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福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基本原则是“政府指导、社会化运作、农民收益”。从宏观指导思想上,要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从发展目标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特点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管理经营;从发展途径上,要积极培育园区农业高科技企业,并实现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因此,不断强化科技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建设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也是保障园区持续高效发展的基础。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大连旅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也是园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尽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类型、模式多种多样,运行与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但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有效地促进区域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提高,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主要任务。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其科技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能力”上:即农业技术孵化和开发能力,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组装、集成和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辐射能力,通过园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技术传播和扩散,推广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力,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素质。
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途径应以技术研发组培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主。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技术研发,实行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引导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长期以来,提供科技成果的主体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推广方面,基本借助于政府行政手段,运行机制僵化,创新能力较弱。农业科技园区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建立起适宜本地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的新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园区要建立起“技术引进与开发 + 技术转化与示范推广 + 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和机制。
完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实现农业技术扩散的梯度推进。核心区在园区体系中属于农业新技术开发、引进、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与技术辐射源,示范区属于作为核心区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基地,辐射区为园区核心区主导产业涉及和影响到的广大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区域。完善“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衔接农业科技推广的“点、线、面”关系。
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孵化和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科技企业,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要求,建立起优质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及管理体系,有利于形成一批有实力的科技型农业企业。企业既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现代化和产业化之路;又可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优质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建设
园区的产业带动能力建设是农业科技园区最根本任务之一。以科技开发与示范应用为依托,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起到示范和超前指导作用。
科学的规划设计和主导产业选择,是保障园区产业带动能力的前提。农业科技园区要立足于本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上要有区域特色,适宜本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并基本能代表该区域农业主体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要有比较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具备发展优势农产品产区的基础和开发潜力;要有一定规模,生产布局相对集中,并具备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和发展潜力;要有市场前景,对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是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产业。园区关键技术选择重点要解决农产品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品质较差、成本较高、附加值较低等核心问题。
强化科技示范,确保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畅通的技术传播,是提高园区产业带动能力的基础。在园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核心区的技术集成和核心作用,以核心区为基地带动示范区,以示范区拉动辐射区,形成互通互动的技术传播体系。做好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功能区的技术转移和衔接。核心区要突出集成技术创新的试验、示范;突出农业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突出发展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组建技物结合的技术配送实体;突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吸纳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示范区要求重点承接和应用好核心区提供的良种良法,抓好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产业化示范,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区要在示范区的基础上,扩大新品种的覆盖率和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
孵化和培育龙头企业,构建起产业化经营体系,是保障园区产业带动能力的核心。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主体是农业企业。培育和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任务之一。园区应充分发挥其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园区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模式和途径,在资金、人才、信息、管理等多种便利方面,对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品开发和科技企业进行孵化,使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实现技术、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是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目标一方面是全面提升区域农业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提升现代化生产水平。而在生产技术、生产标准、市场营销及管理方面能够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同时是园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在农业技术、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标准、农产品市场及营销、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全面接轨。
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园区将成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示范样板区。面对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和附加值较低、农民增收潜力较小等问题,农业科技园区具备农业新技术开发、引进和转化、示范和推广辐射等功能。既体现现代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作用和效果,为农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又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其次,农业科技园区同时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能够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管理经营,进行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趋势,提高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第三,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现代化和产业化之路;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优质农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地,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将逐步构建起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方面,需要遵循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发展趋势,坚持技术推广与科技培训并重的原则,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的现代化,使农业科技推广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与能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一项新的重大举措,也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必然选择。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实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教育等综合功能,能够对先进、成熟、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面向市场营销的技术经济活动,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达到规范的物化和商品化,提高产品技术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将成为现代多功能农业和新型农业产业的开发基地。部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体系中高效生产、生态服务及传统农业文化继承的多功能特性,结合园区现代化农业科技样板展示。一方面建立起生态景观优美、适宜观光游览的园区农业布局和生产模式,服务于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和农业观光;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和移植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开发新型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