长于头面部15例,胸腰腹部50例,四肢22例。两组性别、年龄、患病部位、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口服泛昔洛韦片0.25 g,日3次。同时用营养神经药甲钴胺片500 U,每日3次及止痛药双氯酚酸钠胶囊75mg,日1次。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YP-1微波治疗仪(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微波局部照射,水疱有破溃处,给予常规消毒,将照射探头垂直置于距离患处皮肤1~2 cm,治疗功率20 W。每日1次,每次15 min。14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3疗效观察
1.3.1观察方法 微波局部照射后第1,3,5,7,14天观察,记录随访症状和体症改善情况,主要观察止痛时间(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时间),结痂时间(水疱开始干涸结痂时间)。
1.3.2疗效判断标准1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来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为皮疹结痂、消退≥90%,疼痛明显消失;显效为70%≤皮疹结痂、消退<90%,疼痛基本消失;有效为30%≤结痂、消退<70%,疼痛部分减轻;无效为皮疹结痂消退<30%,皮损与疼痛均无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3.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2。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3例(6.82%)和对照组6例(13.95%)出现后遗神经痛。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有效的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比较(d)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其支配区域剧烈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疾病。带状疱疹多见于年长者,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有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力降低而激活潜伏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有关。当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时病毒活动,使受累神经细胞发生炎症水肿出血、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微波易透过皮肤进入组织深处,定向照射病变部位可使局部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局部免疫力,并且促进血管上皮细胞及神经组织的炎症修复,使周围分子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同时微波被组织吸收后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和调节,具有镇痛作用。采用大探头照射皮损部位,可较大面积地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通过微波效应,促进水疱干凅结痂;利用现代生物电和生物化学效应,增加组织的生物活性,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恢复,从而起到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和预防也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在微波治疗过程中,无痛苦、无副作用。
(收稿:2013-06-06 修回:2013-07-21)
浙江杭州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3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