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面积正在逐步加大,园林用水量逐年提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建设节水型城市园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节水型城市园林建设中的节水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建设节水型城市园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节水措施;水源利用;开源节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0.134
以水和植物为重要构成元素的城市园林,注定对水资源有着绝对的需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迅猛发展的城市园林产业在带给人们愉悦的身心感受和优美的游憩环境的同时,消耗的水资源量也在逐年提高。在全世界都面临着水资源日益匮乏问题的严峻形势下,发展节水型园林也就成为园林建设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许多园林工作者仍未认识到园林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各种常用的城市园林节水方法也未得到大范围推广。许多专家学者疾声呼吁,应早日由“耗水型园林”向“节水型园林”方向发展,使城市园林走上持续、健康、低耗高产的发展道路。
1 利用节水技术,合理分配可用水源
在当前条件下,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既要提高水资源的总量,又要减少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浪费。就园林绿化而言,可通过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节水不仅可通过采用滴灌、渗灌等技术减少水的浪费,还可通过优化地形处理、降低水体的体量、优化植物群落搭配、多选择种植抗旱植物等措施降低水的需求。这些技术投资少,而且节水效果明显。
1.1 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用水还是普遍采用居民生活用水,这使得绿化用水与居民生活用水的矛盾更加突出。要想在不影响园林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利用非常规水源灌溉园林。非常规水源与一般意义的地表、地下水源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指海水、雨水和污水处理后的中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的多少是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非常规水源利用是我国解决城市缺水的必要手段。非常规水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 海水开发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水淡化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在比较缺水的中东地区,例如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国变为现实。这些国家有3/4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水淡化。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因此尚未见应用于园林行业,但是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采用淡化海水灌溉园林的时代也将随之而来。
1.1.2 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的回收利用不仅指城市雨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灾害、控制地下水位、控制河流径流污染等深层次的含义。园林管理机构可采用湖泊、河流、城市排水管道等收集用于绿地灌溉的水资源,雨水回收已被证明是城市充分利用淡水资源的又一重要途径。
1.1.3 污水处理回收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曾提到“水是宝贵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城市污水处理回收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还可以缓解供水矛盾,污水处理回用是实现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水量稳定的特点,是比较稳定的可利用水资源,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污水经过简单的一、二级处理后就可以变为可再利用的中水。因此,利用中水灌溉城市园林是城市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笔者参建的江门星汇名庭(第一期)项目园建绿化工程就建设有中水回用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再经湿地植物根系和填料的过滤净化处理净化小区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就可以将净化后的污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以及水景、人工湖水源的补充和更新等。污水处理回收在实现水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也多了一道靓丽的湿地景观,达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双重效果。
1.2 合理利用节水技术
在开源的同时,节流也不可缺少,节水灌溉是一个重要的节水方法。现在已经成熟的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渗灌、滴灌等。
1.2.1 喷灌
与传统的浇灌方式不同,喷灌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种类、气候、土壤等条件适时、适量地对植物进行灌溉,不仅水源浪费少,还不会发生跑水现象,比普通灌溉节水约50%.喷灌还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主要适用于草坪、花卉等低矮植物。
1.2.2 渗灌
渗灌是目前最新型、最复杂、最高效的微灌技术。它的特点是通过微管直接将水供给植物的根部,水分损失较少,不仅对地面景观没有影响,还能抑制杂草的生长,是现代园林灌溉
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1.2.3 滴灌
滴灌是介于喷灌和渗灌之间的一种技术,它比喷灌节水,比渗灌节约成本,是比较经济的灌溉技术。但是滴灌管道系统复杂、投资成本高、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主要用于市政路桥、河流驳岸、人行天桥等狭长型的附属绿化浇灌,而在比较密集的植物或草坪中很少使用。
2 利用景观建设节水
2.1 采用渗透设施增大雨水的渗入量
城市绿地被证明是城市最好的渗透设施,城市绿地不仅可以减少下雨时的地面径流,而且还可以补充城市地下水。城市绿地越多,收集的渗透雨水量就越多。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园林中的某些部分需要修建广场、道路、园林建筑等设施,必须硬化地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设施功能的不同,建立人工渗水设施,从而提高雨水的渗透效果。
对于园林中主干道的硬化地面,我们可以采用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结构,不再采用目前的水泥硬化地面。对于园林中的小道、漫步小路,可以采用疏松的透水性生态铺装。透水性生态铺装分为草皮砖、嵌草路面两种,是在路面中留出一定间隙填充草皮或其他植物,孔隙率可达50%左右,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高渗透效果。对于漫步道边或树池,可以采用透水性好的疏松粒料,例如鹅卵石、碎石来填充。但这些材料附着性差、易脱落,不便于园林管理,因此只适宜在小范围内使用。当降雨量较大,在地面形成径流时,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渗透设施,例如渗井、渗水池等来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2.2 建设节水型园林水体
俗话说,园林无水不活。水作为最有魅力的一种元素,是城市园林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都会加入湖泊、溪流、跌水等水体景观,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不失为一种园林节水的重要方法。目前,在园林水体的设计中,设计者为便于管理,多将水池底、池壁固化,使水池与外界的自然渗透和交换被切断。这使得园林水体在雨季时水源充足,在旱季时干涸,这时只能用民用水源补充,造成水源的极大浪费。
在今后的园林水体设计中,应尽量结合场地地形的变化,有意识地把园林的水体设计在低洼地带,使池底、池壁与外界保持渗透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和渗透能力。而必须硬化的水体景观,则应降低水体深度,在保证游人安全的同时,也可显著减少运行水量,不仅景观效益明显,而且节约水源。
2.3 建设下凹式园林绿地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地面的标高普遍高于路面的标高,下雨时,绿地中的积水很快流向道路,水流冲刷出的泥沙不仅污染地面,而且还会阻塞下水道。如果建设为下凹式的绿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下凹式绿地不仅可以节约投资成本,提高雨水的渗透性,还可减少绿地灌溉用水量,节约水源。
21世纪初,叶水根等在研究下凹式绿地的蓄渗、减洪效果时发现,当汇水面积相等时,下凹式绿地对特大暴雨的拦蓄、减峰都表现出其独特的效果。可见,合理地降低园林绿地的标高可以取得明显的调蓄地表径流的效果。另有文献指出,园林绿地的渗水能力与其下凹程度成正比。
现在比较成熟的下凹式绿地结构为:绿地的标高低于附近路面的标高,雨水流入口设在绿地内,雨水口的标高在地面标高与绿地标高之间。这样绿地就可以汇集附近道路、建筑物的地表径流,径流流入绿地后,在未达到雨水口时会先渗漏到土壤中,等雨水较大时才会通过雨水口收集。还有一种做法是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建造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浅沟,将地表径流的雨水引入到种有植被的洼地中,使雨水在这里经植物净化后渗入到地下。
2.4 合理种植,优化植物配置
近几年,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草坪热”现象,使得乔、灌木的比例大大减少,甚至有些城市将乔、灌木挖掉改种草坪。这种不合理的种植不仅降低了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而且极大地浪费了城市的可用淡水资源。城市园林的绿化是以植物为基础的,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是合理选用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在选择城市园林植物种类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2.4.1 多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
由于城市园林是受人为因素干扰比较严重的特殊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在选择园林植物种类时,应多选择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当地植物种类。这是因为,该地物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地域性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种植和管理成本低,易于成活;再者,乡土树种还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特色景观。
2.4.2 多种植抗旱植物
抗旱植物根据地域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旱生、中生两种。抗旱植物不仅管理成本低,易于成活,而且还能营造出独特的景观。例如硬朗傲气的松柏类树木,优雅柔和的柽柳、木麻黄,花色灿烂且花期长的石榴、夹竹桃、紫薇和香味迷人的迷迭香等。
2.4.3 园林植物种植的优化
有文献指出,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应该以乔、灌木植物为主体,发展高中低3层复合结构的园林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效益与投资效益的最佳配比。有研究表明,种植乔灌木的耗水量仅为草坪的1/6,而生态效益为草坪的5倍,即20 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100 m2草坪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当,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规划时,必须坚持以乔灌木为主,建立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的复层结构。
3 结束语
总之,构建节水型园林,以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合理地利用园林材料对节水型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在广大城市园林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节水型园林必将成为我国新型园林的主要建设模式,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铁山.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2]张朝辉.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C]//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2010.
〔编辑:王霞〕