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颖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唱这首歌时,李卫华教授眼里满含泪花——这是她为老师生日献上的心意。那一刻,在座的人和她一样激动。
老师叫曹连莆,新疆石河子大学教授。围在他身边的人,或是他的学生,或是他的同事,都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团队的成员。
1961年,22岁的曹连莆从原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原兵团农学院后,便开始了他近50年的育种、育人事业。当时的育种工作不但人员缺乏,科研经费也非常少,有时一年才几百元。为了节省科研开支,曹连莆和同事们试验田间管理自己干,杂交袋和种子袋自己做。他说:“当时是咬着牙,往下干。”终于在1986年,曹连莆主持育成了农民称之为“千斤不倒”的春小麦品种“石春一号”。
随着兵团农业的发展,曹连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偏远的边境团场。他选择了第四师东线、第五师西线、第六师东线、第九师、第十师及第十三师北线的边远团场推广他培育的春小麦品种。这些团场或地理位置靠北,或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不适宜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但是曹连莆主持选育的“新春8号”、“新春11号”等适于冷凉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在这些地方有了“用武之地”。每年,曹连莆用于往各师团的行程就达一万多公里。
曹连莆从事的是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大量的时间要工作在田间地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风吹日晒是常事,他常说:“我就是个高级农民。”他选育的超高产品种“新春11号”,在普通栽培条件下,多次创造亩产750公斤至780公斤的超高产纪录,在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线,昌吉回族自治州东线及哈密地区北线广泛种植。奇台县一位农民说:“曹教授选育的‘新春11号’是养活老百姓的品种。”
在九师一六一团所在的巴尔鲁克山,曹连莆选育的“石农7881”春小麦品种,由于抗旱高产,在那里差不多种了20年,这个品种的穗子颜色是红色的,成熟时,站在巴尔鲁克山头上往下一看,漫山遍野一片红,当时的那种心情,让曹连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他先后主持选育成功小麦新品种6个,小黑麦新品种7个,大麦新品种8个,是兵团育成麦品种数量最多的一名育种专家,已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亿多元。曹连莆任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专著多部,其中《中国小黑麦的遗传育种与应用》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小黑麦研究成果的学术专著。
2010年,71岁的曹连莆教授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总结自己时,他说得很简单:“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育种、育人。”
曹连莆将自己教书育人总结为“大水浇灌式”、“雨露滋润式”和“整枝打杈式”,即“三式育人法”。他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教育和理念引导,通过课堂内外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作风。
“生命是维吾尔族父母给的,而取得的成绩是汉族父母给的。”曹连莆的学生艾尼瓦尔·哈德尔这样评价恩师。1988年他毕业于石河子农学院,是曹连莆教授一手带出来的第一个维吾尔族教授。本科毕业后,曹连莆把他留在了教研室,开始手把手教这个学生。由于艾尼瓦尔是个民考民学生,语言是他的最大障碍。当艾尼瓦尔和曹连莆交谈时,他会一字一字纠正艾尼瓦尔的读音错误,艾尼瓦尔的讲稿、论文,他也会一字一句地修改……艾尼瓦尔感动地说:“我所取得的成绩,一半是曹老师的功劳,没有曹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曹老师就是我的汉族爸爸。”
2006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李召峰来自内地,在新疆举目无亲。2008年冬天,不幸患上肺炎。曹连莆得知后,立即赶来,安排他住进医院,并替他缴纳了住院费。毕业后,李召峰留了下来,“我舍不得离开曹老师。”
“我留校工作后,和爱人分居两地,曹老师主动找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我爱人联系工作单位,又为我争取房子,真正安了家。2003年,我从东北农大博士毕业时,有院所让我留下,我谢绝了,回到石河子大学,回到曹老师身边。我离不开曹老师!”已是教学骨干的张薇,早已将自己与曹连莆紧紧联系在一起。
情感的力量润物无声。曹连莆培养的40多位硕士生、博士生中,80%留在了新疆农业工作岗位;留校的16位学生面对国内外多种机会时,也都选择留了下来。近10多年来,团队骨干无一人外流。他曾带领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先后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推动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建成挂牌。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他作为农学系师资队伍核心成员,积极推动作物学教学团队在新疆率先进入首批1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行列,农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由他牵头申报的《作物育种学》于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曹连莆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入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候选人,先后获自治区及兵团科技进步奖10项。自1985年以来,他先后获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及荣誉称号和奖励共计39项,荣获“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